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外来科技术语的汉译
2016-02-02李杨源
李杨源 谢 建
模因论视角下外来科技术语的汉译
李杨源 谢 建
[摘 要]以模因论作为切入点,从一个新视角来探讨科技外来术语汉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以及模因的双域整合现象,并指出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理解异域文化中的核心模因,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关键词]翻译模因论;外来科技术语;异化;归化;双域整合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关现象进行了诠释。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对语言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翻译中的模因传播过程
翻译过程可以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首先,原作品是一个模因综合体的载体,负载着原作者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写作意图。其思想理念是核心模因,存在于作品中的还有体现文化背景和写作意图的各种模因。译者了解了源语信息,就自然成为模因的宿主(host)。译者既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和被感染者,也是源语模因的重要传播者。
根据Bjarneskans 对模因的生命周期的研究,模因存在于其载体阶段,称为遗传阶段。未经阅读的源语信息处于遗传阶段,读者理解并接受作品的阶段是模因的解码和感染阶段。读者受到感染,成为宿主,便会对模因进行重新编码和传播。译者属于特殊的宿主,用新的语言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为其更换新载体,构成模因的新遗传阶段。理想的翻译是:模因的新载体能使新的宿主通过转换过的语言,成功地解码这些模因,使源语模因由此得到传播。
二、模因的传播和外来科技术语的翻译
随着各国之间科技文化交流的加强与各民族语言的接触,大量的科技术语被借入到汉语中并成为汉语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外来科技术语的借入形式
音译:黑客 (hacker)、克隆 (clone)等;半音半意:呼拉圈 (hula-hoop)、因特网 (internet)等;音译附加汉语语素:高尔夫球 (golf+球)、桑拿浴 (sauna+浴)等;音意兼顾:施乐 (Xerox)、销品茂 (shopping mall)等;意译:毫微技术 (nano-technology) 等;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等;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GPS、DVD、DNA等;借用大量的希腊拉丁词素构词:synchrot ron 同步加速器由希腊词素syn -(共同) 和-ton (器) 构成;subsonic 亚声的(由拉丁词素sub - 和-son 构成)等。
(二)模因的传播与科技外来词的汉译中的两种倾向
1、归化倾向
历史上,翻译的外来词(尤其是音译词) 大多经历从异化到归化演变。首先,汉语独特的表意特征,使汉语文化更倾向于接受意译词。因此,意译借词在丰富汉语词汇、借译外来词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采用音译借词方式,在使用中也会逐渐趋于采用意义接近或相关联的汉字或语素。另外,意译词取代音译词也是借词史上常出现的现象。在两种文化接触之初,因译入语体系与源语体系相差极大,读者对源语文化极其陌生,很可能无法理解异国语言的模因而拒绝受到感染。
上世纪初,“laser ”一词被异化地音译为“莱塞”,纯粹的拟音处理,无法让人产生任何与词义相关的联想。后采取拟音与字义结合译作“雷射”,与本义有所接近。但不及采用归化法译作“激光”。cement (水泥)、engine (发动机)等的意译充分说明了汉语对外来科技术语的汉化改造趋向。因此,归化翻译是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模因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模因,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理解源语中的核心模因,同时也体现了对本国语言文化的保护心理。
2、异化倾向是最终趋势
近年来,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不仅在量上有变化,在质上也发生了飞跃。借词大有直接借用英语原词,主要是字母缩略语而无须翻译的异化倾向。汉语外来词的异化中最典型的是音译。音译外来词接受的文化机制有如下几种:
(1)民族审美需求:可口可乐、席梦思(Simmons);(2)民族的“求吉”、“求雅”心理:保龄球、伊妹儿;(3)民族的“求新”、“求异”、“求简”心理:峰会(summit)、超市;(4)民族的文化“互文”:露华浓、几何。外来词译法的变迁也体现了异化倾向。
因很多译者坚持异化翻译,汉语已吸收了很多外域语言的优质元素,如音位层上:欧佩克;词头层上:负增长、软科学;词尾层上:文化热;词汇层上:空间站;语义层上:鼠标;词组层上:黑市、摊牌;习语层上:潘多拉盒子。
这些都是异域的模因在中国文化中成功繁殖的结果,中国的文化模因也由此得到极大的丰富。因此,作为文化传播宿主的译者,要意识到作为文化模因传播人的职责。归化翻译只是阐释陌生文化的权宜之计,而努力接近编码的异化翻译才应是译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3、模因嬗变和外来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双域整合现象
嬗变是模因增强自身活力和传播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中,理解式的传播有时是解构和创意式的重新建构,是模因本身的嬗变。当译语文化中找不到与原语文化相应的概念时,只有创建新的语义结构来表达来自域外的新概念。当然,新语义结构的出现并非都源于概念的空缺,也可能出自修辞考虑或其它因素。如Google 被翻译成“谷歌”,Benz被翻译成“奔驰”是典型的双域整合的结果,是音与意的完美结合,是模因嬗变后的新概念。
总之,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随着两种文化的日益熟悉和融合,读者的求新、求真心理和模因的复制本性将不再满足于归化翻译,尽量靠近理想的编码的异化翻译已成为模因传播的趋势。归化翻译能够在文化接触的早期有其存在的阶段合理性,然而只有努力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才是模因传播的最终趋势。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异,在变异中得以发展。因此,模因传播是动态的。模因在文化传播中的嬗变为外来词汉译中的双域整合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lackmore , Susan.谜米机器( The Meme Machine) [M] .高申春, 吴友军, 许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 Dawkins,Richard.The Selfish Gene (revised 2nd ed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Heylighen F.Selfish 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J].Journal of Ideas 1992 (2): 77-84.
[4] 刘正琰, 高明凯.汉语外来词词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5]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责任编辑:斐然)
[作者简介]李杨源,湖南益阳人,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术语研究(湖南长沙,410004);谢建,女,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商务英语翻译、术语研究(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01-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