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攀比心理

2016-02-01

法制博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大学生

王 晶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攀比心理

王晶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改革也在不断持续深入,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多元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中国进入一个消费时代,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比起上一代人,目前在校大学生在物质丰富、文化多元的影响下,婚恋观伴随着价值观的多元转变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个人的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攀比心理,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腐蚀校园、社会文明环境。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梳理攀比心理的弊端,给予新时期女大学生婚恋教育以警示,引领大学生在婚恋观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攀比效应;功利主义

爱,原本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精神体验。但是,在当下中国消费社会的语境下,青年男女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愈来愈现实和功利,尤其是对金钱和物质的崇尚前所未有,也当然的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攀比风气,大学,我们称之爱情的最后一隅净地,已不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因素外,深层次根源在于,个体意义上的大众在“消费”观念的刺激和诱导之下,将金钱视为了衡量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唯一依据,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进而,功利的婚姻、世俗的考量战胜了理想的爱情,以至于真正的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以爱情为基础婚恋共识的达成对克服功利婚恋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攀比效应的解释以及攀比下的爱情现象

攀比指不顾自己的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的名词解释这一现象,即攀比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件消费品就是要用来消费的,没有了消费也就不存在市场,那么攀比效应也是市场经济的副产品。而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大学生普遍拥有这样的心理,在婚恋观上也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即别人能享用的我也一定要享用到,即经济学角度解读的虚荣心效应。中国传统所鄙视的锦衣夜行,从来就是一个不断缠绕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幽魂。

爱情一比较,就开始错误百出。明知道“人比人,气死人”,女人却最好比:比出身,比肤色,比胸围,比回头率,比母校,比职位,比收入,比出席时尚发布会时坐的排号……在攀比的光环背后,透露着女人内心的满足或不满足,安宁或不平,喜乐或怨恨。

二、社会现状调查

2010年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研究室和广州市妇女学会联合发布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59.2%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而可以减少奋斗年限则成为被其选择的理由①。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当代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吃苦、想走捷径的功利化思维,而且这种思维和现象有越来越普遍的倾向②。攀比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不一定都是错误的,如果将攀比心理用于学习和工作,让身边优秀的人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或追赶的目标,就会不断地吸收正能量,进而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

三、分析原因

(一)大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商品化市场大潮的更加壮大,经济改革持续深入的不断改革,电视媒体和纸媒逐渐被自媒体的劲头追上。个人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糟粕随着市场的开放进入自媒体的宣传视野,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

(二)成长过程中婚恋教育的缺失

中国的家庭在20世纪底之前家庭和学校是没有婚恋教育的,或者只有一些畸形的婚恋观教育,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往往成长与那个年代,他们的婚恋观从一开始就是缺失的,现在返过来要让他们重新接受一套新的婚恋观,自主意识已经成型的前提下是很难成功的。虽然高校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一直比较关注,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育和管理规定,但是意识形态的教育本就是一个见效慢、需要持续的过程,所以效果可想而知。

(三)世俗观念的影响

因为太过于现实,太过于拘泥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参考性,所以大多数人会屈服于现实,只能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遥望美好爱情的狭小空间。于多数人而言,矛盾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既期待美丽纯真的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又会老老实实地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③

四、应对之策

(一)正确认知爱情

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依恋、亲近的感情,是非理性的情感表达,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什么事错误的爱情观,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如何认知爱情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入乡随俗,在中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宣扬的,所倡导的,所引导的那就是正确的爱情观,如此一来爱情并不需要物质与财富来衡量。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丰富大学生德育课程体系。同时,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抵制不良婚恋思想侵蚀的保障。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注释]

①黄莹.女大学生:近六成愿嫁“富二代”[N].广州日报,2010-04-12.

②李思磐.殊途同归的两个非诚勿扰[N].时代周报,2010-06-17.

③[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2卷)[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6-0258-01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大学生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