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2016-01-30王连喜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辽阳111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

王连喜(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1)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的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王连喜
(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由于一些心血管疾病不具备典型的早期症状,因而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在此种情况下,对相关心脏标志物展开科学、恰当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心脏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疾病及心力衰竭时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一定建议,一起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脏标志物

在临床中,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的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现阶段,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以及预后判断中,应用到了多种心脏标志物。随着医疗技术与临床检验水平的日益升高,许多新的心脏标志物逐渐被发现,并广泛应用在了临床检测中,有效了防止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1 在心脏疾病中应用心脏标志物的建议

1.1 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于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或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患者,临床应检测其心肌损伤标志物。现阶段,诊断心肌损伤时,具有较高敏感度以及最强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即为心肌肌钙蛋白(cTn,主要包括cTnT与cTnI两种)。有相关学者指出,cTnT与cTnI具有相同的临床应用价值,因而只需检测一种即可。当前,检测cTnI的方法及试剂比较多,但各种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随着cTnI不同检测系统参考值范围的不同,对于相同标本的检测,其结果也可能不同,因此,在对不同监测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1]。

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时,当出现以下任意一种结果时,就需要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与坏死进行考虑:①在发病后的24 h以内,患者的cTn检测值有1次或多次超出参考范围的上限;②采用CK-MB质量法对患者进行检测时,得到的结果有2次或多次超出参考范围的上限;③如果没有条件开展cTn检测,或是没有使用CK-MB质量法,那么总的CK检测值超过了特定参考值范围上限的两倍及以上。其中,当cTn检测值或CK-MB质量法检测值比参考范围上限还要高时,则证明患者已存在心肌损伤情况,如果其不具备心肌缺血方面的症状,则应当考虑其他病因。在考虑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时,为准确评价心脏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就需要有机结合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危险性的降低[2]。

1.2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在对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展开早期危险分层时,应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脏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等多项指标展开综合分析。经研究得知,cTn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危险分层标志物,因此,就需要检测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的疑似ACS患者的cTn,倘若检测的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的上限,那么就应当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猝死等危险[3]。对于此类患者,应当在其就诊及随后观察中进行采血,对其cTn展开检测;当患者就诊时的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就应当在6~9 h以及12~24 h内再次接受cTn检测。

在对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的疑似ACS患者展开危险分层时,可对其B型利钠肽(BNP)或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进行检测。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可采用高敏感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危险分层,但对于通过降低hs-CRP来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这一方法,临床尚未得出定论。

1.3 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有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呼吸困难患者展开BNP或NT-proBNP检测,可为诊断鉴别心源性及非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提供帮助,并且这两种心脏标志物在轻度或中度心力衰竭的检测中,可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可完全以检测结果为依据,来决定临床治疗方案[4]。

具体分析,在患者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应用BNP或NT-proBNP,需要更多临床实验证据的支持。这两种标志物的生物变异性可达到100%,甲状腺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及肥胖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其水平产生影响,应当纳入上述人群无心力衰竭时的参考范围内。其中,NT-proBNP在体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BNP在体外的稳定性则比较差,为促进稳定保存时间的延长,可加入缓激肽抑制剂或是精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进而达到减少讲解的目的。

2 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hs-CRP的建议

在心血管炎症病变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即为C反应蛋白(CRP),个体未来心血管发病情况与其CRP基础水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CRP水平与年龄、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血胆固醇水平等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传统评估指标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相比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RP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更为有效,可极大程度上促进Framingham危险评分、血脂检查以及代谢综合征预后价值的提高。

考虑到在健康人群的体内,其CRP水平一般不足3 mg/L,因此,必须采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hs-CRP)进行筛查,也即应当应用具备可检测出不超过0.3 mg/LCR能力的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在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时,如果hs-CRP的检测结果低于1.0 mg/L,那么则表明为低危险性;结果在1.0~3.0 mg/L范围时,则为中度为危险性;当结果超过3.0 mg/L时,即为高度危险性。此外,hs-CRP的检测结果超出了10 mg/L,则表明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的炎症,在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前,应有控制其他炎症。此外,有学者指出,考虑到hs-CRP与血脂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而可根据血脂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在具体检测时,建议开展2次,每组的间隔时间以2周为宜,取这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病情观测的基础。

3 联合应用心脏标志物的建议

除了在心肌损伤时发生异常以外,不少心脏标志物还会在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脏疾病中发生异常,也即一种心脏标志物可能在多种心脏疾病状态时均发生异常变化,一种心脏疾病状态也可能会存在多种心脏标志物变化,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将心脏功能改变或组织损伤情况反映出来[5]。

通过科学、合理地联合应用心脏标志物,可有助于ACS与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为病情监测、预后估计等方面提供帮助的同时,促进临床应用心脏标志物特异度及敏感度的提高。

4 结 语

综上所述,心脏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需心脏病学、急诊医学、检验医学等医师,以及生产厂商的共同努力。检验医学工作者应当加大与相关临床学科医师的联系及合作力度,通过共同研究与努力,从而将心脏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疾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朱永辉,粟勇.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95-997.

[2] 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29(9):774-778.

[3] 谭韬,邓志武,周帅.心血管疾病诊治生物标志物及使用建议[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1):16-17.

[4] 鄢盛恺.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与发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4(5):337-339.

[5] 潘柏申.应重视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28(9):882-884.

中图分类号:R541.4;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97-02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
替米沙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