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代《李抟墓志铭》考释

2016-02-02王新英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史金代墓志铭

王新英

金代《李抟墓志铭》考释

王新英

出土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李抟墓志铭》,刊刻于金大定十九年(1179)。志主中宪大夫李抟不见于《金史》,墓志除了记载李抟生平仕履及家族情况可补史缺,还涉及金代进士人数和金代文人朱澜作品辑补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金代 李抟 墓志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李抟墓志铭》出土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葛渠村,现存于北京石刻博物馆。墓志青石质,盖、志兼具,边长均为78厘米。志盖覆斗形,四坡面线刻人身兽首十二生肖像,角线刻牡丹朵花,生肖像间饰双线界格,顶正中竖刻楷书“中宪大夫同知昌武军节度使李公墓志”4行16字。志文楷书,竖刻28行,满28字,首行题“中宪大夫同知昌武军节度使李公墓志铭并序”19字。

现据拓本录文如下,结合相关史料对墓志进行考释,并对墓志所涉及相关史实做探讨。志文:

中宪大夫同知昌武军节度使李公墓志铭并序。

大定十八年五月丙午,中宪大夫、同知昌武军节度使李公薨于京师,享年五十有七。越明年二月□葬,其子广福以河南朱澜逮识公,状公行事初终,请铭诸墓。牢让不许,乃摭其实而序之。曰:公讳抟,字鹏南。石晋时,公之祖有为沧州节度使者,会晋播迁,从主入辽。定居潞县,□□□州潞人。其后有讳匡业者,擢进士第,官至朝散大夫、太子詹事。有子曰佩,亦第进士,终范阳令。娶华氏,生子克昌,仕至太仆卿,公之曾祖也。曾祖妣刘氏,宰相泾之女,以子贵,赠彭城太君。祖父伟,安州团练使。祖妣曹氏,谯国县君。考讳师吉,官至右殿直,后以公显,赠儒林郎□□□□陇西太君。儒林三子:长曰挥,以军功至武德将军;次曰托,以军功官忠显校尉;季即公也。公少力学,以皇统九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尉。秋满,□沁水令。在县几五岁,邻邑寇盗充斥,独不步沁水境。□□息,狱□空。已除耿州军事判官。会廉使至,上公廉状,居第一等。□□县令,在职末□月,庭无讼人。大定初,召规措,元帅府粮草。俄补尚书省□□□□部主事。凡罪疑而当重者,力为开释,所活不訾。成考,除□□□□□□□□使。任满,除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兼许州管内观察使。大定十□年,以目疾告归京师。数年间,养心寡欲,薄滋味,事服饵,目良愈矣□。尚书省柄臣方议召用,而公遽以他疾不起。呜呼!命矣夫!公为文警迈,□□冠时,有声于士林,及莅官,为政严毅,果断,始终无秋毫私,而夙夜在公,有致君泽民之志。在家则孝于亲,友于兄。其推荫也,首及二侄而不为子虑,可谓贤矣。公官至中宪大夫。娶孙氏,吏部侍郎通吉之女,生子男二人,长广福也,次曰祖惠。女三人,长适进义校尉孟柔中、次适显武将军孙衍康,幼适进士阎元翚。以二月丙申,葬于通州潞县潞水乡之祖茔。铭曰:潞滨诸李,迁自横海。奕世为仁,厥后益大。轩冕蝉联,既贵且贤。桂枝片玉,家世青毡。惟公力学,妙龄秀发。高步天衢,仕官颇达。折狱以明,律贪以廉。入孝出弟,二者亦兼。福禄方来,以病不起。彼苍者天,孰究其理。土衍水长,惟潞之乡。公安于此,子孙其昌。

一、李抟生平和仕履

李抟,名未见于《金史》。按《李抟墓志铭》所载李抟“大定十八年五月丙午……薨于京师,享年五十有七”,则其应生于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志文载李抟先祖随晋少帝入辽后,占籍通州潞县。皇统九年(1149)开词赋、经义科取士,当年28岁的李抟应试举,“登进士第,授承事郎”,从此开始了近20年的仕途。

李抟入仕之后曾一度主政沁水县,政绩颇佳。“在县几五岁,邻邑寇盗充斥,独不步沁水境。□□息,狱□空。”不久,“会廉使至,上公廉状,居第一等。”金代自天眷初年便开始对包括县官在内的地方官员进行廉察,以备奖惩升谪。金代廉察分为不定期和定期两种,海陵王之前多为不定期,在海陵王时期形成定期廉察制度。根据李抟皇统九年(1149)举进士的时间来看,他“居第一等”的这次廉察应是海陵时定期廉察制度形成之后。金代廉察制度对政绩突出者往往给予升迁提拔,从李抟在廉察之后的仕履情况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金代“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①,所谓“终金之世,科目得人为盛。诸宫护卫,及省台部译史、令史、通事,仕进皆列于正班,斯则唐、宋以来之所无者”②。换言之,在金代进士出身能为入仕者带来更多的政治发展机会。李抟从“以皇统九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至其被授中宪大夫官职为止,20余年间官阶升至正五品中,除了他曾在廉察中“居第一等”的因素之外,也应该在很程度上得益于李抟的进士出身。

志文载李抟“大定十□年,以目疾告归京师”,此后直至李抟死前的几年时间里面,他一直“养心寡欲,薄滋味,事服饵”,调养身体,未见升迁。据此可知,李抟所获授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兼许州管内观察使和中宪大夫的职任应是他患眼疾之前。

二、辽金两代李氏家族其他成员仕履情况

《李抟墓志铭》中提及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生平和仕履情况,对多数人的入仕方式和官爵品阶都有较为明确记载。志文载李氏的某位先祖在后晋时“为沧州节度使者,会晋播迁从主入辽”。入辽后,先有李匡业“擢进士第,官至朝散大夫、太子詹事”。其子李佩“亦第进士,终范阳令”。李佩子李克昌,官至辽太仆卿。由于墓志志石磨泐,李克昌子李伟仕官情况不详,但是根据其母刘氏、其妻曹氏的命妇封号还是可以推知李伟官爵品阶。墓志记载李伟母刘氏“以子贵,赠彭城太君”,妻曹氏“谯国县君”。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辽代“县君名号,多封给五品若勋官三品之母妻”③,据此可知李伟生前应该官至五品。另外,从李抟的生卒年来推断,其父李师吉时已入金,李师吉“官至右殿直,后以公显,赠儒林郎”。李抟长兄李挥“以军功至武德将军”,次兄李托为忠显校尉。

除了军功和科举之外,门荫也是李氏家族成员得以入仕的主要手段。志文载李抟“推荫也,首及二侄而不为子虑”,可见李抟将自己的门荫名额让与了子侄。按照金制,各级品官荫补人数有所等差,“凡诸色出身文武官……四品、五品三人,因门荫则二人”④。李抟官至中宪大夫,按《金史·百官志一》所记中宪大夫为正五品中,据此可知李氏家族成员中可能依靠李抟官爵获门荫者仅两人而已。同时,在墓志中也未见李抟两子李广福、李祖惠的官职,由此可以推知至迟在大定十九年(1179)李抟亡故时,他的两个儿子未能通过门荫的方式入仕,是否习进士则不可知。李抟长兄李挥,官至武德将军,正六品下;李抟次兄李托,官至忠显校尉,从七品下。按照金制“因门荫则六品、七品子孙兄弟一人”⑤的规定来看,李氏家族成员中可能依靠李挥、李托二人官爵以门荫入仕的男性成员人数仅2人而已。综上,李抟兄弟三人的后代子嗣可以通过门荫入仕者的数量不会超过4人,而目前暂未见李抟兄弟三人后代子嗣中有习进士业或登第者,则李抟之后其家族成员入仕人数和仕履情况可见一般。

三、李氏家族成员婚姻情况

《李抟墓志铭》中对李氏家族多数成员的婚姻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记载。李匡业妻华氏;李克昌妻刘氏,“宰相泾之女,以子贵,赠彭城太君”;李伟妻曹氏,“谯国县君”。李抟妻孙氏,“吏部侍郎通吉之女”;李抟与妻孙氏生育三女,“长适进义校尉孟柔中、次适显武将军孙衍康,幼适进士阎元辇”。其中,李克昌妻刘氏之父刘泾,辽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⑥。李抟妻孙氏之父孙通吉名不见于《金史》,据《金史·百官志一》知吏部“侍郎一员,正四品”⑦。李抟女儿配偶的官阶也都不高,据《金史·百官志一》知进义校尉,正九品下;显武将军,从五品中。

综上,墓志中仅对李克昌和李抟两人妻子的家庭略作记述外,其他如李匡业、李伟以及李抟子女配偶家庭情况都未记载,由此推测这些家族很可能只是一般官僚家族。

四、《李抟墓志铭》反映的其他史实

1.金代进士人数辑补

金在攻辽的过程中就开启了创立本朝科举的滥觞,金代科举“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十一月,时以急欲得汉士以抚辑新附”⑧,继承辽、宋制度开科取士,设“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⑨。从太宗天会朝开始,“金代选举约四十七次。其中,词赋四十五次,经义二十六次,策论十六次,取士约六千余人”⑩。元脱脱等撰《金史》虽然在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详述了金代科举的进士诸科、律科、经童科、制举乃至文武选等诸多内容,但是对于科次和登科人数的记载还是略显不足,通过对《李抟墓志铭》的考释可以增补李抟、阎元翚两名金代进士,增加学界对金代进士人数的认识。

《李抟墓志铭》载李抟“以皇统九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李抟有三女,其中“幼适进士阎元辇”。阎元翚为李抟女婿,按照常理年龄应小于李抟,则不应该能参加皇统九年(1149)科举。而李抟卒于大定十八年(1178)五月,按照《金史·选举志》所记载距此最近的一次科举为大定十六年(1176),则阎元辇应该在皇统九年(1149)之后,大定十六年(1176)或此前中进士。

2.墓志铭撰者朱澜及作品

《李抟墓志铭》撰文者为朱澜,按照志文中所言李抟“子广福以河南朱澜逮识公,状公行事初终,请铭诸墓”,则朱澜很有可能与李抟在生前便彼此认识。

《中州集》卷七作者小传中载朱澜,“字巨观。霖堂先生之子。学问该洽,能世其家。大定二十八年进士,时年已六十,义气不少衰。历诸王文学、应奉翰林文字,终于翰林待制”⑪。霖堂先生,即朱之才,朱澜之父。朱澜作品传世不多,元好问言其“以尝入教宫掖,故集中多宫词”⑫,《中州集》卷七存朱澜所作《寒食不出》、《黄笙雀蝶》、《宫调》诗文三篇,其他传世文献中未见朱澜作品著录。

除《李抟墓志铭》外,1982年11月出土于山西省太原交城县王山圆明寺遗址的《修建王山十方圆明禅院记碑》撰文者也为朱澜。该碑撰于大定二十七年(1187),碑首题“朱澜撰文”,文尾铭文亦载“三川朱澜,为之作记”⑬。

[注 释]

①②⑧⑨《金史》卷51《选举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30页,第1130页,第1134页,1130页。

③ 张敏:《辽代外命妇制度探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④⑤《金史》卷52《选举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60页,第1160页。

⑥《辽史》卷47《百官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72页。

⑦《金史》卷5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20页。

⑩ 薛瑞兆:《金代科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84页。

⑪⑫(金)元好问编:《中州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40页,第340页。

⑬ 王新英:《金代石刻辑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4页-65页。

责任编辑:祝立业

K246.4

A

1009-5241(2016)05-0034-03

王新英 吉林省博物院助理研究馆员 吉林 长春 130041

猜你喜欢

金史金代墓志铭
英文摘要
近二十年来金史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量化研究——以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相关数据为核心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21世纪以来的《金史》研究综述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