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01-31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铁岭112300
徐 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铁岭 112300)
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徐 星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铁岭 112300)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结果 临床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情感评分、健康评分、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9例,临床护理满意度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效果。
行为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生活质量;影响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多发的肾功能疾病,其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多种慢性疾病引发的肾实质损伤,从而使得患者的肾脏失去调节功能,不能够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1]。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在临床治疗中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并且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了行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其临床护理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干预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2~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8+6.6)岁。患者的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为(3.2+0.4)年。5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6例,其他4例。对照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4~6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7.4+6.9)岁。患者的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3.1+0.6)年。5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13例,痛风性肾病7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原发疾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组间可比性良好。
1.2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情况,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以及坚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的重要性。并且对治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介绍,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有效地预防措施[2]。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的自理能力及对疾病认识水平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矫正患者原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然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认识到什么是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并且积极纠正的患者各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督促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3]。最后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结成对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结伴进行散步、锻炼、阅读等活动,不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良好的缓解[4]。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用卡方检验,α=0.05作为检验标准,其中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情感评分、健康评分、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相当,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情感评分、健康评分、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9例,临床护理满意度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呈渐进性发展。因此,临床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干预、不良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规范患者的行为习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5]。
[1] 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9-830.
[2] 陈秀羽,王旭斐,杨秀华.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3] 冯婉娜,詹玉云,王饶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纠正肾性贫血治疗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9):2474-2475.
[4] 熊小雪.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03-104.
[5] 陈秀羽,王旭斐,杨秀华.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R473.5
B
1671-8194(2016)20-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