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3届亚洲养蜂大会学术交流论文介绍

2016-01-30张言政程晓雨李利郑火青胡福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中国蜂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蜂胶蜂产品蜂蜜

张言政 程晓雨 李利 郑火青 胡福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第13届亚洲养蜂大会学术交流论文介绍

张言政 程晓雨 李利 郑火青 胡福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第十三届亚洲养蜂大会于2016年4月24~26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召开。会上205篇学术论文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蜜蜂生物学与蜜蜂保护、蜜蜂病虫害、蜂产品与蜂疗、蜜源植物与生态、现代养蜂与农村发展等5个大类、15个学术专题。本文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介绍和评述,旨在为关注国内外蜂产业发展和蜂业学术动态的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第十三届亚洲养蜂大会;学术报告;评述

由亚洲蜂联(AAA)主办、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承办的第13届亚洲养蜂大会暨博览会,于2016年4月24~26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吉达市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的500多位蜂业同行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论文交流的主要议题包括:蜜蜂生物学与蜜蜂保护、蜜蜂病虫害、蜂产品与蜂疗、蜜源植物与生态、现代养蜂与农村发展等5个大类、15个学术专题。大会共收录论文297篇(其中中国学者论文24篇),大会共作口头学术报告205篇(其中中国学者12篇)、墙报124篇。在205篇学术报告中,蜂产品99篇、蜜蜂生物学45篇、养蜂经济与农村发展28篇、蜜蜂授粉与蜜粉源植物25篇、环境变化与生态8篇。中国代表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所做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代表以及组委会的广泛好评。其中,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程晓雨和张言政同学分别荣获“最佳演讲奖”(BEST PRESENTATION AWARD)的银奖和铜奖。

本文对此次会议上交流的论文进行分类介绍,旨在为关注国内外蜂产业发展和蜂业学术动态的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1 蜜蜂生物学与病理学

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也门、伊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以及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学者在蜜蜂生物学板块就蜜蜂遗传学、蜜蜂病虫害、蜜蜂中毒等领域作了45篇学术报告。

1.1蜜蜂遗传学

蜜蜂遗传学专题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印度尼西亚学者Raffiudin等和台湾学者Wu等分别研究了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舞蹈行为与线粒体分化之间的关系及台湾地区西方蜜蜂的线粒体起源。也门学者Alsharhi等研究发现,细胞色素b部分的基因片段可以作为沙特地区蜜蜂的遗传标记。中国学者Li等就数据库中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在熊蜂方面,韩国学者Yoon等对韩国境内的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 sapporoensis)生态学作了相关的分析;中国学者Huang等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发现了雌性熊蜂一种新的身体色彩模式多态性;中国学者Sun等对熊蜂蜂王头部microRNA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有学者对当前比较热门的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沙特学者A.Khan等对沙特本土的也门蜜蜂(Apis mellifera jemenitica)的肠道细菌进行了提取,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些有抗其他微生物作用及可以产生蛋白水解酶的菌群,推测这些菌群与也门蜜蜂适应当地的恶劣气候有关。

1.2蜜蜂病虫害

在蜜蜂疾病与寄生虫病专题中,报告主要涉及如何防治蜂螨对蜜蜂的危害,同时对蜡螟、蜜蜂病毒等也多有提及。中国学者Li等、埃及学者Taka、Eissa、Rezk和巴基斯坦学者Afzal、Mahmood等分别研究了天然物质提取组分如精油对蜂螨的作用,结果显示这些天然产物对防治蜂螨均有一定效果,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未能阐释清楚。印度学者Ibrahim等、约旦学者Al-Ghzawi等和埃及学者Amro等关注的是蜜蜂的清理行为,认为具有良好清理行为的蜂群具有抵御蜂螨侵染的能力,并且可以将其看作是抗螨蜂群的标识。

本次会议上对如何防治巢虫蜡螟也有多篇报告。巴基斯坦学者Sohail等研究发现,蜂巢中蜡螟的繁殖与气候有关;苏丹学者Ali等研究表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蜡螟的繁殖有抑制作用。不同于往届,本次会议上报告蜜蜂病毒病的内容较少,仅印度学者Kencharaddi报告了印度境内蜂群患有泰国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诱导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1.3蜜蜂中毒

蜜蜂中毒专题内容主要涉及杀虫剂对蜜蜂的毒性,以及蜂产品中杀虫药物的残留问题。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有机磷药物对蜜蜂健康问题的影响目前颇受人们关注。阿联酋学者Perveen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杀虫剂对大蜜蜂血淋巴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杀虫剂可激起大蜜蜂的免疫反应,并使血淋巴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变形。巴基斯坦学者Waqar等通过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致死和亚致死的影响,指出该类杀虫剂应该在靠近花期时施用,选取最佳的施用时间,从而避免对蜂群造成更大的伤害。埃及学者Yahya等利用QuEChERS方法,研究了有机磷杀虫剂对蜜蜂和蜂产品的潜在危害,指出由于有机磷杀虫剂对蜜蜂的强致死率而使蜜蜂不能正常返巢,因此有机磷杀虫剂在蜂产品中的残留量较少。台湾学者Lo等研究了氟胺氰菊酯对蜜蜂的亚致死剂量,指出在蜜蜂幼虫期饲喂亚致死剂量的氟胺氰菊酯不仅可以影响整个蜂群的存活率,而且还会影响后续成年蜜蜂的采集行为。埃及学者Ahmed Abdelaal的研究结果表明,蜂群崩溃综合症(CCD)与电磁辐射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蜂群中杀螨剂的频繁使用,蜂蜜、花粉中药物残留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埃及学者Khaled A. Osman等研究发现,百菌清、久效磷等杀虫剂可在自然蜂群的蜂蜜中检出,且重金属和杀虫剂残留量超出安全范围,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埃及学者El-Rahman等通过气相色谱,利用QuEChERS方法,对来自埃及以及其他国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中国、土耳其、乌克兰、利比亚、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美国)采集的44个蜂蜜样本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进行评估、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有药物残留问题。

2 蜂产品及其开发利用

此次交流的与蜂产品相关的论文共计155篇,其中口头报告99篇,墙报56篇。这155篇论文从蜂产品的植物来源、理化指标、质量控制、生物学活性及其开发利用等不同方面,展示了亚洲蜂产品的最新研究进展。

2.1蜂产品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及其质量控制

蜂产品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和质量控制一直是蜂产品研究的热点。埃及学者Sobhy El Sohaimy等对不同地理来源的蜂蜜样本进行了理化性质和品质检测,检测指标有色泽、酸度、pH值、电导率、水分、灰分、蛋白质、还原糖和结晶情况,发现蜂蜜各理化指标因不同地理来源而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埃及和也门蜂蜜具有更高的酸度,克什米尔蜂蜜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沙特蜂蜜的还原糖含量最高,克什米尔蜂蜜结晶速度最快。蜂蜜间的品质则因植物来源、加工方式、运输和储存条件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法国学者Gilles Ratia指出,若想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来防止蜂蜜结晶,可以考虑葡萄糖/果糖比率、水分含量、储存温度、微量元素、微泡、物理处理、衬砌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其他糖等因素。

目前,在中国蜂蜜市场上,中蜂蜜的价格是意蜂蜜价格的好几倍,因此意蜂蜜假冒中蜂蜜的现象屡见不鲜。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Zhang等研究发现,中蜂蜜在处理后进行蛋白电泳,具有15.0 KDa大小的蛋白条带,意蜂蜜具有16.5 KDa大小的蛋白条带,两者的掺和蜂蜜样品同时具有15.0 KDa和16.5 KDa两个蛋白条带,差异性条带在两种蜂蜜中稳定存在,不受蜜源、浓缩加工和货架期的影响,此方法通过区别不同蜂蜜的特定蛋白条带来达到鉴别目的,可以准确地鉴别中蜂蜜和意蜂蜜。

蜂胶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化学成分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最为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对此,浙江大学Cheng等利用薄层色谱和硅胶柱层析等技术从中国杨属型蜂胶中提取纯化出黄酮提取物,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柯因(39.65%)、短叶松素-3-乙酸酯(10.61%)、短叶松素(8.61%)、高良姜素(4.51%)和松属素(2.27%)等。这种提取技术简单易行、提取效率高、安全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对功能因子和作用机理明确的精深加工蜂胶保健品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蜂花粉因具有独特的天然医疗保健作用而被广泛关注。埃及学者EL-Kazafy等研究了蜂花粉的植物来源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椰枣蜂花粉中的干物质、灰分、葡萄糖、果糖、镁、磷、锰的含量最高;向日葵蜂花粉中的纤维素、铜含量最高;紫花苜蓿蜂花粉中的蛋白质、钙、锌含量最高;南瓜蜂花粉中脂肪、铁含量最为丰富;油菜蜂花粉中钠、钾含量最高。

2.2蜂产品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蜂产品研究的不断深入,蜂产品的生物学活性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断得以深化。

几个世纪以来,蜂蜜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极好的“天赋之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理活性。来自美国纽约肾病医疗中心的Noori Al-Waili等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和糖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加速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蜂蜜的升糖指数更低,降低了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并且能提高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而且静脉注射蜂蜜和口服蜂蜜具有类似效果。同样是来自美国的Stephen Bergquist等发现医药级的麦卢卡蜂蜜和高吸水性材料结合作为一种创伤辅料,在临床实验中能显著降低伤口的感染并促进愈合,这对由糖尿病、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功能不全/瘀血、淋巴水肿、压力、神经痛、手术愈后不良、炎症性疾病等引起的大范围或局部创口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蜂胶的药理活性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蜂胶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因此,它的功能因子和作用机理也还在探索阶段。中国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的Xue等指出,虽然目前蜂胶的活性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杨属型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CAPE)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活性,它能通过某些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抑制应激损伤,这些信号通路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转导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分子开关,这些研究为蜂胶应用于现代医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Sun等研究发现,蜂胶中的松属素、芹菜素和柯因与蜂胶乙醇提取物表现出类似的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对中风和脑梗塞等高非致死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蜂胶的广谱抑菌作用有多篇报告。约旦的Mazen Ateyyat等将约旦蜂胶和若干种进口蜂胶进行了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蜂胶醇提物还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ATCC 0157:H7)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与蜂胶的采胶季节无关,但对大肠杆菌(ATCC 29522)和奇异变形杆菌无效。同时,与中国蜂胶、土耳其蜂胶和台北蜂胶相比,约旦蜂胶对阴沟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中国蜂胶和台北蜂胶对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更好,此外,中国蜂胶对巴西放线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幽门螺杆菌生存在人体胃的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幽门螺杆菌最先引起胃炎,并进一步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的则发展成胃癌,有效地控制幽门螺杆菌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土耳其学者Sengul Karaoglu等发现土耳其蜂胶水提物能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且当蜂胶中总酚含量在100~170 mg GA/时,抑制率为52~95%。阿尔及利亚学者Mokhtar Benreguieg等研究发现,阿尔及利亚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蜂胶正己烷提取物的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也最佳。

蜂王浆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众多药理活性,作为优良保健品已被广泛认可。中国福建农林大学的Zhang等运用预防治疗和治疗的方法给4T1荷瘤小鼠饲喂蜂王浆,结果发现预防治疗后的小鼠肿瘤重量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但IL-4和IL-10的浓度显著降低,肝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而肾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只在0.5 g/kg的剂量下才被激活。然而,采用治疗方法时,蜂王浆的抗肿瘤效果并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蜂王浆具有预防肿瘤的效果,这与蜂王浆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有关。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蜂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一直是蜂产品中的研究热点。随着化学分离技术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蜂毒作为一种消炎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的Wael Hozzein等研究了蜂毒在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小鼠创口愈合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由于胶原蛋白含量下降和炎症细胞因子恢复延长而表现出伤口愈合缓慢。蜂毒治疗后,糖尿病小鼠的伤口愈合水平显著加快。此外,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蜂毒处理后的糖尿病小鼠胶原蛋白含量上升的分子机制是延长内皮祖细胞的寿命,而这又是通过TGF-β和VEGF表达的增加以及对伤口中半胱天冬酶-3,8,9活性的抑制而发挥作用的。

在蜂产品开发利用方面,土耳其耶尔德兹技术大学的Fatih Tornuk等将蜂胶制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这不仅是因为蜂胶的抗菌和抗氧化性,还提高了包装材料的质地、机械和阻隔性能。澳大利亚的Khairi El-Battawy等则研究了蜂胶对北极红点鲑精子超低温保藏的作用,结果显示,蜂胶处理后的精液在超低温下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和更持久的运动时间,从而表明蜂胶是超低温保存鱼类新鲜精液的一种良好的保护剂。

3 其他

3.1蜜蜂授粉与生态变化

众所周知,蜜蜂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授粉方面。蜜蜂作为最主要的授粉昆虫,为全球60%以上的显花植物提供授粉,可以说蜜蜂对于全球农业安全和生态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上关于蜜蜂授粉与蜜粉源植物的报告25篇。这些报告都指出了蜜蜂授粉对于增加农作物和果蔬产量的重要作用。

泰国学者、亚蜂联主席Siriwat Wongsiri教授的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授粉昆虫传染病的爆发和昆虫数量的减少,也影响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和生态环境,说明了环境变化对亚洲蜂群数量和养蜂业的消极影响。来自印度克什米尔农业科技大学的Chatha Jammu等指出,授粉昆虫的减少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授粉危机,使农作物产量和物种多样性蒙受损失,全球授粉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蜜蜂和土著野生蜂数量的减少,蜂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有栖息地丧失、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蜜蜂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应对授粉危机需要土地管理者、环保人士、政治决策者的共同努力。

印度班加罗尔大学的Muniswamyreddy Shankar等通过对印度东方蜜蜂采蜜和采粉行为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季节蜜蜂采集行为的变化,为养蜂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还研究了蜜蜂对印度卡纳塔克邦奇克马加卢尔区一种葫芦(ridge gourd)的授粉效果,发现无刺蜂对温室种植葫芦的授粉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授粉者。巴基斯坦学者Rashid Mahmood等通过对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地区油菜花期意大利蜜蜂采集花粉规律的研究,发现一天中意大利蜜蜂花粉采集的高峰期依次为:10~12时、12~14时、8~10时、14~16时。印度学者Raj Kumar Thakur等研究了蜜蜂对于园艺植物的贡献,指出蜜蜂能够提高园艺植物种子的质量,间接提高了园艺植物的品质。

沙特国王大学AwadAwad等研究了极端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意大利蜜蜂与洋槐树的生态相互作用,报告指出,为了适应中东地区气候,洋槐树的花蜜产量下降明显,也门地区的意大利蜂在采集食物和建造蜂巢速度方面明显强于卡尼鄂拉蜂,但洋槐流蜜期的产量却基本相同,为4 kg/群,主要原因是意大利蜂在消耗储存蜂蜜的速度方面明显快于卡尼鄂拉蜂。韩国安东国立大学Jiwon Kim等研究了影响韩国苹果园授粉昆虫组成情况的因素,结果发现在有机和普通苹果种植园中起主要授粉作用的均为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其中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区别不大,而在有机苹果园中,膜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3.2养蜂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发展养蜂不占耕地,投资小、见效快,生态效益巨大,被誉为“空中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村贫困方面效果显著。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Raj Kumar Thakur的报告指出,养蜂业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促进农村发展,减少农村贫困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印度的养蜂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土耳其乌沙克大学Muhittin Fatih DemIrhan的报告介绍了土耳其养蜂业的情况,2015年土耳其蜂群数量为708万群,蜂蜜产量为10万吨,蜂蜡产量为4053吨,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养蜂大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门哈德拉毛省大学Mohamed A.Al-Hebshi报告了养蜂业对于也门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也门5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蜂产品每年能为也门带来超过1300万美元的收入。赞比亚学者Muule Moonga介绍了非洲养蜂业的一些情况,目前非洲大约有3万名蜂农从事养蜂,其中30%为女性,这对改善当地农民尤其是妇女的生活至关重要。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Chen等的报告指出养蜂业对于中国减少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重要作用,除去授粉价值,蜂产品能为每位蜂农每年带来2~5万元的收入,养蜂是农村脱贫的好途径。

4 结语

此次沙特之行,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尤其是亚洲养蜂业的最新动态,对当前蜂学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次会议也很好地展示了我国蜂业的风采,提升了我国蜂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此次大会也反映出亚洲各国在蜂学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亚洲的蜂业科研水平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发展养蜂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辉煌,为亚洲乃至世界养蜂业的发展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13th Asian Apicultur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cientific Program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cademic Reports of 13th AAA Conference

Zhang Yanzheng,Cheng Xiaoyu,Li Li,Zheng Huoqing,Hu Fulia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The 13th Asian Apicultur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was held on April 24~26,2016 in Jeddah,Saudi Arabia.Two hundred and five academic reports were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These reports,covering 15 academic fields,were classified as 5 categories,namely bee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bee diseases and pests,bee products and apitherapy,bee flora pollination and ecology,modern beekeep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progress of bee industry and apicultural research.

13th Asian Apicultur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academic reports;review

胡福良,E-mail:flhu@zju.edu.cn

猜你喜欢

蜂胶蜂产品蜂蜜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2019年国内外蜂胶研究概况(二)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2018版蜂胶国家标准解读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