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2016-02-01宋孝周段海燕孙景荣雷亚芳邱增处
宋孝周 段海燕 孙景荣 雷亚芳 邱增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宋孝周段海燕孙景荣雷亚芳邱增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分析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该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确定了课程名称,增加了木教育、木文化、木之美、木科技和木技艺5个专题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团队教学、建立专题引导机制、与设计大赛对接等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
新生研讨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探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课程名称确定、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该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经验,以期提高本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提供借鉴。
一、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研讨课程,它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后期美国高校开设的新生教育课程[1]。自2003年开始,国内高校陆续开始引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2-5]。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木材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引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少。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早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方面:①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相关资源与服务,培养其基本的学习与研究技能,如文献搜集、基本写作等技巧;②搭建一个新生与本专业专家、教授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③启发新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及早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包括木材加工与利用和家具与室内设计2个方向,着重培养掌握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特性与加工、人造板生产工艺、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与装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在木材行业、家具制造行业、室内设计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6]。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生研讨课作了如下尝试。
(一)确定课程名称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名称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及新生的知识背景。由于该课程定位于研讨性质,不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门介绍,因此该课程名称要能准确反应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储备即可入门[7],同时要易于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据此确定该课程名称为“走进丰富多彩的木材世界”。
(二)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服务于教学目标。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的思路和方法,围绕以提高新生大学适应性和基本学习技能、提高专业认知和学术兴趣、开拓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也不宜过于理论和抽象。据此,笔者根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以专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载体,精心设计出木教育、木文化、木之美、木科技、木技艺5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内容。
1.木教育
教师通过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木材学科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基本要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资源,明确学习任务,认识学习规律,获得较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行业现状、职业分类、学业规划、就业现状、事业发展5个方面的问题与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木文化
从人类占有木材、加工利用木材以及其他与木材相关的文化活动入手,教师要与学生探讨有形的木文化和无形的木文化问题。有形的木文化涉及传统或现代的木建筑、木家具、木装璜、木雕、木乐器等。教师要通过对它的讲授,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技术因素。无形的木文化是指与木材及木质环境相关的思想、行为和活动(如历史、文学、科教、技术、制度、经济等),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启学生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认识木材的新视角。
3.木之美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木材的材表美、木节美、树叉美、树根美、树瘤美、年轮美、纹理美、腐朽美和构造美,引导学生探索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生开展木材解剖学以及相关设计美学研究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探讨木材的非物质属性研究与利用的问题。
4.木科技
教师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与木材相关的问题入手,如尺寸变化、腐朽、虫害、甲醛污染等,探讨木材的干燥、保护、功能性改良、木质复合材料以及木材环境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接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沿问题或尚未成熟的理论问题,培养他们研究和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5.木技艺
木技艺为实践教学专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木材为原料,设计并加工制作一件木质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各种手工机具和现代化的加工设备,还要自己动手亲自完成木质工艺品的加工任务,在主动参与和相互交流中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走进丰富多彩的木材世界”新生研讨课共计20学时,课程为1个学分,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就每个专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该课程知识面非常广泛,涉及到木材物理化学、组织结构特性、造型设计艺术、木质材料加工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团队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秀教师,新生研究课“走进丰富多彩的木材世界”采用团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6名团队成员均是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学科领域各有所长。团队教师在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合作理念的指导下,确保了每个讨论专题的质量,他们将自己的科学研究融入到教学中,在研讨时不仅给学生中肯的评价和及时的引导,还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科研信息。
2.建立专题引导机制
由于新入学的新生缺乏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教师必须对所负责的专题内容和课堂讨论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使每个专题均是学生非常熟悉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尽快熟悉专题内容,学会提出问题,激发研讨热情和探索兴趣。比如“木材尺寸变化问题”,首先教师开课前将题目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其次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回想实木地板使用后的变化情况,让学生针对地板缝隙变化这一现象进行研讨,从而得出主要是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因素引起木地板的干缩和湿涨;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从木材构造特征出发,探讨木材与水分的关系,并鼓励学生选取几款实木地板实际测量其干缩率和膨胀率;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角度探讨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措施,同时向学生介绍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沟通协作的习惯。
3.与设计大赛对接
在新生研讨课中,木技艺专题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和学校设计与制作大赛对接。教师要鼓励新生按兴趣组队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木材加工实训中心和木材展览馆,从木农具、木标本、木制品、木饰品、木质新材料到各种现代化的木材加工设备,让学生感受木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木材行业的科技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此外,对于课堂中学生感兴趣的未知问题,鼓励他们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开展深入的研究,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能力考核
新生研讨课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因此该课程考核应以能力评价为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讨论表现、专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质量、团队合作精神、参观交流表现等。教师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分制给出学生考核成绩。
三、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的效果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笔者已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成功开设了该课程。对本专业2014级学生调查发现,“走进丰富多彩的木材世界”新生研讨课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校园网“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与督导系统”显示,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得分为94.9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了更加深入和科学的了解;明确认识到中学被动学习和大学自主学习的差异,学会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二届工业设计与模型制作大赛后,设计制作小件木质模型18套,使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学生对团队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很满意,认为团队教师讲述的如何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让他们对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足。
参考文献
[1]徐小军,潘存云,张湘.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育理念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29-31.
[2]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4):44-46.
[3]张根保,任艳君,程岩松.机械工程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86-90.
[4]旋天颖,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2):33-36.
[5]蔡颖蔚,沈群,郑昱,等.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9):16-19.
[6]宋孝周,邱增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生产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28-30.
[7]俞丽莉,程海正,程先华.开设“纳米技术”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8):38-40.
(责任编辑孙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