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哲族的禁忌
2016-01-31杨光
杨 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论赫哲族的禁忌
杨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东北少数民族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渔猎生产、生活特色的禁忌。禁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赫哲族物质生产落后,对周边自然万物的认知能力所限,同时也源于赫哲族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内心对它所拥有的威力的折服与向往。赫哲族的禁忌较多地反映在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对赫哲族禁忌的研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对于保护和推介东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赫哲族;禁忌
赫哲族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禁忌,至今仍在部分地区继续流传。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对于渔业的禁忌及祭祀习俗,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赫哲族原始观念对自然崇拜一直传承至今。在早年,许多赫哲族渔民在出行之前,都要举行祭祀,以保佑平安和捕鱼获得丰收。但赫哲族这种祭祀仪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意性较大。另外渔民生活中的日用品的使用和生产中渔具的操作以及打渔地点的选择,都有特殊的禁忌。为了趋吉避害,赫哲族渔民崇信“河神”,认为其可以使自己得福免祸。由于狩猎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对自然和动物资源依赖性极大,而且充满着危险。尤其是在工具简陋的情况下,每次出猎人们都怀有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因此狩猎信仰与禁忌就自然产生了。
赫哲族认为山林中一切都由山神和林神所饲养,能否捕获到猎物及捕获量多少,均取决于对山神和林神的态度,因此狩猎之前要祭拜“山神”。 清代曹廷杰在出使俄国后所写的《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中曾记载了赫哲人(黑斤)类似的习俗:“…又为人骑马形,盛以木匣藏于家,名曰‘额其和’,亦曰‘搜温’。冬入山捕貂,则出悬林木上,杀猪奠酒而跪祷之。”“每到一个新的猎场,劳德玛发竖上簧火剩余的木棍,率领出围成员跪求山神爷说:‘保佑我们打围顺顺当当,年青人如果说话不注意,触犯山神爷,多担当些。’再选择一棵雄伟的大树挂上红布,梢上写有山神之位的纸码,烧纸并插草为香。”狩猎时要注意言谈举止,赫哲族认为所有的野兽都是山神的牲口,猎人出猎能获得多少猎物,完全是出于神的恩惠,所有的禽兽都能听懂人语,一旦知道了猎人的打算后,野兽便要跑掉。尊奉山神,是东北游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如鄂伦春族“在狩猎期间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也不能大声地喧哗,否则的话鄂伦春人认为会触犯山神。”不但在狩猎时禁止在森林中喧哗说笑,就是在家中,在去猎场的路上,尤其是在猎场上禁止谈及将进行的狩猎之事,禁止直呼野兽的名称。在向山神祈祷时,对一些野兽称呼必须使用隐晦语以表示委婉,如称“虎”为“山神爷”,称“熊”为“老头子”。可见对大型动物,赫哲族的称呼一般都为年老的男性称呼,而对小型的毛皮兽则比较随意地称为“小肉蛋”“小虫子”“小垃圾”“小骨头”等。到山林里不许说狂妄的话,如“一定要打个大个的狍子”“一定要弄几只兔子回来”。若在山中遇到大树桩子,不许坐,因为大树桩子是“山神爷老把头”坐的。
在捕鱼过程中也是如此,赫哲渔民在开始打鱼时要先拜祭河神,因为赫哲族认为打鱼的多寡,以及渔民的安危都是由河神来掌控的。因此在打鱼之前对河神烧香叩头表示虔诚是必不可少的。被赫哲渔民称为河神的是“乌龟”,“下江捕鱼前事先请河神,烧河神码子,在江边选择一棵标准长得好看的大树作为河神树,挂上红布烧香叩头,求河神获得快当、丰收的意思,在江里平安生产。得着甲鱼要放生,不准杀害或食用或卖,念叨不让河神怪罪并保佑平安。并且谁也不准说王八两字,如果青年人不注意说出去,就撵回家取消他打渔资格。”据赫哲族老人说,参加捕鱼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准说诳话,也不准撒谎。要对鱼尊重,不准直呼鱼的种类名称。因为赫哲族认为,鱼是有灵性的,能通人类语言。另外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繁殖,不准无节制地滥捕,这也是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所考虑的。
赫哲族对火的禁忌也很多,而“任何事物——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场所、一个词或一个名字、一个时节或一个时间、一周中的一天或一年中的一段时间,只要它是仪式性回避或禁忌的对象,就可以说它具有仪式价值。因此,在波利尼西亚,酋长、尸体和新生儿都具有仪式价值,而对某些英国人来说,盐也具有仪式价值。”对于赫哲族来说,火就具有仪式价值。敬火是许多民族的原始信仰风俗,因为火能给原始人带来温暖和熟制美味的同时还能带来灾难。过去赫哲族认为火里有火神,因此对火十分崇敬。以至于有关火的事务上都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在出外打猎若遇到火灰堆时,也要下马磕头。“不能跨火,不能蹲在火堆上面,更不能骂火。……烧柴要顺着放整齐,要先以梢头烧起,不能乱烧。妇女烧火不能对着灶火,不能敲打或用脚踩。甚至外出打猎遇见烧火堆也要磕头。”赫哲族禁止往火里泼水,“认为水火不相容,泼水也会伤害火神。一旦必须以水灭火时,要在动手前先说上一句‘请火神爷把脚挪一挪’。如此提醒一下,据说就不会伤着火神了。”
此外,赫哲族生活上对女人的禁忌也很多,如“年轻妇女不准坐或跨过男人的服装。妇女的被褥不能与男人的被褥放在一起,必须单独放。女人的裤子不能挂在屋子里,尤其是产妇的衣裤必须洗净后放在库房里或扔掉。妇女来月经期间不准靠近神像。”由此可见早年赫哲族禁忌较多,赫哲族的渔猎民都自觉遵守,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低下、渔猎工具的落后,每次出猎都有不可预知的危险性,因此有关渔猎信仰和禁忌也随之产生。
随着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增强,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一些有关渔猎的信仰和禁忌也随之消失。虽然现今赫哲族在生产生活中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但是通过研究赫哲族的禁忌,可充分了解赫哲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信仰和民俗风情。
[1]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载丛佩远,赵鸣歧:《曹廷杰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31).
[2]尤金良.赫哲族拾珍.佳木斯:佳木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89:98-99.
[3]刘晓春.鄂伦春人文经济[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85).
[4]尤金良.赫哲心声.哈尔滨: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1987(158).
[5][英]A.R 拉德克利夫著,潘蛟,王贤海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54).
[6]陶凤珍.少数民族奇俗荟萃[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1(12).
[7]宋全.少数民族民间禁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71-72.
[8]关捷,杨惠萍.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朝鲜族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37.
C95
A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第56批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明清至伪满时期移民与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研究(2014M561368);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15MZE01;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明清以来移民与嫩江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研究, 项目编号:JD2015012 。
杨光(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博士,民族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