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经验
2016-01-30聂培瑞,文洪
文洪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经验
聂培瑞指导老师:文洪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太原 030006)
【关键词】文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
文洪系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教授,主任医师。第5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曾远赴非洲担任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保健医生八年余,擅长用针灸疗法治疗功能障碍性疾病,诸如中风、面瘫、各种疼痛性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多以一侧面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周围神经病变,此病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此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发人群。面瘫从证型上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风痰型,发病机理为风寒、风热、风痰之邪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师从文洪老师两年来,目睹老师采用针灸为主治疗此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初期风邪偏胜,宜疏风解表,通畅经络,手法宜轻宜浅
该期一般持续7~10 d,症状可持续加重,患病前5 d为症状加重高峰期。文洪教授认为,初期证型多为风邪偏胜,夹杂邪毒,或热或寒,宜疏风解表,通畅经络,驱邪外出。治疗上首先要辨清何经罹患,做到有的放矢,“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均有分布,但临床上该病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受侵袭为主,其他经络次之,故在取穴上以上述经络穴位为主,其他经络穴位为辅,遵循局部与远端取穴原则,取足阳明胃经之四白、地仓、颊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足少阳胆经之风池(不留针)、阳白、阳陵泉,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谷,足厥阴肝经之太冲,太冲穴虽不为手三阳经之腧穴,但与合谷穴相配为四关穴,具有行气解郁、活血通经的作用,是治疗面瘫的常用穴、经验穴。以上穴位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用一寸半毫针针刺外,其余均用一寸毫针针刺,除阳白穴平刺外,其余均直刺,风邪在表,手法宜轻宜浅,不宜过重过深,这好比一棵即将被飓风吹倒的大树,此时如果尽力去扶它,不仅扶不起反而会伤及无辜,所以要因势利导,让树顺势而下,而不至于树倒下时砸了别的东西。治疗上初学针灸者急于治病,常常手法过重,针刺过深,急于治病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治病方法却不可取,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则欲速而不达。所以文洪老师治疗此病,初期往往手法轻、位置浅,这样不致引邪深入,闭门留寇,同时配合膀胱经、督脉拉罐、拔罐以期疏风解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有的患者感受风毒较重,表现为耳后乳突下剧烈疼痛,或者偏头痛,文洪老师认为此为风毒侵袭、阻滞胆经,气血瘀滞所致,此证型西医学为感染病毒,面对这种情况可强泻合谷和太冲二穴,效果不明显可以在患侧耳背划割刺络放血。临床经验证明,两种方法完全可替代抗病毒药物及激素治疗。文洪老师认为初期治疗非常重要,有道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些患者恢复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前期治疗方法不当,有些医者开始就给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刺激强度大,不仅加重了病情,而且给后期恢复留下障碍。
恢复期风邪渐消,宜疏通经络,温经通阳,平衡阴阳
良好的开端,有助于清晰明白愈后,从而能把握病情的发展演变,治疗上因势利导,自然水到渠成,该病恢复期,一般为发病十天至一月左右,此期大部分患者耳后疼痛、偏头痛、迎风流泪等症状逐渐消除,患侧眼睑先趋于康复而能闭合,面颊及嘴角的康复相对滞后。文洪老师认为,诸痛渐消,眼睑闭合,说明风毒之邪已消,面瘫从根本上说是面部经络气血左右不平衡所致,而任督二脉居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很好的调节诸脉气血的作用,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疏通经络、调畅面部经络气血,达到阴阳的平衡,从而恢复患者的原貌。调节此二脉更有利于阴阳的平衡,所以该期选穴上除选择初期穴位外还选择督脉、任脉上的穴位,诸如百会、上星、承浆、中脘等穴。文洪老师认为,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动”,属“静”、属“阴”,静则治之以动,阴则治之以阳,此期可配合神灯照射面部,温阳通脉。如果预后差,还可配合火针治疗,采用火针深速刺胃经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位,此三穴为足三阳经之合穴,火针针刺可温阳化气、温通经脉,更助于经络的疏通,大多数患者此期经合理、正确的治疗,病情会趋于康复。
后遗症期邪去正衰,瘀阻脉络,宜扶正活血,强通经络
该期是指部分患者发病月余,预后差,症状持续存在,恢复不明显。文洪老师认为该期大多数证型为邪去正衰,久病瘀阻脉络,治则为温阳扶正、活血通络。这种情况下选穴及刺法都相应发生变化,取足太阳膀胱经之攒足穴,任脉之气海、关元穴,其余取穴与前两期大体一样,刺法与前期比较变化较大,眼部症状较重者,患侧阳白穴透刺鱼腰穴,攒足穴透刺鱼腰穴;面颊及嘴角症状重者,患侧太阳穴透刺地仓穴,颊车穴透刺地仓穴,患侧地仓穴透刺水沟穴,该刺法均在起点穴进针0.1~0.3 cm,然后平刺向终止穴,比如用1.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0.2 cm然后平刺地仓穴。此针法需缓缓进针,手法应轻巧,切忌针刺过深,用力过猛而损伤脉络筋肉导致水肿。后遗症期采用透刺法可增强经络的疏通作用,同时温针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位,疏通经络的同时温阳扶正。为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文洪老师常在患侧颊黏膜横线刺络放血,具体方法为距患侧嘴角1寸横线处,以此为横轴,用新九针之鑱针纵向划割颊黏膜,长度为1 cm左右,间隔1 cm,前后2~3处,出血为度,不宜划割太深,吮吸、吐出瘀血后,淡盐水漱口。这样双穴透刺强通经络,温针灸温阳扶正,颊黏膜刺络放血活血化瘀,三管齐下,使经络气血通畅、旺盛,达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目的,临床效果也非常显著。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西医神经内科疾病,目前此病的治疗不外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西医以抗病毒、消炎、营养神经、理疗为基本治疗方法,中医则以针灸、中药、民间疗法等多种方法为治疗方法。在我国大多数面瘫患者以针灸治疗为首选,文洪老师认为这足以证明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相对西医治疗针灸疗法医疗费用低,疗效肯定,后遗症少。作为针灸医者更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疗法。纵观文洪老师针灸治疗该病,以疏通经络为总纲,以分期论治、辨经论治为论治主线,采用分经针刺、平衡针刺、温热针刺、双穴透刺等诸多疗法治疗该病,疗效肯定。
(收稿日期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