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名医与文人的交游

2016-02-01张志峰李云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鄂东万全交游

张志峰,李云海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

鄂东名医与文人的交游

张志峰,李云海Δ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

鄂东古代名医荟萃,如北宋庞安时、明代万全、李时珍诸家,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著述繁富、彪炳医史、享誉杏林,且儒医并习、医文互通,与其同时代文人交游甚密,或问疾谈医,或吟诗作对,或画梅赏竹,或郊游怡情,相互结下深厚友情,留下一段段名医与文人交好的佳话。可见名医身上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既是与文人交游的基础,也是其成为一代名医的根本,对当今中医加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启发意义。

鄂东名医;庞安时;万全;李时珍

自宋以降,鄂东名医辈出,如庞安常、万全、李时珍等均彪炳医史,享誉杏林。以上诸医多先习儒后习医,医文并通,医文互长,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此,名医与文人多交游,不仅毫无“文人相轻”之芥蒂,反而生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友情。以下就鄂东名医与文人交游作粗浅探讨。

1 庞安时与苏轼

庞安时(1042~1099年),字安常,蕲州蕲水(今鄂东浠水)麻桥人,北宋名医。其著述甚多,惟存《伤寒总病论》6卷。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团练副使。自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离京至元丰八年(1085年)还朝,苏轼在黄州谪居5年。在此期间,苏轼创作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并与名医庞安时结下了不解之缘。《东坡志林》:“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1]5”

又载:“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九江胡道士颇得其术,与予用药,无以酬之,为作行草数纸而已,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不可废也。’参寥子病,求医于胡,自度无钱,且不善书画,求予甚急。予戏之曰:‘子粲、可、皎、彻之徒,何不下转语作两首诗乎?’庞、胡二君与吾辈游,不曰‘索我于枯鱼之肆’矣。[1]158”足见苏轼、庞安时之于诗、书、画性趣相投。

2 庞安时与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崇宁元年(1102年)9月,黄庭坚至鄂州,次年12月离开,在鄂州寓居约1年又3个月。其间好友张耒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两地一江之隔,遂亲往探之并作《武昌松风阁》,诗中“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2]176,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挚友的思念;而“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2]177,则道出了一生虽几经浮沉,但有诸友作伴仍不枉此生之心境。当然“脱拘挛”从写实的角度看,诗人此时年近花甲,当患“拘挛”之疾,而此时“用以治病,几乎十全”的庞安时亦逝,未免更添些许悲伤!虽不能断定庞安时曾为黄庭坚诊疾,但从《庞先生伤寒论序》可推断,二人必定有书信往来。该《序》乃黄庭坚为《伤寒总病论》所作,其中“庞安常自少时喜医方,为人治病,处其生死,多验。名倾淮南诸医……中年,乃屏绝戏弄,闭门读书。自神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经》,皇甫谧《甲乙》,无不贯穿。其简策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其意;学术浅薄,私智穿凿,曲士或鼠其文,安常悉能辩论发挥。用以治病,几乎十全矣。[3]”对庞安时生平了如指掌,对其医德、医术给予高度评价,足证二人交游甚深。

3 庞安时与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自号柯山老人,又称宛丘先生,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绍圣四年(1097年),张耒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1099年),起黄州通判;崇宁元年(1102年),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直至崇宁五年(1106年)离开此地。其《闻红鹤有感》载:“东风吹晓麦青青,柯山树头红鹤鸣……陈迹再寻难料得,正如三到旧黄州。[4]274”10年之间三到黄州,寓居约 8年,因循着苏轼的足迹,与苏轼的诗友潘大临结邻为居,与苏轼的好友庞安时亦友善,虽生活清贫,却也安贫乐道。张耒亦通医,撰《治风方》1卷方凡30首,惜已佚。另作《粥记》1篇,讲述粥之妙用,历来为养生者所重,陆游诗“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5]即引此。由此可见,张耒与庞安时谈文论医,交游甚深。

张耒有《赠庞安常先生》七律一首:“德公本自隐襄阳,治病翻成客满堂。懒把穷通求日者,试将多病问医王。一丸五色宁无药,两部千金合有方。他日倾河如石鼓,著书犹愿记柴桑。[4]449”诗中把庞安时称为医王。

张耒《跋庞安常伤寒论》道:“嗟夫!仁人之用心,且非通神造妙者不能为也。庞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著为论数卷,其用心为术非俪古人何以及兹。淮南人谓庞安时能与伤寒说话,岂不信然哉![4]809”对庞安时医术、医著赞誉有加。

庞安时逝后,张耒为其写就《庞安常墓志铭》:“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其于医殆所谓聪明微妙者也……时时为人治病,有奇功,率十愈八九。而君性恺悌明豁,好施而廉,于是有舆疾自千里踵门求治者,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馈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亦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来谢,不尽取也。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深衣幅巾,延客坐堂上,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4]872”“戊寅之春”即绍圣五年(1098年)春,在张耒笔下,庞安时精诚大医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4 万全与孙应鳌

万全(1488~1578年),字密斋,湖北罗田(今鄂东罗田)大河岸花屋垸人,家传三世业医,精于临证,尤擅儿科,名噪一方。其著述颇丰,现存《养生四要》《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广嗣纪要》《片玉心书》《痘疹心法》《幼科发挥》等。孙应鳌(1527~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明朝的名臣大儒,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著名诗人和书法家。

隆庆元年(1567年),孙应鳌由四川右参政调任湖广右布政使,寻擢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抚治郧阳,隆庆三年(1569年)以病乞归,万历元年(1573年)又以原职抚治郧阳。自1567年至1574年间,孙应鳌主要任职湖广、郧阳,因其女病多次邀万全往治,万全亦不顾年高,不畏路遥,欣然赴诊。万全虽业医,但仍习儒,故与其结下深交,以致孙应鳌曾为其亲赐“儒医匾”。《幼科发挥》载万全3次为孙女诊病经历。隆庆元年(1567年),孙女因“误食菱角伤脾,面肿而喘,夫人忧之,命余进药。余立一方,用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以去脾经之湿,紫苏叶以去肺经之风,一剂而安。场罢后公出,见其方,谓全曰:‘此方甚好’,取笔札令舍人孙环书记之”[6]56。万历元年(1573年),孙女五月病泄,至七月仍未止,诸医不效,万全以白术散加天花粉调治半月获效,“公大喜,给札付冠带儒医匾,白金一十两”[6]77。万历三年(1575年),孙女自五月病痢,至七月未愈,荆、襄、郧阳诸医治之不效,万全施以河间黄芩芍药汤,五日即安。“台云:小女前年在湖广病泄,今年在此病痢,皆五六月间,幸遇汝之良医而安。然小女之遇汝,尔之遇我,非偶然,余叩首谢”[6]78。所谓“非偶然”,表明二人因医结缘,又因诗、书等志趣相投,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5 李时珍与姚淛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今鄂东蕲春)人,家世业医,嘉靖十九年(1540年)弃儒习医,终成一代名医。现存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及《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姚淛,生卒不详,字元白,号秋涧,世居钱塘(今杭州),后徙江宁(南京)。弱冠入太学,谒选授鸿胪。笃学好古,诗宗唐人,书法黄庭坚、赵孟頫,晚年工于画梅。

刘雪湖为明代画梅大家,王思任为其《梅谱》序云:“山阴刘雪湖……走名山幽壑,遍访梅花之奇,尽得其情态。无日不吟,无日不画,遂不知老之将至……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7]”姚淛亦画梅高手,时金廷聘善画菊,世有“姚梅金菊”之谓,曾作《题山阴刘雪湖画梅》诗:“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何如今日雪湖老,下笔已觉无陈王”[8],对刘雪湖画梅大加赞赏。因此而题的还有徐文长等名家,徐诗云:“梅花自是花中魁,画梅花者今数谁?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9]”李时珍亦曾为刘雪湖所画《梅谱》而作《咏画梅》一首,诗道:“雪湖点缀自神通,题品吟坛动巨工。欲写花笺寄姚淛,画梅诗句冠江东。[10]”《本草纲目》不仅载药 1892种,且绘制有千余幅精美的插图。李时珍作为医家,能够参与题画则知其笔墨之佳,在当时亦非同一般,当属“吟坛巨公”一族;且从“欲写花笺寄姚淛”句,可知二人在诗、画方面有较为密切的交往。

6 小结

庞安时医术高明,文学颇有造诣且酷爱字画,故能与苏轼、黄庭坚、张耒等相交;万全以医为业,却习儒一生,故明朝贤臣孙应鳌亲赠儒医匾;李时珍精于医药,诗、画亦不俗,故与姚淛等文人才子交游。藉于此,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成为名医的根基,对当今中医加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启发意义。

[1]北宋·苏轼.东坡志林[M].赵学智,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2]北宋·黄庭坚.黄庭坚集[M].吴言生,等解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76.

[3]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M].邹德琛,刘华生,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84.

[4]北宋·张耒.张耒集[M].李逸安,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

[5]许瑞琪.陆游诗注评[M].济南:齐鲁书社,2009:279.

[6]明·万全.幼科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7]明·王思任.王季重小品[M].李鸣,选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92.

[8]王云五.明诗纪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060.

[9]明·徐文长.徐文长全集[M].上海:上海中央书店,1935:46.

[10]石理俊.中国古今题画诗词全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3.

R222.15

:A

:1006-3250(2016)03-0374-02

2015-07-26

张志峰(1974-),男,湖北麻城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通讯作者:李云海(1971-),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Tel:027-68889094。

猜你喜欢

鄂东万全交游
鄂东南北山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抗日英雄万全策
鄂东谣(三首)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