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联合优势 做强农村经济
——关于河北磁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建设的调查
2016-01-31河北省磁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河北省磁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河北磁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建立健全“一个体系”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三个平台”即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平台;“五大网络流通体系”即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盐业购销经营等网络流通体系,拓展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空间。
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和河北磁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磁县以拓展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空间为目标,实施了“135”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一个体系”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三个平台”即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平台;“五大网络流通体系”即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盐业购销经营等网络流通体系。
构架建强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
该县18个乡镇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2015年下半年陆续完成注册登记。全县范围内共领办、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联合社30家、种植(养殖)大户136户。
夯实了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领办、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实。这是该县建强县域农民合作社服务体系的基础。把农民专业社建设融入农村发展的整体规划,密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发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搞活农村经济,带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则是该县推行村级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基本举措。
组建“三位一体”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适合本村优势产业发展的实体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主导,梳理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结合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本村致富能手、有志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供销合作社主导的,有优势产业引领的,村支部(村委会)组织的,本村致富能手、有志青年农民和大多数的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的实体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案例
南城乡史村片土地贫瘠,不适宜大田作物生长,经过南城供销合作社和东河口村支部(村委会)外出考察,选择了双孢菇大棚种植项目。项目依托志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实施该项目建设。南城乡志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南城供销合作社主导,通过与东河口村支部(村委会)、磁县东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昌沅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当地101户农民为发展双孢菇产业而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占地60亩、投资约400万元、有26个双孢菇大棚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社员直接受益近200万元。2016年合作社拟流转土地50亩,投资350万元,建大棚20个,完善合作社办公服务场所等配套设施。
磁县路村营供销合作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构建“一社、一处、两站、一部”组织架构。即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路村营乡办事处、电子商务中心路村营服务站和金融保险服务中心路村营乡工作站、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
该社的做法已在高臾、讲武城、观台等乡镇逐步推广。目前,全县已形成“供销合作社主导,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实体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模式。
实现了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全覆盖。发挥党委、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和县乡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模聚集效应。形成政府引导、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导、多部门参与、产业布局合理的乡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做大、做强县、乡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目的,各行业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横向联合”建设和各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纵向深入”发展得到了有效结合。联合社在品牌创建、产品认证、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引导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为主。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民主管理、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等制度,使其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健全的服务体系。加大联合社的整合力度,把相同行业的实体性农民合作社纳入联合社的管理范围,扩大联合社的影响力,把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做大。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着力发展一批“产加销一体型”“农超对接型”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成有龙头带动、有规范管理、有产业基地、有销售渠道、有质量保证、有产品认证、有自主品牌、可追溯的现代化经营主体。
案例:
磁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后实现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合作。联合社成员社磁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0万元,注册社员150多个,入社社员1500余户,是县社入股领办的,集莲藕种植、小麦繁种、农资配送、大型机械互助、甘薯育苗以及甘薯种植为一体的科研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其他成员社共同发展,联合社在育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机械收获、资金互助、培训社员、参观学习、生产资料配送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服务。2015年共举办了5次甘薯种植培训会、2次现场观摩会,参加社员1300人,成员社生产资料的配送实现了全覆盖,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为社员增收达每亩近千元。同时,磁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今年共育甘薯苗1.2亿株,销售率100%,净利润800余万元。为满足市场需求,又于2015年新建育苗大棚63个,总投资236万元。预计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育苗规模将达到2亿株,利润将突破1500万元。另外,在品牌建设、无公害认证、科技农业园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联合社也与农牧局、开发办、林业局、农协等部门积极对接,以争取各部门上级项目投入,为联合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政策支持。
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把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体系建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合、品牌发展、农户参与、产业带动的实体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产业引领—供销合作社主导—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农民参与—合作社组织管理—联合社统筹规划”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个平台建设呈现金字塔结构
作为县域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架构,在实施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三个平台建设上,已实现了县有中心、乡处(站)、村有部(店)的立体工作网络。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则是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农村合作金融、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这三驾马车激活农村资本市场,为联合社提供资源、资金、购销等服务,全力为服务“三农”工作提供运转保障。
作为县域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架构,在实施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三个平台建设上,磁县已实现了县有中心、乡处(站)、村有部(店)的立体工作网络。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则是充分利用这三驾马车激活农村资本市场,为联合社提供资源、资金、购销等服务。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盘活农村资本市场。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于2015年9月注册登记,是由政府批准、县财政出资、县社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员工11人。全县18各乡镇设立了办事处,拥有乡村经纪人398名。该中心的成立规范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了农村产权交易向纵深发展,加快农村各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利用。推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林权、农村知识产权、大型农业机械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交易,盘活农村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完成土地流转交易项目2个,分别为磁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项目,流转土地3800余亩,涉及农户980户;磁县志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孢菇种植基地项目,流转土地60亩,涉及农户101户。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全力推进“百城购物·供销合作社超市”建设,完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中心于2015年6月成立,全县18各乡镇设立了服务部,拥有乡村经纪人227名。该中心的成立有效地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培育农产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直销网络,把农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社区、便利店提供了服务。目前已与省社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了联网,组建了县域电商龙头企业,加快了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步伐。从而实现“一村一店”“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打造双向流通网络的工作目标。该县还积极采用全民办社、开门办社、加盟合作、连锁经营等方式,全力建设具有“供销品牌”的日用品超市、农产品综合超市及农资放心店;大力实施“供销集团绿色蔬菜进万家”工程,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努力助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
建立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员资金互助社。县级设立供销合作社员股金服务部,全县18个乡镇设立社员资金互助部。目前已吸收社员210人,互助资金38.3万元。互助社以“社员制、封闭制、入股分红不计息”为原则,在全县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探索解决“三农”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成立了新合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磁县办事处,并成功注册客户46人,实现投资36万元。这是继2014年“新合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磁县办事处”成立后该县供销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家金融服务办事处,两家办事处互为补充、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贷款担保、融资租赁、项目融资、投资管理等金融业务。成立了“金融保险服务中心”并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在18个基层社成立“金融保险工作站”,吸收工作人员349人。与中保人寿险磁县分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开拓农业保险、寿险、财险等保险业务。与县农行合作,办理村级助农点105个。
五大传统网络体系建设激发新活力
农副产品网络。2015年,该县以磁县新合作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大产销联合,发挥本系统各专业合作社优势,加大对种植、养殖户的技术帮扶力度,完善与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大户的购销联系,以“专业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种养大户和周边农户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完成蔬菜、肉蛋、禽类等农副产品收购8000万元,现已发展生产基地1450亩,经纪人180名、种养大户43户,为农增收75万元。
开展“绿色蔬菜进万家”活动,磁州社与增鑫天天鲜蔬菜配送产销联合,实行网上或微信平台订购新鲜蔬菜。投入30万元建立了仓库、蔬菜车间、蔬菜周转箱3000个、蔬菜配送车3辆、流动资金10万元。坚持以客户为上帝的理念,诚信经营、公平交易,以服务开拓市场,以质量占市场,以信誉巩固市场,真正做到绿色、生态、健康。方便快捷的服务给广大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志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双孢菇通过磁县供销社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平台把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农资经营网络。该县以《磁县化肥市场管理实施办法》的四项制度要求为指导,充分发挥化肥经营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推进化肥经营连锁配送制。根据该县实际,以河北众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及村级农资店为依托,采取统一招标采购和预约定货等措施,增强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使农资经营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农资店已覆盖全县65%以上的行政村。2015年投资80万元,改建配送中心面积达2500平方米,1-12月份配送额达7500万元。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系列化服务,采取电话答疑、免费发放农化服务手册、举办农化服务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科学用肥的水平,增加农业种植效益,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的农业生产。
日用消费品网络。为进一步完善网络结构,全面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提升农村的消费质量,该县社在2015年初就对全县的基层网络改造进行了安排谋划,并对建设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基层社,实行科室对口责任制,挂牌督办,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截至去年12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20万元,新建和改建了30个农家店,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的连锁店占行政村55%以上。同时还不断完善配送服务,增强网络活力,使农家店的商品配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15年投资90万元,对商品配送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改建后的配送中心面积达2800平方米,配送品种达1500多种。
再生资源网络。2015年新建龙头企业磁县恒昇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本年度收购任务6291万元已圆满完成,到目前新增回收摊点4个。通过选址、审核、发证、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点70处,备案证办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有序,没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盐业经营网络。统一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标识食盐网络、连锁店占行政村100%,2015年入口食盐任务为2975吨,完成3030吨,占任务102%。
服务能力增强 与“三农”联系更加紧密
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网络体系建设增强了农民的组织性,为“三农”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3个平台建设加快了农村资本市场的流通,为“三农”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供销改革成效初显,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合理布局。下面以农村产权交易情况来解读一下改革的成效。
构建运营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权交易便捷服务。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有5个窗口,分别为业务咨询、出让受理、受让受理、交易鉴证、抵押贷款。交易中心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场所,开设多个服务窗口,“一个屋檐下、共同搞服务”,避免了交易双方奔波多个服务场所。
纸盒后传来哧哧的轻笑,纸盒移开,露出一张年轻女孩的脸,是四小姐。刘雁衡看到她两颊上各有一抹潮红,心里说:“哎,膏粱子弟,吃饱了撑的。”
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办事处,每个村至少有一名经纪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全县已发展以村干部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经纪人398名,实现了全县农村全覆盖。
经纪人负责搜集本村有关农村产权交易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合,协助交易双方准备相关资料,协调处理交易双方流转交易关系,最终促成交易顺利完成。为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权交易服务,构建起“经纪人收集,办事处受理,县中心交易”的运营服务体系。根植于农村的运营服务体系,在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掌握了产权流转交易的信息,提高了流转交易的效率,使得交易中心很快在农村站稳了脚跟。
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实现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双赢。对于出让土地的农户来讲,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由于受种植面积的限制,在播种、生产资料的购进、生产管理、机械作业、产品储存、产品销售等方面由于规模小而没有市场话语权,造成生产成本高。土地流转后形成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各生产环节中的成本,必然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在产品销售上,由于所占市场份额比重大,往往能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定价,必然售出价格高。这样就形成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必将给出让农户和受让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双赢。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维护农村稳定做贡献。由于长期以来在农村形成的不规范交易造成了农村矛盾的存量,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规范了农村各类产权交易行为,为农户的各种交易行为提供了规范、合法、公平的保障,为农村综合治理的法制化进程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截至目前,该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有25个标的挂牌出让,有216个标的正在做挂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土地流转交易项目2个,分别是磁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项目,流转土地3800余亩,涉及农户980户;磁县志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双孢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流转土地60亩,涉及农户35户。另外,岳城镇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项目正在做土地流转的前期准备工作,辛庄营乡的绿化造林项目承担的公司已与产权交易中心接洽拟开展合作。在流转工作中,严格交易规则,公开公正,农户感觉在交易中心流转交易利益有保障,便捷又放心。
同时,社有资产租赁、出让必须经交易中心交易,避免了个别人暗箱操作,低价租赁、出让,通过公开招标、竞价方式,实现了社有资产的较高收益。也起到了规范社有资产租赁、出让合同,保持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的作用。目前,在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的社有资产标的有22个,出让标的总面积7600平方米,挂牌价格总额达22万。通过在交易中心交易,社有资产实现了更高收益。磁县生产资料公司新艺装饰门市2间门面房,价格由8000元/年提高到了13000元/年;观台镇供销合作社岗子窑生产门市,价格由4500元/年提高到了6500元/年;观台镇供销合作社西艾口门市,价格由5500元/年提高到了8000元/年。社有资产入市交易,充分发挥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保资产、增效益”的作用。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将严格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极大限度地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市场、让农民享受供销改革带来的更多的财产性收益,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的稳定。
“三农”工作需要多部门合力推进,应有一个强势的综合协调机构来提高执行力。目前,该县有农工委、农牧局、林业局、开发办、农协、水利局、县供销社等多个农口部门。农工委虽然是综合协调部门,但是由于工作头绪多、人手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协调力度不够,每个部门“各管各、难融合”的局面任然存在;另外,多个农口部门职责交叉并存、职责不明,造成“多头管、无人管”的现象存在。要解决这些现象就得有一个强势的协调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部门沟通,建立互通机制。
农业的发展应科学规划,做好功能区和产业发展定位。该县虽然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但是在产业布局、功能区划分上缺乏可操作性。应该在县域规划的基础上细分每个乡镇具体规划,应符合实际、操作性强。要在制定全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上认真研究,制定出具有引导性的产业发展政策。根据全县土地的分布情况划分农业生产功能区,把符合种植、养殖、休闲等产业发展的集中到一起,实现规模发展。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应该认识到农民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保证,要做实、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最有效的载体,它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希望。它是农村发展中农民自觉组成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最活跃的合作组织。做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做实农村经济。近几年的农民合作社融资风波体现的就是“没有产业的合作社是没有生命力的”。畸形的合作社不但发展不了农村经济,反而会扰乱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立足优势产业、规范管理的实体性合作社才能做强做大。该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失为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样板。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政府应整合现有分散的农村资源平台,建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把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保险、农村社保、农村医疗等涉农平台规范建设,统一整合到“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的结构调整应该以“项目”支持为引导,政府应该整合惠农政策,有针对性的扶持相关产业。如果说各项惠农政策是农村发展的“风向标”,那么对“农业项目”的支持就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剂”。农业的发展要靠政策和项目来推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首先应考虑结构调整的需求以及当地的产业优势,整合惠农政策资源,打造高标准、可复制、便操作的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和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和发展。
应加快供销合作社立法进程。应该努力用法律或法规来保障供销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用法律或法规来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农村市场主体地位,用法律或法规来保障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方向,用法律或法规来保障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