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016-01-30许金荣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1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西药中药

许金荣(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



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许金荣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联合服用中西药发生不良反应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118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按程度划分,有70例(59.32%)轻度不良反应,30例(25.42%)中度不良反应,18例(15.25%)重度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和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比例最高(P <0.05);②从年龄分布来看,幼儿和老年人为不良反应高发人群。结论 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原因较多,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谨慎对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药;西药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临床治疗中,患者服用药物后发生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包括躯体或心理的变态反应、不良反应等[1]。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据研究显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但如果用药剂量、剂型或种类改变、不合理配伍,均会引发不良反应[2],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本文主要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3.8万余次治疗患者,据统计,共开出中西药联合处方2.46万张,所占比例64.74%;其中,共发生118例中西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

1.2 方法:①搜集、整理118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角度,将患者分为三类,即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然后根据患者用药剂型,将患者分类进行分析。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划分。其中,年龄分为<10岁,11~54岁,>55岁。

1.3 统计学方法:搜集、整理患者的上述数据,以统计学软件(PA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 <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经统计,本文118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有70例,中度有30例,重度有18例。中西药均为注射液的联合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有48例、中西药均为固体制剂的有11例,中药固体制剂与西药注射的有24例、中药注射液与西药固体剂的有35例。

2.2 118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56例,占47.46%,女62例,占52.54%,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与男性,但差异较小(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以幼儿和老年人群为主。

3 讨 论

3.1 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从本组研究来看,在中西药联合使用过程中,中药注射液和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为幼儿和老年人。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①药物剂量。在临床用药中,部分医师没能熟练掌握药物用量,或认为中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中药药性较弱,盲目加大中药剂量等,进而引发不良反应;例如对于一个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服用西咪替丁的同时加服乌贼骨、白芨,由于乌贼骨、白芨的用量过大,而西咪替丁是肝药酶抑制剂,使乌贼骨和白芨在体内代谢缓慢,血药浓度增高,过度抑制胃酸,使胃内环境酸碱失衡,失去天然屏障保护作用,防卫能力下降,导致胃痛、呃逆、厌食等消化道症状。②药物种类或剂型。据临床实践显示,在中西药联合使用过程中,药物种类和剂型的改变会造成不良反应[3]。在某些中药制剂中,其中包含的植物蛋白属于过敏源,药物经炮制后,其生物活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当与西药联合使用时,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剂型发生改变,也会引发不良反应[4]。例如对一个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医师为了使药物快速起效,由口服的双黄连口服液改为注射液,再与阿奇霉素注射液合用,由于双黄连注射液纯属中药制剂,在加工炮制时提取纯度不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患者出现严重的皮疹、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③配伍方法。在中西药联合应用中,药物配伍方法必不可少,若配伍方法不当,极易引发不良反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药效学方面:当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与西药的化学成分的药物效应对机体的作用协同,但是不良反应叠加,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对于干咳无痰且伴有胸膜炎的患者,医师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给患者服用可待因的同时又加服蛇胆川贝液,由于蛇胆川贝液含有苦杏仁苷成分可抑制呼吸,而可待因属于中枢性镇咳药,作用强大而持久,二者合用极易导致呼吸衰竭。药动学方面:中西药联合使用可能会对各自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使药物的半衰期、血药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甚至会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中西药合用影响药物代谢最常见的是对体内酶代谢的影响。含有雄黄的中药与酶制剂合用,由于雄黄中的砷可以与酶制剂中的酸性基团融合生成沉淀,降低酶的活性。理化性质方面:中西药联合使用极易导致pH值的改变、沉淀的产生等化学反应,当化学产物有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伤害,例如含酸性成分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及山楂丸可酸化尿液,影响一些西药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和排泄,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或直接发生酸碱反应,使中药和西药失去作用。

3.2 应对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针对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第一,在制定中西药联合使用方案前,需对中药、西药各自所含有的成分、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配伍方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第二,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对于婴幼儿、老年及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在联合使用中西药时,需要慎重对待,在规定剂量范围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及配伍。第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第四,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临床医师、药师应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客观、合理地联合用药,杜绝常见不合理中西药联用现象,开创一个科学合理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防病治病的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德胜.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4-115.

[2] 唐帮胜.西药联合中药应用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7):170-171.

[3] 塔勒哈提•朱马胡勒.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42-143.

[4] 林丽勉.中西药联合的不良反应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58-59.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10-02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西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