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2016-01-31王兰兰
王兰兰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8000)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王兰兰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8000)
【摘要】目的 针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评价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同时对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质量保证进行总结。结果 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末梢血高于静脉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计末梢血低于静脉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末梢血和静脉血的采血过程和检验过程严格进行规范的操作,二者定期进行比对并且校正,使同-实验室发出的报告单具有可比性,给临床医师和患者回报真实可靠的结果,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的血液分析;影响因素
人体血液当中的细胞通常包括三种,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通过对其分布情况、形态及数量的变化以及血红蛋白量进行观察,可以有效的协助医师进行诊断。现在血常规检验是检验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项目,广泛的运用在各临床科室,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1],但是真正能做好血常规检验并非简单。在此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我院在2013年~2014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末梢无名指采血和静脉采血,1 h内检测完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些患者中女性231例,男性269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12~78岁,平均年龄34.7岁。
1.2 检验方法:受检者在进行静脉采血的时候先休息15 min,然后用EDAT-K2静脉取血2 mL,立即进行7~8次的颠倒混匀,在1 h之内检测完毕;同时对患者的左手无名指进行采血,采血时保证2~3 mm的深度,切勿过度挤压。随后取20 μL置入180 μL的稀释液中5 min后充分混匀后测试;通过Mindray5380分类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质量控制: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首先要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包括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日内、日间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进行验证,保证仪器各参数在允许范围,使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且对不同的吸样模式的结果进行可比性对照,室内质量控制各参数均在控,随后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将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进行比较[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其数据进行个体配对t检验处理。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别为(7.2± 2.1)×109/L、(4.72±0.44)×109/L、 (125±15)g/L、(202± 67)×109/L;末梢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别为(8.8±2.7)×109/L、(5.88±0.43)×109/L、(139±17)g/L、(176±63)×109/L;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方面,相对于静脉血而言,末梢血明显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小板计数方面,末梢血明显要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500例患者所测的数据进行个体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各项结果表明,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末梢血和静脉血存在显著性差异。指血除PLT外,WBC、RBC、Hb均高于静脉血,PLT末梢血低于静脉血。末梢血由于血管管径狭窄,循环不如静脉畅通,且局部温度偏低,血液成分部分沉积,可能有血液浓缩之故从而使细胞计数比静脉血高[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穿刺采血速度慢,出现了微血块,从而显著的影响到了血小板的计数;末梢采血时常由于针刺深度不够,为了取到足够标本而挤压,致使PLT受挤压刺激而损耗或聚集,使检测结果降低,同时挤出较多组织液,从而稀释血标本,不仅使PLT检测结果降低,WBC和Hb均会有所减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也会对静脉采血的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末梢血与静脉血确实存在差异,由于标本采集不当,会给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并且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随着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的普及,我们认为除儿科12岁以下儿童外,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最佳[4]。
总之,血常规检验除了进行定期的血细胞分析仪校准,日常质控外,还应定期对不同的吸样模式进行可比性对照;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也需要定期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室至少应该有-台仪器作为规范的检测系统,以其作为标准,对被评价的其他检测系统进行比对实验;必要时在报告中增加相关的备注说明;出现结果不符或过高过低时,及时与临床联系沟通;了解仪器测定特性、局限性、线性范围;签发报告时首先浏览数据,对数据出现显著异常时,及时查看仪器的各种图形和文字提示信息;并向临床医师报告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和相关的参考值范围;确定所用设备的复检规则;具有良好的形态学检验基础和能力;采用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标本,在不同的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保证同-实验室结果-致性。
参考文献
[1] 林鸿.试析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J]北方药学,2011,8(11):61-62.
[2] 李轶春.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l):241-242.
[3] 张绪红.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5(2):167-169.
[4] 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2,21(1):87.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