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分析
2016-01-30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辽源136200
李 丹(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分析
李 丹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 从临床上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实际情况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观察组进行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情况以及病后溶栓时间与治疗之间的关系。结果 将尿激酶方案的治疗组与常规组的再通率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规组。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率,同时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心梗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观察多伴随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一般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均不能完全缓解,常常出现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有时也会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情况,常可危及生命。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可以恢复冠脉血流,减少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促进心肌灌注,临床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梗死部位分别包括前壁6例,下壁5例,下壁+右室6例,下壁+壁右室+正后壁5例,前间壁4例,高侧壁3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
我院收治的这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均符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溶栓前要确认患者近3个月没有出现脑出血、血液病、手术外伤以及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并要进一步确定无血小板计数>10×109/L的心肌梗死患者。
1.2 治疗方法:将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状况,适当平均分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相近有可比性,让患者保持绝对的安静环境进行休息,先镇静止痛,同时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加强心电监护看护。对常规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扩冠静滴硝酸甘油、含镁极化液等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除了进行扩冠静滴硝酸甘油、含镁极化液等的常规治疗外,在告知家属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后,在家属同意情况下给予尿激酶100~150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每0.5 h滴入1次,在溶栓过程中,加以监护,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情况,心电图持续监护时有无心律失常现象发生,并且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观察是否有出血后的并发症,看胸部疼痛是否出现缓解。当尿激酶滴注超过6 h后,每隔3~5 d,在其皮下每隔12 h注射1次,并且每日口服一次0.1 g的阿司匹林。
根据胸痛缓解情况以及心电图动态演变,并分别在溶栓前后0.5、1、1.5、2 h后,进行心电图检测,经过48 h以后,每隔1 d记录1次。并根据记录对患者进行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从而具体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成功溶栓判断指标:①利用ECG抬高S-T段用溶栓剂观察2 h出现明显变化,在抬高最显著导联迅速回落≥50%;②当自输入溶栓剂后胸痛2 h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以及观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到发病14 h内。当上述4项有2项或2项以上可评定为再通,若出现第2项与第3项组合则不能完全判定为再通[2]。
2 结 果
常规治疗组中中9例患者冠状动脉形成再通状况,占全组患者的56%;5例冠状动脉未通,占31%;还有2例合并右心衰竭,并出现心源性休克,最终24 h后抢救无效死亡。而观察组治疗中,12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占75%;4例未通患者,给予他们对症的处理方案后,胸痛逐渐缓解,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并进行继续治疗后病症逐渐好转。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脉内产生血栓或者因原有血栓脱落导致心肌急性严重缺血性坏死,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而造成的单支或者多支血管腔狭窄或心肌供血量不足,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长达1 h以上,可危及生命,发生心肌梗死。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介入性治疗,其次的方案就是溶栓治疗,可挽救心肌缺血,同时达到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整体和节段的收缩功能,预防心室扩大和重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溶栓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过程中,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尿激酶是我国当今使用最广、最多的溶栓剂,它是由人的肾脏细胞合成的,并从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没有抗原性,不会出现过敏反应[3]。同时它也对刚刚形成的血栓有着疗效快、效果好的作用,从而提高血管ADP酶活性,同时可以起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临床应用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在停药几小时后,可使体内的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
临床发现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都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血糖和高血脂对冠脉并发程度影响最大,都是影响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生活当中若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冷汗频繁,血压减低,脉搏细弱等不规律的征象时及时就医,进行心电检查,及时发现可以征兆,越早确诊对患者的转归越有利,老年患者一般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及早就医从而采取更好的方式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同时要求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生活要规律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和不良情绪刺激,适当户外运动如散步但不要参加激烈运动,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将阿司匹林和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常备药物,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邱曼,孙乐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6):2765-2767.
[3] 申方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79-81.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