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脏停搏的急救体会

2016-01-30李英杰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急救体会病因

李英杰(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浅谈心脏停搏的急救体会

李英杰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目前心肺复苏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为标准,强调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操作流程、由原来的A→B→C到C→A→B;早期电除颤的意义在于对心脏停搏后室颤及无脉性心动过速的及时逆转,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院外成功的心肺复苏是后期复苏的前提,院内后期复苏是心肺复苏的继续,复苏后治疗以呼吸、循环的稳定及脏器功能的改善为主要内容,整个复苏过程环环相扣。及时和正确的操作流程,不仅体现出个人复苏意识及能力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尽早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在成人生存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仅就心脏停搏的急救三个阶段略谈体会,简要阐述。

【关键词】心脏停搏;病因;急救;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复苏的内容和概念已发生变化。现代医学将有关抢救各种重危患者所采取的措施都称为复苏。“复苏”主要是指“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脏停搏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但心肺复苏的最终成功不仅是要恢复自主呼吸和心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也是关键,除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外,关键在于时间的争取。为成功挽救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命,临床需要诸多环节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失败终将导致复苏的失败。根据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提出“生存链”的概念。成人生存链是指对突然发生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又把成人生存链分为5个环节:①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停搏后治疗。总之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本文仅就心脏停搏的急救三个阶段略谈体会,简述如下。

1 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是心搏停止后挽救患者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

1.1 基本原则:①尽早识别心脏停搏:早期识别心脏停搏非常重要,但也很困难,尤其是非专业人员,一旦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不再强调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作为诊断心脏停搏的必要条件。专业人员在判断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时不超过10 s,就可判断为心脏停搏。②尽早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尽早实施心肺复苏以获得专业人员的救助和早期电除颤的机会。如有2名急救人员,1人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另1人快速求救。③尽早电除颤:大多数心脏骤停者都有室颤,停搏4 min内除颤或心肺复苏8 min内除颤均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从倒下到除颤的时间间隔,是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所伴发的心脏停搏后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1.2 基本方法:该阶段主要操作步骤是:C→A→B,即:C指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指保持呼吸道通畅;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以户外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为主要措施。有条件者应尽早实施电除颤。①循环支持:又称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直接挤压心脏来建立血液循环的方法。常用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操作如下: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掌放在该手背部,以上身及双臂的力量垂直向胸骨按压,使胸廓下隔4~5 cm,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儿童用一只手掌压,就生儿用一拇指压。频率适当放宽。②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期间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等重要。现场先心脏按压30次再进行人工呼吸2次。现场以口中对口人工呼吸法为主,操作者一手保持患者头部后仰,并捏闭其鼻孔,另一手抬颈或提起下颌,用嘴唇封闭患者口周,在平静呼吸状态下用力吹入,吹气时间应>1 s,以免气道压力过高。胸廓有明显起伏为有效,吹气后凭患者胸廓弹性回缩自行呼出,避免过度通气。成人频率为10~12次/分。在现场 2人同时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交替进行,儿童为15∶2。③尽早电除颤:电除颤是关键性治疗。尽早配合心肺复苏行电击除颤可增加心脏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出院存活率。现场以自动体外除颤器携带方便而实用。

2 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是基本生命支持的继续,是借助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争取最佳复苏效果,是生命链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①呼吸道的管理及呼吸支持;②循环功能的支持与监测;③药物治疗。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规定的药物有:①肾上腺素;②血管加压素;③利多卡因;④胺碘酮。

3 复苏后治疗

心脏停搏使全身组织器官立即缺血缺氧,而脑缺氧及心肌缺氧性损害又决定患者能否最终存活。因此复苏后治疗是防治缺氧性脑损伤和多器官衰竭的主要内容。

3.1 维持有效的循环:这是复苏后治疗的关键。其措施是找出心律失常的原因、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或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3.2 维持有效呼吸:心脏复路后自主呼吸未必立即恢复,即使恢复,其呼吸功能可能仍属不全。为充分供氧和减低全身耗氧量,便于呼吸道管理和调控酸碱平衡状态,仍宜保留气管插管或控制呼吸,直到患者初步清醒再逐步撤机。

3.3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①低温疗法;②药物疗法;③高压氧治疗法等。

3.4 防治肾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以及大量缩血管药物的应用,复苏后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使整个复苏工作陷于徒劳,必须强调预防。其有效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脏的灌注压[1-3]。

参考文献

[1] 黄显凯.急诊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41.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11-119.

[3] 梁力建.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105.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95-02

猜你喜欢

急救体会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