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6-02-01史宝辉吴增欣
李 芝 史宝辉 吴增欣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芝史宝辉吴增欣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目前,传统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侧重通用英语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立足本校实际,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定为教学目标,并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改善课程评估方式,注重能力的考核;第四,课程种类多样化,丰富课程体系。改革后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研究生学术英语运用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为国内高校研究生英语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学术英语
一、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国际交流。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的高层次、高素质科研人才,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论文,能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因此,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从2011年开始,北京林业大学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从侧重通用英语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侧重学术英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现代农林英语知识融为一体,加大学术英语语言的输入量,驱使学生参加书面和口头的学术英语语言输出任务,促进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课程主要以“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1-2]理论为依据,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突破。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最佳语言输入量,通过教学互动反馈环节,强化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出能力。语言输出活动具备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元语言反思功能。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活动不是互相独立的个体,而应该通过课内和课外的语言互动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3]。文秋芳[4]曾指出通过语言输出活动驱动学习者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知识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语言输出活动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语言的输出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交流活动中提高对语言具体形式的运用能力。语言学习不是一个从输入、互动到输出的线性过程,而是交际双方互动发展的过程。
在“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理论指导下,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包括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农林英语两部分内容,在强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同时,驱动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练习。笔者在对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中发现,以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农林英语知识为依托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更符合研究生学术发展的需求。
三、研究生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改革目标
(一)研究生英语课程的特点
首先,研究生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特色,满足了研究生的学术需求。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主编并出版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现代农林英语》和《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现代农林英语》以农林相关专业话题为纲,引发学生对相关专题进行听说和翻译练习。《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以农林类学术研究论文为真实语料,将英语学术论文的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
其次,研究生英语课程以语言输出为导向,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设置了多种旨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语言输出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模拟国际会议发言和问答环节,将课堂所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通过布置学术论文写作任务,提高学生撰写英语学术论文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的教学目标。
第三,研究生英语课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任务完成情况的考察是课程形成性评估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作业、学生模拟会议发言、模拟会议讨论、学术论文撰写等输出环节都是学生平时成绩的考量因素。
(二)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改革后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和写作要求,了解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和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获取学术信息进行学术创新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同时,研究生英语课程还要提高学生在学术领域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各学科学生共同关心的农林前沿信息为语料,通过互动式课堂活动,培养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进行科技文章阅读、研讨和宣读学术论文的技能。
四、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设置多样化课程,完善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保证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连续性、有效性和有序性,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从2014年开始探索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设置了“学术英语”“语言文化”“语言技能”等3大选修课程模块,共计8门课程,即“国际会议英语交流”“学术英语阅读与翻译”“西方经典文献阅读”“西方文化专题”“生态文学选读”“英语话中华”“英美影视赏析”“高级英语测试”。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类别,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研究生英语课程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为了满足研究生学术发展的需求,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了课程的知识结构。研究生英语课程由“学术论文写作”和“农林英语”两部分内容组成,共计64学时,4学分。
其中“学术论文写作”的讲授时间为32学时,主要讲授学术论文概述、学术信息检索、学术论文题目及篇章结构、论文摘要写作、论文引言部分写作、论文研究方法写作、论文研究结果写作、论文图表和数据写作、论文讨论部分写作、参考文献和注释规范等内容。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授,学生能掌握国际通用的科技类学术论文写作范式,即“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讨论”的论文结构,通过SCI论文真实案例的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语言规律。
此外,“现代农林英语”讲授时间为32学时。此部分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注重结合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原则,以农林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为语料,融听、说、读、写为一体,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语言技能,使他们在专业和英语方面双受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城市农业、林业管理、湿地、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低碳农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园林建筑、生态文学等专题。考虑到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术背景不尽相同,选取的课文力争做到热点和科普性兼备。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5]。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以农林类学术论文为依托,在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语言输出活动,从而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包括语料分析、按章节撰写学术论文和撰写完整学术论文等几种形式。这样的教学安排旨在加强学生对英语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围绕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布置了切实可行的写作任务,锻炼学生逐步写出论文的每一个章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研究的思路,最终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领。笔者还通过课堂反馈和互动式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撰写与发表英文学术论文的自信和热情。
在现代农林英语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学科背景,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阐述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在英文学术信息检索、分析、展示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此外,笔者在课上还为学生设置了专题讨论、辩论、演说、模拟国际会议发表演讲等活动。这些体验活动使学生养成了用英语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并在讨论中激发出灵感,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
3.改革课程考评方式,注重对英语能力的考核
“研究生英语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考评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学术英语的应用能力是考评的重点。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进行多次、多方面的考核与评价,以评促学。考评方式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阅在内的多元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情况、文献分析和汇报、论文章节的撰写、同学论文的互评、论文写作、自我反馈等方面的表现均是课程综合成绩的考评内容。课程的最终成绩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包括出勤、小组讨论、作业互评、作业修改以及期末所提交的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这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加强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研究生英语教研室还将积极推进研究生英语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课件和教辅资源,争取获得学校资助以制作公开视频课,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制作成影像资料放在教学网站上,构建起网络教学的平台。也可将优秀学生的课堂演示、讨论、学术论文等作品发送到网络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鼓励和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针对市场上研究生英语教材层次不高、种类单一的现状,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色,在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三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的资助下,编写了《科技论文写作》和《现代农林英语》系列英语教材,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建设初步形成体系和特色,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着示范作用,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提高了研究生运用学术英语的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自2011年开始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近几年来,学生对本课程教师的教学评价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学生关于研究生英语课程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写作或口语交流的专门训练,有效提高了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和国际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近3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撰写和发表SCI、EI论文的比例逐年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较高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林业拔尖人才。
(三)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集体备课、课前试讲、互相听课等教研活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目前,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在北京市处于领先水平,团队成员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指导下,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成果,在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屡获佳绩。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第五届、第六届研究生英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2014年研究生教学团队获得中国首届外语微课大赛北京市三等奖,2010年获得北京市第二届研究生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2011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语言接口与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能力的发展”,项目编号RW2014-11;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突破”,项目编号YETP0783。
参考文献
[1]GASS S M,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York:Routledge,2008:317-331.
[2]GASS S M,MACKEY A.Input,interaction and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G]// VANPATTEN B,WILLIAMS J.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7:175-199.
[3]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G]// COOK G,SEIDHOFER B.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5]孙蓝,陈纪梁.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的思
考与构建[J].中国外语,2009(7):66-71.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