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

2016-01-31戴鹏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气韵中国画绘画

戴鹏鹏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试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

戴鹏鹏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国画自身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中国画蕴含着民族的审美特征,形成独特的审美形式,它运用笔、墨、纸、砚来创造形象,蕴含着独有的“文化精神”。随着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增多,当代中国画在传承中创新成为必然的要求。

中国画;传承;创新

一、中国画自身的发展与传承

考古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远古时期出现在青铜器和陶瓷上的艺术品,早期器皿上的图案和岩石上的岩画,是原始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原始人类就已经擅长这样一种线条的艺术形式,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形成了艺术的雏形。仰韶文化遗址时期的《人面鱼纹图》《鹿纹图》是当时的代表性作品,其创作的内容为现实生活中物像的缩影,作品用简单明了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线条明朗、朴素、自然,线条的起伏变化可以生动再现朴素的生机活力。最初中国艺术的书法和绘画是同源的,两者相互影响向前发展,后来书法的书写艺术形式必然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发展,到了行草艺术快速发展的汉代以后,绘画艺术也开始注重流畅的线条形式,注重起伏生动的回转,能够更细腻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和衣着服饰的质感和动感,生动和形象要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已经成为了内在的绘画要求,中国画注重书写意境和表达丰富的情感。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洛神赋图》是当时线条书画水平的代表性之作,他有关于创作情感方面的主张,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主张。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和盛行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宗教注重仪式感,这一时期的绘画以宗教的内容为主,绘画的人物题材注重气韵的表现,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此同时,山水花鸟画也成为了画家绘画的重要题材,人物画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绘画理论在这一时期开始自觉地发展,不仅是在绘画艺术领域,在书法、文学等不同的领域,理论的自觉是一种社会现象,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自觉的年代,各种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自觉地总结理论成果。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宗教气息减弱,山水花鸟画一时间成为了花坛的主流,山水花鸟画在这一时期走向了成熟,作品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理念,绘画寄托人们的思想、志趣、情操,这一时期的作品把“意象”“写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宋代的绘画突出了“意境”。“意境”是中国画精髓中的重要内容,与中国诗词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注重在当时的作品中表现意境,是当时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在元、明、清三代,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画的主流,中国画从产生的最初就与生活紧密相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形成以后,与社会文化紧密地相连,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中,一脉相成,兼容并蓄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画发展中自然的基因。在清朝的后期,中国社会现实不断地发生变化,西方的工业革命和新航路的开辟,把中国拉入了世界的版图之中,阻碍了中国社会独立发展的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画的自然发展。

二、近代中国画的创新

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清朝晚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西方的文化意识也直接影响到了艺术的创作,西方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理念被迅速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进过来。“到了近代,受西方和现实影响,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自此,中国画面临着较之以往更大更快的改变,中国画技法在与西方绘画艺术的碰撞中不断地创新和改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面对西方绘画的形式、新的观念,如何吸取西方绘画的理念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很多绘画家进行了不断的多种尝试,在结果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成果,为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和改造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中,取得了很多丰富的成果。其中很多优秀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主张中西结合,他提出“以复古为革”“合中西以为画学新纪元”,如何革中法,如何合中西是现实的问题。画家徐悲鸿在自己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折中中西,创作出自己的新风格。在实际的创作中将中国画的擅水、撞粉法、没骨法与日本绘画创作方法相融合。一时间,中西方法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张大千从西方象征主义的思维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独创了泼彩画法。色彩被引入到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世界。在整个40年代到80年代,画家们在不断地探索中国画的创新道路。创新离不开继承,离不开传统的经验和技法,在中国画的创新中,坚持中国画的内在文化精神,梳理中国画的创新轨迹,能够帮助中国画开辟创新之路。

三、现代中画创新的内在理路

在20世纪40-80年代,一些学贯中西的艺术家不断地探讨,总结创作经验,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中国画创新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就会出现创作基础薄弱的现象。创新的首要前提是继承,先有继承才会有创新,中国画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国画并不是简单的绘画技巧,是一种文化认知,国画家要有传统文化的血液,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同源,中国画与中国诗词歌赋相同,中国画设计的传统文化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中国画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艺术创作的源泉。

中国画注重意境,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中国画与社会现实紧密地相连,每一个时代的中国画都有基于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中国画的历史能够间接地反应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它根植与社会现实,直接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画的创新应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创新,对时代精神风貌的反应是中国画的价值体现。中国画中的人文精神是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本质,艺术在根本上要用作品来打动人,艺术家本身要有高的文化素质,要有深刻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审美准则,绘画中的意蕴不是简单的由笔墨而生。气从笔出,韵由水化墨而生,画有气韵方有生命,生命的创造是中国画之根本,有生命的气息的作品才会是中国画中的优秀作品。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风格即人,艺术家的创作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国画的创新首先是艺术家个体的创新。画家要注重自身人格化和个性化的培养,绘画作品能够反映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和精神修养,画的意韵是画家精神气韵的体现,是物象的气韵也是创作者的气韵。中国画作品要力求表现真、善、美的集体审美体验,中国画内在的审美特质要符合中国历代长期以来积累的文化审美心理,中国画蕴含着内在的审美,蕴含气韵和意境。而欣赏美的文化心理是不断地传承的,对艺术的欣赏力也是一代代积累和遗传的结果,审美是不断地延展的,但艺术追求美的情感体验,中国画要表达美的情感体验是一条潜在的美学准则,对于“美”的追求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统一要求,艺术创作美、发现美、再现美、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挖掘美、展现美。

中国画的内涵丰富,中国画与民族审美、历史文化、精神、哲学等紧密地相连,代表民族优秀文化,传达着民族世界观与人文观,中国画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画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首先注重自身的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中西绘画在结合中发展是一种必然地发展趋势,西方绘画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元素,我们应不断的引进,作为国画创新的原料,但创新不能盲目,要深度地创新,要精品化地创新,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的具有长久艺术价值的中国画艺术。

[1]屠明英.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论丛,2011(2).

[2] 范春蓉.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8(1).

[3] 李炬.文人画在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J].大舞台,2010(12).

[4]杜宪勇.对马王堆“T”形帛画的思考[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62).

[5]董秉琮.书法与绘画[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6]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J].美术,2005(3):32-33.

[7]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69).

G642

A

猜你喜欢

气韵中国画绘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