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鉴别诊断
2016-01-31吴娟
吴 娟
(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辽宁 丹东 118200)
黄疸的鉴别诊断
吴 娟
(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辽宁 丹东 118200)
【摘要】黄疸的发病机制多样,具体的临床症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为黄疸患者进行确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文中重点分析了黄疸病的诊断方式以及鉴别依据,希望为相关医疗工作者做出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黄疸;鉴别诊断;方法
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征病症。我院通过相关经验总结,对黄疸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具体的鉴别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具体情况参见下文。
1 黄疸的病因及发生群体
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将黄疸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当患者的红细胞因为受到破坏而产生损伤时,其体内非结合性质的胆红素就会激增,它们会快速的向肝脏运动,严重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导致肝脏内部组织细胞出现缺氧和缺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出现黄疸[1]。其次,患者体内肝细胞破坏与胆红素外溢的情况同时发生时也是形成黄疸的重要原因。在肝细胞长期受损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出现肝功能逐渐退化等现象,甚至有时引发肝硬化等严重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肝脏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效率就会大不如前,使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体内的转氨酶会相应升高引发黄疸。此外,肝内型胆汁淤积性黄疸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黄疸病类型。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肝脏受损所引发的肝炎等疾病,使患者的肝细胞逐渐变质,结合性胆红素无法正常被吸收和排出,导致其反流入患者体内的肝淋巴和血液当中。肝细胞的功能衰退、肝细胞数量的减少以及大胆管的阻塞不畅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黄疸病。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由于宫腔感染、先天性胆道闭锁等问题容易在出生后的2 d左右出现黄疸病症,在一周后逐渐消退;青少年多因为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中老年大多因为肝硬化、肝癌、胆道癌症等出现黄疸疾病。
2 黄疸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临床总结可知,黄疸病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基本症状。
2.1 肤色:黄疸病患的皮肤颜色与健康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黄疸病患者的皮肤颜色发黄,但是由于黄疸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其肤色状况也有所不同。比如溶血性黄疸患者的皮肤颜色会呈现出柠檬黄、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肤色则为黄绿色。而且在发生黄疸期间,患者的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搔痒,尤其以阻塞性黄疸患者最为严重。
2.2 尿粪颜色:黄疸患者的尿粪颜色通常异于常人,一般表现为颜色加深、变暗。胆汁淤积性黄疸粪便颜色则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2.3 消化道不适:黄疸患者消化道不适感较强,大多伴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
2.4 发热:通过第一部分的病因分析不难发现,黄疸疾病的发生大多与肝脏炎症、胆管病变等有关。这些部分在发生病变后会产生大量的病菌,引发疟疾、败血症等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高热不退等症状。
2.5 腹部不适:黄疸发病后,患者的腹部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发生病变的肝、脾、腹膜等位置会明显的突起。腹壁静脉曲张的症状也比较常见;由于肝脏细胞损伤,在对肝部位进行按压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感。但是在患者发生急性肝坏死后,患者的肝部肿大情况反而并不严重,在按压肝脏部位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如果患者发生了急性肝炎、全身感染疾病或是浸润性疾病等也会导致患者在发病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现象[2]。
2.6 其他:黄疸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腹部疼痛感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的明显下降,这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思绪混乱且容易疲劳、困顿;由于患者身体基本条件的不同,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比如在我院的研究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腋毛稀少、皮肤角化过度、心动过缓等问题;如果病患是由于肝癌所引发的黄疸疾病,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脑部并发疾病或者颅内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3 黄疸病的诊断方式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黄疸疾病的诊疗方式也更加多样,除了利用实验室检测的方式进行确诊外,医疗人员还可以通过检验血常规、尿常规;检验黄疸指数、进行血清酶学检查、进行X线检查、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确诊。专家表明,黄疸并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只是相比之下患者的体征状况出现了异常,想要发现和治疗黄疸,需要对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进行检测,当这项指标在血液中的浓度为17.1~34.2 μmol/L(1~2 mg/dL)时,可以被称之为隐形黄疸,当浓度在34.2 μmol/L(2 mg/dL)以上时,可以被称为显性黄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过量食用橘子、西红柿、胡萝卜等食物,人的皮肤也会发黄,这种现象属于假性黄疸,并不是真正的黄疸。
目前,我院通常使用实验室检查的方式为黄疸患者进行确诊。实验室检验的过程比较复杂,结果相对准确。工作人员通过检查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初步的判断。肝功能的检测主要借助酶来反映患者肝部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患者胆道的病变情况,并通过免疫学检查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评定;通过血液检查,工作人员可以判定患者是否出现了贫血性黄疸。
除了进行血清胆红素和肝功能的检查外,尿胆红素、尿胆原指标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低于35%时属于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当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在55%以上时则为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当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在35%~55%时则为肝细胞损伤混合性黄疸[3]。
综上可知,黄疸病的发病症状比较复杂,医疗人员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方式为患者进行鉴别和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剧红娟,李英超,田晖,等.高频超声对胆道闭锁性黄疸及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的鉴别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15,56(12):1468-1470.
[2] 行艳春.新生儿病理黄疸的鉴别诊断心得[J].医学信息,2013,21 (23):518-519.
[3] 田安娜.梗阻性黄疸与病毒性肝炎黄疸的鉴别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294.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