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的观察

2016-01-30段晓丹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段晓丹(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 朝阳 122000)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的观察

段晓丹
(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方法 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编号奇偶随机分成护1组和护2组。其中护1组患者护理方式为手术室常规护理,护2组患者护理方式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2组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护1组,愈合情况明显更好,住院时间明显比护1组短,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1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手术切口愈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

切口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围手术期,手术部位受到大量细菌侵袭引发的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占到较高的比例,达15%~20%[1]。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预后效果。胃肠道手术患者因胃肠道容易滋生细菌,手术切口感染较为常见,可导致切口愈合延迟或切口疝,不利于术后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编号奇偶随机分成护1组和护2组。护1组患者50例,包括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12±2.66)岁;体质量40~81 kg,平均体质量(65.13±10.56)kg;护2组患者50例,包括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4.67±2.08)岁;体质量42~81 kg,平均体质量(65.46± 10.75)kg。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护理方法:护1组患者护理方式为手术室常规护理,护2组患者护理方式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毛发进行处理,保证手术器械的洁净程度,做好导尿备皮工作;同时,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保证严格无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积极给予术前常规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的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抗菌药物。②术区消毒方法的改进。皮肤消毒面积需超过切口周围15 cm左右,避免存在盲区,并以3M皮肤保护膜进行保护。在腹腔打开后给予洁净袋和全层保护器对切口进行保护,避免粪便或细菌等污染切口。在切开胃肠道之前使用保护垫保护切口。使用聚维酮碘对胃肠道断端进行消毒,在闭合腹腔前需更换手套,并用较强吸附能力的敷料对缝合后切口进行覆盖。使用生理盐水和聚维酮碘对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冲洗后逐层缝合。③控制手术室环境,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在正确选择灭菌方法,有效对器械敷料等进行灭菌。做好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④缩短手术时间。术前做好对手术室设备、相关器械的检查维护,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其配合度,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⑤无菌操作的规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卫生合格,规范化吸收,在穿上手术衣后仅可于无菌区活动和接触无菌物品。术中若锐器刺伤或手套撕破需立即更换。污染物、切皮使用后的刀片等均不可再使用。

1.3 评价标准。切口感染判断标准[2]:切口有化脓,需进行第二次切口引流和重新进行切口缝合的均为切口感染。

切口愈合判断标准:切口无不良反应为甲级愈合;切口有积液、红肿和皮肤坏死等,但无化脓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引流为丙级愈合[3]。

满意度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分析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则(±s)表示,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护2组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4.0%明显低于护1组18.0%,愈合情况明显更好,护2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分别40例、7例和3例,护1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分别25例、14例和11例(P<0.05)。

2.2 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护2组住院时间(4.51± 2.41)d,明显比护1组(7.39±2.77)d短,护理满意度(90.51± 8.61)分明显高于护1组(75.39±9.57)分(P<0.05)。

3 讨 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来说,切口感染因素较多,如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和切口类型、无菌操作情况、消毒情况、手部卫生、抗菌药物应用等,需从这些因素入手,消除感染源和阻断感染途径,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通过加强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备皮、基础疾病控制、手术评估、抗菌药物应用、消毒等,有效减少感染风险;通过改良消毒方法,使消毒更彻底,有利于避免盲区;通过手术室控制,确保空气、操作台、操作器械和物品等均处于无菌状态;通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加大感染风险;通过规范无菌操作,做好手部卫生、污染物处理等的控制,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手术切口愈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书巧.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5(4):421-422.

[2] 韩伟,颜冰,孙兴,等.胃肠手术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微波优化设计方案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10):1287-1290.

[3] 张晓明.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3):2074-207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28-01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探析45例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