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稷下学宫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及其现代价值

2016-02-01

管子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学生教育学生管理

陈 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稷下学研究

稷下学宫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及其现代价值

陈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稷下学宫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所正规的官办高等学府,在校生人数十分可观,特别是其对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管理有着非常好的经验。在学生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学业教育兼容并蓄,倡导自由争论;师生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在学生管理方面,稷下学宫凸显出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在学风建设中师生共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严格、细致,将行为规范要求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收到良好效果。其众多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有着诸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稷下学宫;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现代价值

稷下学宫作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所由政府出资创立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先生曾将其称为是“战国文化中心”: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政治咨询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科技传播中心,图书资料中心。”[1]2稷下学宫前后绵延150余年,经历6位齐国国君,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如淳于髡、孟子、荀子、慎到、邹衍等均曾执鞭于此。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齐国在威宣两代,还承继着春秋末年养士的风习,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2]134-135由此可见,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一座丰碑,对后世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稷下学宫作为一所正规的高等教育机构,高峰时期在此执教的稷下先生众多,有文献记载:“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3]149而许多稷下先生又是带着自己的学生或者徒弟到此任职的:“孟子有‘从者数百人’,淳于髡有‘诸弟子三千人’,田骈有‘徒百人’。”[4]从稷下先生的数量及其携带弟子的数量我们可以粗略推算一下:在稷下学宫中求学的学生数量一定是十分可观的,有可能达到数千人。如何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工作,而稷下学宫却能够却能够将此项工作持续一百余年,其中必定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一、稷下学宫的学生教育

(一)稷下学宫的道德教育。从古至今,道德教育一直被教育者放在所有教育的首位,它被视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稷下学宫的管理者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不管是对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管子·幼官》中曾这样记载:“通之以道,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作为稷下学宫的任课教师,需要用正确的道理贯通和引导学生,以仁爱之心关心和爱护学生,用道义和理想来培养学生,用赤诚之心来报答别人的恩德,用诚实和信用来结交朋友,用相应的礼节和礼数来待人接物。由此可见,稷下学宫在给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之前首先对授课教师有明确的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先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平之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稷下学宫对于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牧民》中曾这样记载:“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廉、耻”是针对全民的道德教育要求,而在稷下学宫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只会更加严格。曾有学者对稷下学宫的文献研究后得出结论:“授学之事,正蒙为先。养其恭让敬恕从善服义勤谨孝顺之良知。闲其骄惰傲慢之邪志,乃可以敛抑身心,敦饬言行,以期入道。处而有守,出而有为,未有不由尊师重道束身修行来者也。”[5]13稷下学宫对于学生道德教育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和灌输上面,而是更进一步,采用“化”的方法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七法》中说:“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化’。”也就是说在稷下学宫中管理者采用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结合课堂上的道德引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正是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引学生的理想信念,感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的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二)稷下学宫的学业教育。作为当时规模最为宏大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其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教学原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稷下学宫中的授课教师——稷下先生来自于各个地方,学术观点也不尽一致;稷下学宫的学生也来自于五湖四海,有着各自的求学目的和学业见解。对于慕名而来的这些学生,稷下学宫也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业基础自由的选择教师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老师。这样的教学原则就促使了稷下学宫的老师为了弘扬自己的学术观点,会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术主张,以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这样的教学氛围,繁荣了学术理论,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学业教育的发展。稷下学宫还会定期举办“期会”(即学术研讨会和辩论会),积极吸引稷下学宫的师生参加,达到思想碰撞和交流的目的。“期会”打破了各个学派之间的壁垒,对于学生思想的解放、学术的提升、眼界的开阔和知识领域的开拓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有数量众多的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是一所教育机构需要优先处理好的内容,稷下学宫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经验和方法。

稷下先生在稷下学宫中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学术自由,他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前来学习,有些先生甚至是带着自己的学生前来授课的。学生们对于老师都是十分的尊重和敬爱。同时,在当时那个宽松的氛围里面,虽然学术派别林立,学说众多,但是门派界限并不森严,不同学派先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老师的课程。“学无常师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拆除了学派间的森严壁垒,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对解放和活跃学生的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6]15这种灵活的选课制度类似于现在许多高校开设的公开选修课,学生自己选择心仪的老师和课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防止学习的孤立化、片面化和碎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乐趣。

同时,在稷下学宫中学生也是一个个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学生并不需要完全循规蹈矩,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惑均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下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甚至如果与老师的观点有较大的分歧,还可以与老师展开学术上的辩论。比如《太平御览》中就记载了稷下先生田巴与他的学生鲁连之间的一场辩论,虽然最后作为老师的田巴被自己的学生鲁连驳倒,但是田巴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良好的为人师表的谦和态度,即使没有辩论过自己的学生也没有对学生加以指责,而是对其大加称赞。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生间的关系也变的越发融洽与和谐。

二、稷下学宫的学生管理

(一)学生管理的规范化。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稷下学宫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为管理者做好整个学宫数千学生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郭沫若先生经考证认为:“《弟子职》篇当是齐稷下学宫之学则,故被收入《管子》书中。”[7]387学则就是现在所有学校都有的学生守则,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制度支撑。《弟子职》作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第一部学生守则,其中的内容覆盖面十分广泛且十分细致,规定了从思想道德修养、课堂纪律和礼仪、课后学习和安排、在食堂和公寓里的纪律和礼仪以及衣着打扮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弟子职》作为一部学生管理制度,不仅其内容十分丰富和细化,而且还十分容易记诵。《弟子职》共700余字,四言为主,简洁易懂,音律协调,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十分方便和快捷,为当今高校制定学生守则和制度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其中的很多内容,比如“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等等,至今对于高等教育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稷下学宫的学风建设。学风即学校的风气,它是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格,也是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展现出独具一格的内涵与特色,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积累,逐步的形成一种传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学风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稷下学宫作为一所官办高等学府,从成立之初起就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学者曾指出:“稷下学宫之所以成为战国诸子百家荟萃论战的大舞台,除了齐国政府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由论辩、百家争鸣的稷下学风。正是这种良好的学风,使得诸子各派的论争、雄辩异彩纷呈,演奏出一曲智慧的欢歌。”[8]26-27

稷下学宫倡导学术自由,诸子百家各派学者在这里做到了和睦共处,共同宣讲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主张。齐国政府对此并未限制,而是加以鼓励,这样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得新的学说和观点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不断碰撞和交锋,通过辩论、批判、争论等形式,各个学派的思想和观点不断融合和交融,创造出令人艳羡的学术成果。许多稷下先生的学术观点中往往能够兼顾多家学派的思想,这种兼容并蓄的超人气度,反映了稷下学宫良好的学习风气。

稷下学宫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要求非常严格。它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从白天的课堂教学到晚上的晚自习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疑问便可以举手提出来,等待任课教师的解释和回答。学生晚饭之后要继续学习,即使老师已经休息了,学生还要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大家就白天学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切磋和琢磨,加深对于白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三)稷下学宫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稷下学宫学生人数众多,他们来自于当时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风俗习惯、文明修养各不相同,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其管理者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也有其独到之处。

在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弟子职》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比如在学生的作息上要求是晚睡早起,早上起床之后必须首先要打扫宿舍的卫生,然后再洗手漱口;学生需要提前进入教室打扫教室的卫生,面向讲台,端正严肃的等待老师进行授课。在学生的饮食礼仪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如上饭菜的先后顺序、器皿的摆放位置、添饭时的礼仪、吃饭时的礼仪和排序直至饭后卫生的保持和整理等等。对学生的卫生保洁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不同的房间需要不同的打扫方法、打扫开始的方向、卫生工具的摆放以及如何清理垃圾等等。这些详尽而明确的条规着重突出了学生在学校需要养成的文明习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培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种将教育和管理内容融于学生守则的做法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它把学生需要遵守的日常生活要求与学校的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把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均匀的糅合在一起,取得了理想的教育和管理成效,对后世的教育影响很大。

三、稷下学宫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现代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其中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和刻板,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热情较低,经常出现学生逃课的现象;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不强;学生的学习风气较为浮躁,不够踏实,有些高校学生管理较为松散和散漫;德育教育更多的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在一起;师生之间关系淡化,沟通很少,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攻击老师的现象……这些问题亟需当今高校的管理者和政策的执行者着手解决。

(一)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重新吸引学生回到课堂。我们应该积极吸取稷下学宫的教育机制,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改善甚至放弃“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方式,通过不断充实授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比如:可以参考稷下学宫的模式,采用小班化教学、课堂互动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和能力分级教学等方式,不断增加教与学的互动,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平台上是一对平等的个体,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程度,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稷下学宫诞生于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时代,产生了许多令后世仰望的学术大师和学术作品,为后世学人提供了学习的典范。作为当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认真梳理这些成功经验,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表达自己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议,保持独立的思维和思考,树立学术创新意识,真正做到忠于学术,忠于创新。

(四)以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素质和素养。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高校教育者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帮助其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逐步侵入到象牙塔中来,很多学生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泛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其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和规章制度,结合当今网络社会的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社交媒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五)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稷下学宫中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我们应该学习其长处,鼓励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比如可以更多的吸引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项目以及实践中来;指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平等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的实施,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打造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稷下学宫作为一所存在了一个半世纪的古代高等学府,孕育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学术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其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和开拓,我们应积极从中汲取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更加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安作璋.序一[M]//于孔宝.稷下学宫与齐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2]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3]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谭佛佑.试论稷下学宫的教育管理制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2).

[5]石一参.管子今诠[M].北京:中国书店,1988.

[6]张秉楠.稷下钩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7]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于孔宝.稷下学宫与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谷玉梅)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陈强(1981- ),男,山东曲阜人,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828(2016)02-0035-04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学生教育学生管理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