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弘扬

2016-02-02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人文精神弘扬

荣 卫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弘扬

荣 卫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人文传统,而民族音乐涵括了其所代表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把民族音乐加入到传统教学教程当中,可以使各民族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其人文精神透过音乐被不同民族的后辈子孙所了解,使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人文精神;弘扬

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不仅是先民留给后人的艺术财产,其中还夹杂着或多或少的民族风情文化,但由于当前社会迅猛的发展势头,人们在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都稍显浮躁及急功近利,当人们加快脚步急促前进的同时,往往会错过、忽略甚至遗忘很多美好的东西,如何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如何使后辈更好地了解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前人们必须要放慢脚步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教学机制入手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播。

一、民族音乐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人民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其通常表现为对人类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生存需要的维护、追求和关怀。“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其要求重视人类的生存环境、包容人的个性差异、思考人的生存意义、维护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发展,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个体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今后社会发展建设工作的核心目标。而现今大部分国内所流传的民族音乐不仅含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还有涵括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为人处世的要求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苏武牧羊》《满江红》《正气歌》《松花江上》《黄河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诸如此类的作品。在日常教学流程中加入关于此类民族音乐的教授课程,不仅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大体思想要求,还能借此类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意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其对本民族及国家的热爱。

二、弘扬民族音乐中人文精神的功能

(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

传统的民族音乐除了蕴含着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感,还常充斥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不畏困难的精神或对现实的赞颂等情感。要体验这种情感,就要将民族音乐原有的音乐表现形式与人类的情绪结合起来,对民族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理解其所蕴含的及想表达的情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开展,使各种以往不为人所知的传统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民族音乐就是其中一种。将民族音乐加入到传统的教学教程里,透过这些带有积极性的思想的民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文思辨能力。

(二)拓宽大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

民族音乐其所包涵的除了珍贵的传统艺术精华之外,往往还以音符的形式记录着其民族独有的传统生活习性、民族信仰、民族文化或民族发展历程上具有特别意义的大事件等信息。概而言之,将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纳入到基本教学教程当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以民族音乐深厚的原始艺术和传统民族气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陶冶学生浮躁的心境。此举既能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使传统民族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三)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我国北派民族音乐的乐理编排往往由于旋律变化急促且抑扬分明,而导致其曲风稍显激亢,因此被冠以:“北曲如抡枪”。而我国南派民族音乐与北派相比则稍显平缓雅静,因此被称作:“南曲如抽丝”。由南北派民族音乐的曲风差异可见我国南北方的传统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人文文化的不同,使南北方人的性格也存在差别,比如南方人崇尚礼仪而北方人就更侧重于豪气,往往就是因为对于彼此文化的不了解而误解了彼此的态度,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加强对个民族文化的传播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三、弘扬民族音乐中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更新民族音乐认知观念

带有其民族特有文化和艺术气息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前贤先辈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艺术角度来看其更是各个民族的精神象征。现今所流传下来的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是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通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下来的不可小觑的财富,同时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倘若缺少了民族音乐的艺术气息的滋养,中华文化就如一首歌只有歌词儿没有乐曲一般空洞、苍白。在现今世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万不能只顾前行而忽视了身边的美好,所以,应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更新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观念。即在对民族音乐进行基本教授传播的基础上,从深层次分析其所真正想表达的意义。如此一来,方才能使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当中的知识和意义,从而才能达到弘扬国粹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的目的。

(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便不再仅停留于物资方面,而当代的学习生活也不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或学习,越来越多的文体活动也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此一契机,将民族音乐加入到相关的文体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从除课堂以外的环境中接触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情绪,也可以使民族音乐有更广阔的传播环境。如在校园建立相关的民族音乐社团、组织鉴赏会或在其他校园性活动中加入民族音乐的表演项目等。对于社区,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民族音乐联欢会等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播,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地方也能接触到民族音乐。

(三)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改革

在对民族音乐教育机制的改革工作中,应首先由改善从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始,其中对从业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应包括:教师的个人修养,如道德观念、为人操守、与人相处态度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如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基本乐理的掌握程度、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相关指引及计算机技术是否达到要求等。总之,对从业教师的要求可以总结为“为人处世必立品,为人师者必精攻”。在对从业教师群体提出相关的同时,本次改革还应对教育过程中用到的教材选定和课程安排作出一定的规定。选用具有鲜明特点,对民族音乐有深度解释的教材,不仅减少了教师的授课难度,还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的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则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顺利及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龙昱冰.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教育, 2016(02).

[2]薛鳗.产业化背景下甘孜藏区民族音乐的传承[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荣卫(1987—),河南沁阳人,助教,现从事竹笛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人文精神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