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的大国海军外交*
——基于当代海权思想的视角

2016-01-31

社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海权外交海军

杨 震 蔡 亮



中国特色的大国海军外交*
——基于当代海权思想的视角

杨 震 蔡 亮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坚定而缓慢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发展成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在走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对海权的四大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经济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中国开始重视海军的外交运用,并将其视为大国外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实施海军外交,中国海军必须在海军战略、兵力结构以及装备等方面进行变革,更好地为国家利益与外交服务。

后冷战时代;海权;海军外交;中国海军

海洋是交通要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以调节全球气候并供应水源,是巨大生产力的来源,同时也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产品,具有重大的国防和经济、政治价值,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与国家的强弱兴衰密不可分,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① 杨震 :《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3页。。英国学者杰弗里·蒂尔(Geoffrey Till)认为:“海洋在人类的发展中总是占据中心地位——作为资源的来源、运输的手段、信息交换以及战略要地。海洋为人类的繁荣与安全提供了基础。这一现实在21世纪早期随着全球贸易体制的兴起和对海洋作为自然空间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发展而更显突出。”*Geoffrey Till, Sea Power: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 Frank Cass, Inc., 2004, back cover.他还进一步指出:“海洋的重要性在不久的未来与其说是下降不如说是呈上升趋势。资源的价值正如人口增长一样增长,作为运输的手段,海洋将保持凡事都依靠海洋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地位。作为一个物理及人文环境,海洋将帮助塑造未来的世界。”*Geoffrey Till, Sea Power: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 Frank Cass, Inc., 2004, p.368.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坚定而缓慢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发展成海洋强国作为其地缘战略目标。

一、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

在讨论海权问题之前,厘清海权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海权一向是个模糊的、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海权学者埃瑞克·格罗夫(Eric Grove)甚至认为:“海权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Eric Grove, The Future of Sea Power,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p.1.马汉认为,海权是海军运用的结果,是海军战略的产物,不同的海军战略决定着海军的特征,强大的海军必须与正确的海军战略相配合才能够最终实现海权*Alfred Thayer Mahan,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890, p.110.。也有学者认为,马汉在其著作中并未明确界定过海权的内涵,他是用各种形式的历史范例和评论来揭示海权的实质。一般认为,马汉所说的海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上的海权,就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它既包括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Geoffrey Till, Maritime Strategy and the Nuclear Age, London: Macmillan, 1982, p.33.。查尔斯·柯布格尔(Charles W. Koburger)认为,海权是影响海上事务,以及从海上影响陆上事务的军事能力*Charles W. Koburger, Jr., Narrow Seas, Small Navies and Fat Merchantmen, New York: Praeger, 1990, p.xiv.。萨姆·J. 坦格里迪(Sam J. Tangredi)进一步指出,海权可以被界定为一国国际海上商业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将军事力量投送到海上以对海洋和局部地区的商业和冲突进行控制的能力,以及利用海军从海上对陆上事务施加影响的能力的总和*Sam J. Tangredi, ed., Globalization and Maritime Power,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3-4.。

国内学界对海权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中民认为,现代意义的海权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刘中民 :《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章示平从功能角度出发,将海权分为军事海权和综合性海权。他认为军事海权是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海洋区域的控制权,综合性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自由权*章示平 :《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294页。。陆儒德认为,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具有的控制、开发和管理海洋的一切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和力量的总和*陆儒德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第1期。。张文木认为,海权是指国家“海洋权利”(Sea Right)与“海上力量”(Sea Power)的统一,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张文木 :《论中国海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0期。。

综上所述,海权是一种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战争、法律、经济开发、科学考察、谈判或合作等为手段,以海上实力为基础,以控制海洋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管理的一种带有综合国力性质的能力*杨震 :《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6页。。这种能力的得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兴衰。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实现对海洋的有效控制、开发与管理。就本质而言,对海洋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的能力就是海权。因此可以说,发展海权是中国现有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中国发展海权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安全方面的需求

随着“海洋世纪”的来临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海洋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海洋世纪”的双重作用下,海洋逐渐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世界各国围绕海洋展开的竞争与争夺更加激烈。我国与部分海上邻国存在海洋领土和权益争端。在美国等外力推动下,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趋于严峻。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强化美日台战略同盟,乃至“空海一体战”构想,牵制中国快速崛起的企图明显。在国家安全领域,美国担心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力量危及美国的安全,因而加强了对中国的海空抵近侦察与监控;在地缘政治领域,美国的目标是把中国的影响力限制在欧亚大陆范围内,使其不向海上扩展,以避免打破美国在欧亚大陆维系的均势和在太平洋建立的海上非均势;在军事战略领域,美国海军的战略转型将兵锋直指中国的濒海地带,甚至是大陆纵深*杨震、周云亨、朱漪 :《论后冷战时代中美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太平洋学报》2015年4月。。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有超过15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与周边邻国存有争议,岛礁归属争端尖锐,海域划界分歧严重,资源开发矛盾激烈。东海苏岩礁及中韩渔业问题、东海钓鱼岛及“春晓”油气田问题和南海岛礁主权争端等问题,都将是长期影响我国海洋安全、制约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海上非传统挑战日益突出。我国深受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影响:日本遭受特大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害;南亚地区海上走私、贩毒、偷渡、贩运武器活动猖獗,东南亚飓风、洪灾持续不断;能源资源和航道安全受制于人,等等,均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新的挑战。海洋安全涉及领域和海域不断扩大*杜博、冯梁、蒿兴华 :《我国海洋安全:问题、原因与策略》,《唯实》2013年第8期。。此外,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开始了战略转型。

2. 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带来的出人意料的结果之一,是中国社会生存方式的改变,它体现在经济结构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工业原料、产品、市场、效益、利润和就业,等等,严重依赖外部世界,我们民族的5000年经济生存方式由“传统农业内向型”正在或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倪乐雄 :《21世纪对海权的沉思》,载倪乐雄《文明转型与中国海权》,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第189页。。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贸国、第一大工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大国,2012年进出口总额为3.8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粮食等方面,非常依赖进口补充国内产能的不足,同时国内旺盛的工业产能也需要依赖出口消化,以保持较高的开工、就业率并维持资金流动。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海外贸易对我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徐昊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未来护卫舰》,《舰载武器》2014年第2期B。。由于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全球化绝对有赖于畅通无阻的海洋航运。因此,它本质上是海洋性的,这使它与海军有了特别的关系。此外,随着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程度的加深,海外利益的保护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海外利益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利合作的成果,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中国海外利益的存量很大,流量更不可小视。海外利益是中国发展利益和权益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存量和流量巨大的中国海外利益进行维护和管理,从而保证海外利益的成长性和持续性,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全球化时代下的国家建设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苏长和 :《中国海外利益管理的新视角》,《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8期。。中国海外利益已呈现“井喷”之势,世界任何地区的动荡与冲突都可能与中国利益息息相关*胡波 :《中国海军的另一种崛起》,《东方早报》2013年11月26日。。海军的功能在平时主要表现为武力威慑、处理危机、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海盗、预防等,战时则表现为争夺制海权、远洋护航、保护海上交通线等,它活动的空间应该是在全球海洋,可以有效地利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这一公共物品,由此可见,海军是最能够保护主权国家海外利益的军种*刘新华 :《论中国的海外利益》,《当代世界》2010年第3期。。

3. 地缘政治格局转变的需要

冷战时期,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南北方向为主轴,北有“苏修”陈兵百万,南有“美帝”打越南战争,加上短时期内与两个地区性强国即印度和越南关系的紧张,中国主要受到呈现为南北方向的地缘政治压力,因此地缘战略考虑的焦点是南向和北向怎么样。但进入后冷战时期,由于北向苏联解体、俄罗斯自顾不暇,南向美国早已撤除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加之中越关系的改善,南北方向的地缘政治威胁基本上消失或大幅度减弱。但与此同时,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东西方向面对的地缘政治威胁明显增长。在东向,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主要来自于美日安全同盟强化、朝鲜半岛危机和台海局势紧张及潜在的东海问题等重要事态;在西向,则主要来自于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中亚地区关系重组和美国进军中亚等连锁性事件。由此观察,伴随中国原来面临的那些旧的地缘交集点在南北方向的消失或大幅度减弱,在东西方向一些新的地缘交集点已经大量出现并强势成长。围绕它们,中国的地缘政治主轴实际上由南北方向转到了东西方向,结果是中国所面临的海陆关系被全部集中起来并且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李义虎 :《从海陆二分到海陆统筹——对中国海陆关系的再审视》,《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8期。。换言之,中亚新出现的一系列独立的国家以及受俄罗斯影响渐小的蒙古成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抵消压力的缓冲地带;俄罗斯与中国长达几个世纪的敌对意识和安全困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防范促使俄罗斯与中国接近并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的友好、和平以及互信关系的建立,基本上消除了中国面临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两面夹击的战略困境。缓解了从陆地方向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军事压力,可以使中国集中自己的战略资源,面向海洋、发展海权。这种机遇是自近代史以来所没有过的*刘新华 :《海权优先:当代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此外,中国国际责任的增加也提出了对海权发展的需求。所谓国际责任是指国际社会某个成员对外部世界在经济、政治、安全、道义等方面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外部世界所做的贡献*王公龙 :《国家利益、共有利益与国际责任观——兼论中国国际责任观的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4期。。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大国。大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途径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海洋领域也存在公共产品,如世界海洋公共性、开放性的维护,航海自由,打击和抑制海盗,海洋良好秩序的保持等都属于海上公共产品,国际社会需要海洋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英国在19世纪提供了海上公共产品,美国也在20世纪提供了海上公共产品*[美]约瑟夫·奈 :《美国霸权的困惑》,郑志国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它们对海上公共产品的提供与它们的海上霸权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从冷战后的实际看,作为拥有超强实力的美国越来越多地实行单边主义,而对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积极性相对下降,这迫切需要有新的大国来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使海上公共产品的供给来源实现多元化。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承担提供海上公共产品的责任。当代海洋问题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既有传统的国与国之间关于海洋空间、海洋通道和海洋资源的控制、利用和管辖等方面的矛盾,也有非传统性质的海上威胁,如海上恐怖主义、生态环境、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尤其是“9·11”事件之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在海洋领域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单凭某一大国的力量是无法应对这些问题的,它需要发挥其他强国尤其是有实力的海洋强国的作用。随着中国海洋力量的增强,中国将肯定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海上公共安全产品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从而促进国际安全与世界的和平*石家铸 :《海权与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73页。。由于海洋领域的国际制度尚不完善,中国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对现有国际海洋机制进行改善、完善和参与制定,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更有利于塑造大国形象并协调与其它大国的关系*杨震、周云亨 :《关于中国海权的几点思考》,《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3期。。

综上所述,在安全、经济、地缘以及外交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有必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以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有鉴于此,2003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实力(由海军力量、海洋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构成)”,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秦天、霍小勇 :《悠悠深蓝:中华海权史》,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293页。。可以说,建设海洋强国、发展强大海权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地缘政治的战略方针。

二、 海军外交是海权外交功能的运用

海权发展之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使其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就必须对海权的功能进行了解与研究。在这方面,东西方学者都进行了一些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

当代西方海军理论家肯·布思(Ken Booth)将传统海权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把海军的作用设想为“三位一体”,即警察功能、军事功能和外交功能,使海军突破了“海上力量的政治显示”的传统作用,从而扩展了海权的内涵*Eric Grove, The Future of Sea Power,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p.234.。

中国学者刘一健和吕贤臣进一步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海权一般具有四种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其中军事功能是指海权中的军事力量即海军能够履行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战略核威慑与常规威慑、抗击敌海上入侵与保卫领海安全、夺取制海权与保卫己方海上交通线、兵力投送与对岸作战等。经济功能是指海权中的海上非军事力量能够用作从事海外贸易、输送重要物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工具,增加国家财富。外交功能是从海权的军事功能中衍生出来的,专指海军外交。历史上西方列强以炮舰开道,用武力逼迫其它国家接受殖民统治或强权政治的“炮舰外交”是海权外交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当今时代海权的外交功能更多地被当作和平时期参与和支持国家政治外交活动,体现国家意志和决心的重要手段。警察功能是指海权构成要素中的海上执法力量根据国际海洋法和本国相关法律,制止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维护海上正常秩序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刘一健、吕贤臣 :《试论海权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由此可见,海军是具有外交功能的。海军作为国际性军种,是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的有力工具,能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开展以军舰互访、环球航行、远海训练、联合军演、建立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海军外交活动,同世界各国海军保持广泛交往,增进相互间了解和友谊。根据联合国决议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积极承担维和、海上救援、反海盗、反恐等国际义务,应对非传统威胁,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冯梁、高子川、段廷志、张春、郑雪飞、粱巍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页。。中国海军在和平时期有四项任务:海上战略通道的保护、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海军外交。自2009年以来,北京开始使用“和谐海洋”的概念来强调上述的任务——比如在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这是国家间的合作并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海洋秩序使所有海洋国家受益*Jonathan Holslag, Trapped Giant: China’s Military Rise, http://www.tandfonline.com/toc/tadl20/50/416, September, 2011, pp.30-31.。就军事作用与外交作用的关系而言,军事作用是海军的本质属性,是海军的威慑力和实际使用武器的能力,是其他作用的支柱;外交作用是通过海军的非战争形式,进行国际交流,表达和传递国家信息,以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而警察作用,是履行海上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国际海洋活动,维护海洋良好秩序,确保海洋的和平用途。海军外交的形式多样,可以有决定性、目的性、催化性和表态性四种,分别达到各自的政治效果*陆儒德 :《中国海军之路》,大连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页。。

1. 海军外交的概念

海军外交是一个相当新的名词,是指一个国家用来影响另一个国家行为的一系列措施中危险性较小的海上活动*[英]杰弗里·蒂尔 :《海上战略与核时代》,张可大、熊梦华译,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91年版,第241页。。就其本质而言,海军外交是在和平时期及所有非全面战争情况下,对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意志和决策机构施加影响。一方面,它可用来提供支援或树立信心,为建立联盟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可用于威慑和压制麻烦制造者*Geoffrey Till, Sea Power: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 Frank Cass, Inc., 2004, pp.266-267.。所谓海军的外交应用,即海军在国家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所实施的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活动,包括海军援助、海军舰艇访问、海上军事演习、海军领导人互访、其他海军人员交往等。海军外交有利于促进沟通、增进互信、强化合作,两国海军的密切交往还是两军关系和两国关系成熟亲密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海军“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的大幅增强,中国海军与同行间的互访和交流不断增多,与美、俄、英、法等世界主要海上力量的联合演习愈加频繁,课目与范围也趋向实战*胡波 :《中国海军的另一种崛起》,《东方早报》2013年11月26日。。

2. 海军外交的优势

海军用于外交,能够以不侵犯别国领土、领空主权为前提,而陆军则无法随意跨越国际边界。空军虽有战略机动能力,但其留空时间不可能长期持续,因而也受到极大限制。海军不仅能够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而且往往可以在不引起国际纠纷的情况下调整反应的力度和方式。正因为海军具有上述优势,所以被很多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作为海军资源在国际互动关系中的非战争运用,海军外交在海军诞生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分属于友好、合作、信任和威慑等多样形式,在海上方向建立和拓展服务本国利益的国际联系,营造和经略有利的海上周边环境,开展和赢得有标志性意义的外交斗争,进而实现和达成国家海上方向对外政策的战略性目的和策略性目标。与其他军兵种开展的外交相比,海军外交明显具有象征意义强、国际影响大、行动见效快等优势,在军事外交中的表现最为经常、最具特色、最富成效。海军战略运用实践表明,在国家的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支持国家外交斗争的行动中,海军外交的地位突出、手段多重、作用特殊,是国家在海洋方向建立、巩固和加强国际联系,维护、捍卫和拓展国家利益有效的战略手段*⑤ 张启良 :《海军外交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7、50页。。

3. 海军外交的形式

选择海军外交手段,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把握手段的运用特征。一是针对性。手段选择的目的在于服务为达成海军外交目标的努力,因此要选择那些最能直接服务此目的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差异性。手段包括的不同方法和措施,是手段灵活运用的基础。不同形势下,在不同时机对不同目标国家实施的海军外交,因其目的不同,必然要采取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手段有着时间、性质、程度的差异。三是互补性。海军外交行为活动往往是一个时间周期不确定的漫长过程。漫长的过程意味着国际外交态势的不确定性,单一的手段往往难以奏效,因此要综合性地发挥不同手段的互补优势。科学把握海军外交手段的运用特征,目的在于适时、灵活、有效地选择符合形势和需要的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海军外交指导者思考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手段或以何种手段为主,不同手段相互间应该怎样配合,从而依据海军外交目标的要求和可以动用的海军外交资源,因时、因地、因目标国家的动态,根据国际形势和与目标国家的政治关系及其可能的发展变化,作出灵活而有效的反应选择⑤。海军外交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随着海军外交行为的预期目标、作用对象,以及实施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把握手段的针对性、灵活性、适时性和互补性。同时也应看到,海军外交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受国家制度、对外政策、国防政策的性质,以及当前时期的世界潮流、国家中心工作、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现状、利益矛盾等因素的制约。一般说来,相对和平时期,在利益矛盾尚未激化、尚未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条件下,威慑性质的海军外交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应当严格限制。当然,各种手段是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使用时既要区分主次,又要适时变换,以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效能和整体效力。此外,海军外交手段也应与其他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在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能动作用*②③ 张启良 :《海军外交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2、73、26页。。根据海军外交行为活动在投入资源上的规模程度、任务行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特别是行为过程和结果在政治上的敏感程度,海军外交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等层次,如海军官员互访、人员交流、军舰互访、参加友好国家舰队阅兵和海军节庆典、联合基础和专业训练、水文资料互助、双边和多边演习等;中等层次,如联合情况收集和情报交换、根据协议为目标国家进行的海军武器装备设计、维修和建造、海上事故避免协议和协同巡逻等;高等层次,如联合打击海盗、打击跨国犯罪、海事警戒合作、联合军事理论研究、联合扫雷行动、联合保护海上交通线以及联合建立常设地区海军部队和在战争过程中进行协调一致的联合行动等②。

4. 海军外交的特点

国外学者关于海军外交的主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海军外交是服务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强力手段;第二,海军外交的政治目的是通过有限的海军力量来实现的;第三,海军外交的实施可以采用多种性质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是威慑性的,也可以是友好性的或者合作性的但主要是威慑性的;第四,海军外交可以利用海军所具有的暴力特征,产生最大的威慑效应,从而在追求利益中避免使用暴力,亦即海军外交有别于其他形式外交的优势所在;第五,强制性海军外交,或称“炮舰外交”,不仅包括武力的潜在使用,即武力威胁,也包括武力的威慑性使用。由此可见,国外学者侧重海军外交实践中政治、外交和军事的一体性,即外交是政治的手段,军事又是外交的工具,海军外交是集政治、外交和军事于一体的国家对外政策工具③。

三、 关于大国海军外交与海军建设的思考

综上所述,海军外交在中国海军乃至海权的运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国海军的实力与实现海军外交目标,特别是大国外交目标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是制约中国有效实施海军外交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海军在未来的建设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优化兵力结构

任何海军都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舰只构成,从而表现为某种“力量结构”(Force Structure)。特定的力量结构能够反映特定的能力和战略取向*梅然 :《海军扩展与战略稳定:从英德竞争到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海军外交的主要体现者似乎仍然是水面舰艇。因为在这方面它与潜艇或飞机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在参加这一活动的舰艇与其政治上的管理上级之间,显然需要有特别良好的通信联络。具有在许多不同的暴力层次上进行有效活动的灵活性和能力,是每艘舰艇特别需要具备的性能;它们必须能针对任何一种威胁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而且一般认为,它们应能针对对方的兵力对自己作出合理的判断。它们应当航行快速,数量充足,及时出现在出事地区,因为当地的兵力对比往往能对结局产生决定作用。但是它们可能首先需要适合正在执行的具体任务*[英]杰弗里·蒂尔 :《海上战略与核时代》,张可大、熊梦华译,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91年版,第242页。。由此可见,为有效实施海军外交,中国海军有必要增加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并稳步提高其质量。

2. 增强海上威慑的有效性

海上威慑是军事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威慑可定义为: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或损害时,而又不适宜直接采用战争行动的情况下,国家运用海上军事力量,在特定海域有针对性地使用非暴力或暴力手段,向敌方施加压力,震撼其心理和意志,力求不采取战争手段而实现预定的政治和军事目的*左立平主编 :《国家海上威慑论》,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现代条件下,海军外交随着新兴海军国家的海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渐向非暴力方向发展,迄今产生了诸多非暴力特征的海军外交形式。然而,海军毕竟是为战争而准备的武装集团,具有基本的暴力属性。现代海军外交不排斥在必要时直接诉诸海军的威慑性运用。因此,海军外交的非暴力性虽然日趋明显,但现代海军外交在以友好、合作、互信等非对抗的一面为主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对目标国家必要时实施武力威胁或直接诉诸威慑性武力对抗的另一面*张启良 :《海军外交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因此,增强海上威慑的有效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海军外交的有效性。

3. 提高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

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一种特殊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从安全威胁的层次来看,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国家、地区、全球等多个层次;从安全威胁的内容来看,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复杂多样,海底地震、海啸、台风、风暴潮、赤潮等典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无疑是首要的海洋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另外,海盗、海上恐怖势力泛滥,部分濒海国家面临海平面上升侵吞国土的严峻威胁,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危机不断加剧,等等,也已成为威胁全球安全的国际公害。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其他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根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扭曲和异化,以及国家、社会乃至国际范围内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安排、国际秩序设计的结构性矛盾与缺陷。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可能给人类的个体、国家、社会、地区、全球等各个单元带来灾难性的惩罚*刘中民 :《海洋非传统安全挑战人类》,《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由于非传统安全的特殊性,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应对的。美国2007年出台的《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 Power)中提出:“海上力量应更加熟练地与外国伙伴建立关系,就像和其它的美国军事力量或政府部门交往一样。为实现这一目的,全球海上伙伴关系计划为确保海上安全和促进打击海盗、恐怖主义、武器扩散、毒品运输和其它非法活动提供了一个合作的途径。”*U. 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 Power”, http://www.navy.mil/maritime/Maritimestrategy.pdf, October, 2007, p.1.中国2014年6月派军舰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就是这种合作的典范,而演习的科目就是以应对海上恐怖主义为主。因此,中国海军必须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的能力,通过全球海洋治理进行海军外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远洋海军在地震及海啸等自然灾害救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任何一次大型救灾行动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投入力量和物资,保证紧急医疗救护;尽快恢复灾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络;实时掌握灾区情况;恢复当地社会秩序,以及维持基本生活的电力饮水供应。而以航空母舰为首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恰恰具备完成以上任务的充分条件*李杰 :《航空母舰非战争运用面面观》,海潮出版社2012年版,第71—72页。。航空母舰出现在抢险救灾现场,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实力,提升了国家与军队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也有显示国家力量存在,提升国家影响力*毛正公主编 :《纵横海空——航空母舰多样化任务剖视》,海潮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美海军航母编队在灾难救援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效率给予中国远洋海军的建设以有益的启示。如果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能够在灾难救援中有所作为,中国可以提高国际地位,改善国际形象,并因此打消其它国家对中国发展远洋海军的顾虑,同时开展灾难外交,改善周边安全态势。

4. 加速向远洋海军转型

罗伯特·S. 罗斯(Robert S Ross)认为,远洋海军可使中国能够在国际海洋问题上发挥国际领导作用,包括在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维持全球秩序方面,并使中国能够保护其海外经济利益*[美]罗伯特·S.罗斯 :《中国崛起、地区权力转移与东亚地区安全:从1949年到21世纪》,沈鹏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1期。。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必须是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等制海能力强的舰种,而不能以潜艇这样的海洋拒止武器为核心*杨震、杜彬伟 :《从海权理论角度看戈尔什科夫的海上威力论及其影响》,《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1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远洋海军才具有足够数量大型水面舰艇遂行有效的威慑行动,并具有与其它国家合作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并且,远洋海军的核心构成部分——航空母舰编队在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具有其它舰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海军的外交功能,中国海军十分有必要从一支近海防御型的“黄水海军”向具备远洋行动能力的“蓝水海军”(远洋海军)转型。

结 论

中国正在日益成长为国际舞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国,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以及融入国际体系程度的加深,有必要开展多种途径的对外交往。中国发展海权并走向远洋是历史的选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杨震、周云亨 :《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2期。,作为国际性、战略性军种的海军,在外交舞台上大有可为。开展卓有成效的海军外交不仅有利于中国加强与友好国家的交流与交往,也有利于中国维护自身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更有利于中国通过实际行动反击“中国威胁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等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言论。然而,中国海军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的实力不能满足有效遂行海军外交的需要。为解决这个矛盾,中国海军必须实现能力的提高。具体而言就是优化兵力结构、增强海上威慑的有效性、提高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加速向远洋海军转型。随着中国航空母舰的入列,中国海军的能力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中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动海军转型,以便更好地实施海军外交,服务国家利益,建设海洋强国,构建和谐海洋,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与自身大国地位相称的贡献。

(责任编辑:潇湘子)

The Navy’s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Sea Power

Yang Zhen Cai Liang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s geopolitical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and far-reaching changes. As a result of security, 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 China, the world’s largest land-sea complex, has begun to firmly and slowly release its maritime potential, and will develop into a maritime power as its strategic goal. In the course of maritime power, China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ur functions of Sea power: military function, economic function, diplomatic function and economic function. Therefore,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the naval diplomacy, and its power as an integral part of great diplomacy.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aval diplomacy, the Chinese navy must be in the naval strategy, strength structure and equi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hange, bet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diplomatic services.

Post-cold War Era; Sea Power; Naval Diplomacy; Chinese Navy

2016-10-01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际核政治和我国国家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1&ZD181)的阶段性成果。

D823.5

A

0257-5833(2016)12-0022-09

杨 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蔡 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上海 200083)

猜你喜欢

海权外交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海军协议1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