APP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民族向心力表现

2016-02-02任雪晨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任雪晨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国流行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民族向心力表现

任雪晨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音乐艺术与原始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在朝代更迭和社会形态转换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夏商时的乐舞;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歌舞大曲;宋元的诸子百戏;明清的戏曲传奇,中国的传统音乐发展连绵不断,从未因战火洗礼或马蹄践踏而出现断层,即便是在经历了致使生灵涂炭的日本侵华战争过后,传统音乐依旧能够很快复苏和崛起。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不同发展时期;民族向心力

在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音乐生态面前,流行音乐虽声势浩大、不可一世,但在中国的发展中绝不会照搬照抄欧美的音乐风格,而更多的是入乡随俗,逐渐被中国音乐文化所影响和融合。这并不是硬性的文化强迫,也绝非人为的刻意扭转,而是流行音 乐在中国民族文化熔炉中历练过后的自主选择。为此,我们以历史的纵向视角来观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寻找到其民族化转变最为明显的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当属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上海,这是流行音乐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携带它们至此的是租借区的外国人。在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下,流行音乐的传入一方面是满足外国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可看做是腐化国人心智的“靡靡之音”。虽然乍一听到摇摆乐和轻音乐的声音显得很“洋气”,但其间所散发出的慵懒和矫揉造作更加令人厌恶。不过抛开政治立场不谈,上海社会对于流行音乐的接纳和转变速度确实令人惊叹,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通过效仿外来流行音乐的曲调,结合中国音乐创作的惯性方式,在当时所创作出的流行音乐作品有三百余首,其中不乏黎锦晖、陈歌辛、黎锦光这样的词曲大家,出现了《桃花江》、《夜上海》、《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一批佳作,更使周璇、陈玉梅、李香兰等歌手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

当我们重新思考这一时期被称之为“时代曲”的流行音乐发展过程时,会不由的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强大能量所折服。在当时的创作和表演环境中,国人对于流行音乐的民族化转换过程如此神速,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方法,还在演绎中将民族音乐和文化元素巧妙掺加融入。这为后续的发展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也第一次实践了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结合。

第二个时期,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此时距离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再度传入中国已过去七八个年头。此次流行音乐的传入是通过港台间接开始的,这时的流行音乐已然脱离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内容更加偏于个人情感,音乐风格也更加清新淳朴。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流行音乐之风的“吹来”唤起了心中埋藏已久的音乐激情,随之而来的追捧和自主发展便水到渠成了。不过当时的内地音乐发展能力不足,处处以港台音乐马首是瞻,而港台音乐的中坚力量又以绵柔的情歌为主,阴柔有余,力道不足。久而久之,中国的欣赏者产生了审美疲劳,也逐渐开始反思民族艺术元素的能量,在“寻根”热潮的带动下,包括音乐、影视、文学、绘画在内的多种艺术门类开始了一次主动探索、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也正是因为在这股文化热潮的带动下,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了又一次的民族化探索,其结果就是出现了盛极一时的“西北风”热潮。

“西北风”的出现使压抑在中国流行音乐工作者和欣赏者内心的民族情怀得到释放和宣泄,也是又一次找到了民族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的突破口。“西北风”的音乐风格以流行音乐的技法和艺术想象力来表现中国的地理风貌、人文品质、文化诉求,所发出的声音苍凉辽阔,音乐意境使人似乎身临其境。这样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力只有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够做到,也只有在中国强大的民族文化包容性面前才有可能被感染。“西北风”标志性的《黄土高坡》、《信天游》、《酒神曲》、《我热恋的故乡》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至今再次响起时仍让人内心充满激情,而点燃激情的能量,正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贮藏。

第三个时期是从新世纪伊始到今天,中国流行乐坛此起彼伏的“中国风”热潮。在世纪交错的时间节点到来之际,中国流行音乐已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此时的流行音乐产业早已形成了现代化、商业化、科技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的流行音乐已经可以达到与世界同步的发展水平。但在行业发展的风生水起之时,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时常会出现波动,对琳琅满目的“欧美风”和“日韩风”也产生出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这样的市场需求在呼唤着一种更为“接地气”音乐风格出现,需要一种更易于为中国人所接受的流行音乐气质出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中国风”悄然而生,成为了流行音乐市场一股新鲜却又久违了的“精神血液”。“中国风”音乐作品的标志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背景,或是古诗词,或是历史典故,通过音乐内容、曲调、配器、编曲等方面来营造出古典特色,而在唱法和音乐风格方面又混入现代流行音乐的多重手法。在《东风破》、《发如雪》、《在梅边》、《望春风》、《花田错》、《兰亭序》等作品中,我们一方面能够听到和看到中国古文化的各种缩影,同时又感受到欧美RAP和R&B曲风的现代审美标准。在这亦古亦新的文化碰撞中,中国流行音乐完成了向民族音乐文化的三度回归,也印证了中国流行音乐在曾经多次探索的民族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任雪晨(1987—),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流行音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