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6-01-30胡小泊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胡小泊(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研究

胡小泊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及观察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瓣选取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以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则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关键词】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手部软组织缺损;局部感觉功能

手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为多见,对于本类缺损患者的治疗中以皮瓣进行修复的治疗研究较为多见,其中关于治疗后局部感觉状态的研究也并不少见,同时局部感觉功能状态的改善程度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1]。本文中我们即就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瓣选取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的27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0.3±7.9)岁,其中左手12例,右手15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背部20例,其他部位7例。观察组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0.5±7.5)岁,其中左手12例,右手15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背部19例,其他部位8例。两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左右手比例及缺损部位构成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以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进行皮瓣大小的切取,切取部位为脐部下方的腹中线两侧,注意脐旁血管穿支的保留。观察组则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的轴线为外踝与腓骨小头的连线,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进行皮瓣大小采用逆行切取的方式切取。然后将两组进行常规的吻合覆盖等。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BMRC感觉功能评估采用S0~S4级5级评估法进行评估,其表示从完全无感觉到感觉逐步增强,至感觉正常[2]。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BMRC感觉功能评估中,S0~S1级者3例,占11.11%,S2~S3者17例,占62.96%,S4者7例,占25.93%;观察组中S0~S1级者1例,占3.70%,S2~S3者15例,占55.56%,S4者11例,占40.74%。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BMRC感觉功能评估中,S0~S1级者1例,占3.70%,S2~S3者13例,占48.15%,S4者13例,占48.15%;观察组中S0~S1级者0例,占0.00%,S2~S3者9例,占33.33%,S4者18例,占66.67%。

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BMRC感觉功能评估中,S0~S1级者0例,占0.00%,S2~S3者5例,占18.52%,S4者22例,占81.48%;观察组中S0~S1级者0例,占0.00%,S2~S3者1例,占3.70%,S4者26例,占96.30%。

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即S4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比例,P均<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中,皮瓣修复是常见的方法,而关于皮瓣的选取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其关系到皮瓣的存活情况,因此临床对于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极高。另外,修复治疗后局部的感觉功能状态也是评估治疗方法可取程度的重要依据性指标。临床中对于此类软组织修复的相关皮瓣选取性研究并不少见,其中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研究较多且受肯定程度较高的一类皮瓣[3-7],但是对于应用本类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其治疗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的细致研究相对不足。故本文中我们就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并与采用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感觉功能状态均处于相对更好的状态,从而肯定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庆家,朱磊,林尊文,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413-414.

[2]陈桂全,陈伟明,黄彬,等.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71.

[3]Lee JW,Kim HK,Kim SR,et al.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a Perforator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nd Metal Clip Marking in Perforator FlapReconstruction[J].Arch Plast Surg,2015,42(1):78.

[4]黄国英,牛国庆,黄东,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27(3):321-323.

[5]李鹏,欧治平,谢沛军,等.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J].中外医疗,2014,33(30):38-39.

[6]董凯旋,徐永清,范新宇,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0):853-857.

[7]梁高峰,智丰,张满盈,等.吻合浅静脉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1):74-75.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