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心雕龙》谈我国文学的叙事风格

2016-01-31张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叙事

摘  要:文学作品的体裁不同,它们的叙事风格也不同。像诗歌这样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在结构上通常用顺叙和倒叙的方式;小说和人物传纪通常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在结构上用顺叙、倒叙和插叙多种方式。不同的叙事方式可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美学感受,也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我国第一部具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不仅提到了我国的文学叙事风格,它本身的叙事风格也有特色。

关键词:《文心雕龙》;叙事;插叙

作者简介:张璇(1984-),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2

一、我国传统的文学叙事风格

我国文学作品最早出现的是诗歌,然后才是散文,小说这种形式还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

在叙事手法上,诗歌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进行抒情,在结构上将顺叙和插叙相互交织,形成叙事与抒情相互交融的美学效果。尤其在《诗经》中,常常用比兴的手法来进行叙事,每一小节的开头或者结尾都是相同的句子,中间句子略有不同,来进行叙事和抒情,这种叙事方式都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来进行,达到层层推进的目的。既有音乐的韵律美,又保持了诗歌的整体紧凑感。

像《关雎》的“参差荇菜”和“窈窕淑女”出现在每一段的相同位置,使诗歌具有韵律感;而“梦寐求之”、“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采用顺叙的手法层层推进,将一对男女的相识、相爱、结婚的过程表现出来了。

《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和“溯洄从之”也是出现在每一段相同的位置,而“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和“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己”通过蒹葭由开始发青到繁茂,再到凋零,上面的露水由早春的霜到秋天的露,叙述了一年时间的变化,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刻骨铭心的爱。他在水边看自己的心上人看了将近一年。

这两首诗都是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在《豳风》中的“七月”,采用的是、倒叙、顺叙加插叙的手法,开始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表明叙述时间是在流火的七月,人们在顶着大太阳劳动,因为不劳动不行,到了冬天需要穿厚衣服。接下来又从正月开始,叙述一年的劳动,在叙述中又加上了插叙,叙述不同季节历代不同动物的活动以及不同季节出现的不同果实。接下来记叙叙述不同季节的劳动状况,就这样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将农夫一年的生活都描叙出来。

到了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史在结构上大不相同,他重在记叙历代人物,将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时代发展相联系,在叙事结构上,采用顺叙和插叙以及补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在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中,插上一段人物往事。补叙常常出现在最后,通过对往事的片段追忆,来点明人物的性格或者遭遇。

二、《文心雕龙》的叙事美学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一本文艺理论,这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这本文艺理论采用骈文写成,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在书中作者对文学起源、文体分类、作品风格、叙事方式和作品鉴赏都做了论述。他的文学美学艺孔子美学为基础,兼容了老子的道学思想,作品都是以经书为典范。

在谈到文学叙事时,刘勰认为经传中的虚构虽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但却有美学效果。他特别推崇屈原的《离骚》,认为其中虚构部分都具有“诡异、谲怪和狷侠”的夸张虚构成分,但这样并没有损害文章的整体美,反而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为“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对于我国的经传,他都做了分析,用《左传》和《史记》对比,认为《左传》历史事件都记下了,但其中的人物“氏族难寻”。《史记》中主要以刻画人物为主,由人物带出历史事件。人物的性格可以影响事件的发生,同时人物的性格又是在各种事件的影响下形成的。这样一来,在叙事时不仅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也连贯,叙述有条不紊。

在叙事风格上,《文心雕龙》认为《左传》是叙事的典型范例,《左传》中使用的是“贯四时以联事”的顺序,这种方式是将一件事情从发生的那天开始,然后按照从日到月,从月到年这样的顺序进行逐步交代,这样的结构就是今天所说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时间顺序来描写。这样人们在阅读时,思绪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具有层次感,这种叙事结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顺叙”,我国的《左传》就是用这种方式,通过鲁国的编年,从正月一直写到腊月,将每一个月发生的与鲁国相关的事件都完整记录下来。

《文心雕龙》指出,文学作品的叙事最主要的是“原始要终”,也就是要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开头提到了某件事,在文章的最终一定要说明这件事的结果,这种叙事要求和今天的“前后呼应”相似。但在叙事中也不能“纤尘无遗,则丘山是弃”,不能将细节进行过分刻画,结果将大事给忘了,主要是要求叙事时要详略得当。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叙述的,连后来的戏剧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叙事。

除了顺叙之外,我国的文学作品在顺叙的同时还有插叙和补叙,这两种方式主要用来对顺叙进行补充说明和解释。

三、《文心雕龙》的叙事风格

《文心雕龙》虽然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但由于作者采用骈体文写作,读起来具有韵律感,没有普通理论的晦涩。因此,这部著作本身也是充满文采,在叙事风格上也采用了多种叙述手法。

作者刘勰本人比较推崇顺叙的叙事风格,在他的这部著作中,也都是采用顺叙的方式。像文章的开篇《原道》,在这里,刘勰叙述了文字和文章的产生,主要就是用时间顺序来加以说明:“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这里从原始社会的最初记事——绳结开始,到象形文字的出现,然后提到历史记载从《三坟》,一直发展到《诗经》,其后文章变得越来越多。在这里,他秉承了《左传》中的按时间顺叙记叙的方式,并且做到了详略有当,不至于“丘山是弃”。

在顺叙的同时,刘勰还采用了借叙的手法,也就是在叙述主题中加上一段和主体不同的部分,像《书记》篇中,他用顺叙的手法列例举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东方朔的《谒公孙》,杨恽的《酬会宗》,这些文章的题材各异,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都是长篇大论,。叙述完这些,忽然笔锋一转“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弥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前面所例举的都是文人自抒胸意的文章,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一定是详略得当,面面俱到。但陈遵却是口授让别人代书,祢衡代黄祖写信,也能做到该亲该疏,详略得当,这真是偏才啊!

《文心雕龙》在叙述中也用了许多插叙,用来作补充说明。在《表章》篇中,说到表章的来历和用途,在后汉部分,提到当时的表章又多又美。随后又提到“汉末让表,以三为断”,这和后汉的表章多而美是矛盾的,因此,在这两句话的中间加了一句“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这样“以三为断”就有前因了。而文中加上的一句话就是“插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起了补充的作用。

在顺叙中,刘勰为了使文章在说明中更方便读者理解,有时还要用上“特叙”的方式,特叙这种手法和插叙一样,但比插叙更加详细,加重了插叙的分量。在《辩骚》篇中,他主要来分析《离骚》的文体特征,因此在叙述中就有特叙。开篇就点明了《离骚》的成就仅次于《诗经》,接下来没有直接论述,而是加上了《淮南子》、班固、王逸、扬雄等人对《离骚》的不同评价,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离骚》的特点,接下来论述《离骚》就从这几个不同方面开始。因此,特叙的作用其实是提出论点的作用。

“类叙”是根据文章不同类型加以说明的补叙方式,在《章句》中,刘勰就根据诗歌的句子字数进行了类叙,他例举了两言句、三言句、四言句形成的年代和代表作,来说明诗歌随着历史发展的不断变化。

《文心雕龙》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做了论证,并且得出“顺叙”这个方式的优点,但通过作品本身对其他叙述方式的运用,可以看出,顺叙中加入其他叙述方式,会给文章带来更好的效果。刘勰的这个观点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被沿用了几千年,成为我国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后来随着西方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影响,我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倒叙这样的手法。但顺叙这个叙事手法还是主要表现风格。

参考文献:

[1]赵艳林.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的文学批评观[J].韶关学院学报.2012(07).

[2]郭鹏.论《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谋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3]杜朴.《史记》的叙事艺术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叙事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