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邪正关系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治疗策略
2016-01-30云程丑夫黄河刘建和吴亦之王
龙 云程丑夫黄 河刘建和吴亦之王 敏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 湘潭411100)
·临证体会·
从邪正关系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治疗策略
龙 云1程丑夫1黄 河2刘建和1吴亦之1王 敏1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 湘潭411100)
从中医邪正关系的角度,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正胜邪退、邪退正损、邪胜正衰的邪正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关并发症如无复流、围术期心肌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从邪正关系进行阐述,探讨中医药相应的治疗策略。
冠心病 介入术后 邪正关系 中医药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及外科治疗等。近年来,PCI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县级医院也已开展了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量逐年增加,与PCI治疗相关的问题如无复流、围术期心肌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当普遍,处理却仍较棘手,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寸脉微,上焦阳气亏虚,即正气不足;“阴弦”指下焦阴寒内盛,即邪气亢盛,邪气侵入,正不胜邪,故发生心痛[1],这是从正邪关系角度对冠心病发病的阐述。胸痹心痛主因心脉闭塞不通引起。《灵枢·五邪》篇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借助现代仪器,如运用冠脉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病邪主要为冠脉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消除已形成的斑块,是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冠心病介入治疗[2]是运用微创的方法,通过球囊扩张,或旋磨祛除血管内斑块,植入支架,解除狭窄病变,这是祛除病邪的重要方法,但祛邪这一过程中,可能会伤及正气,致使邪正关系发生变化。在介入治疗后,冠心病邪正关系一般发生了如下3种变化。本文从中医邪正关系角度来讨论PCI术后病变特点及治疗策略。
1 正胜邪退
即邪气已去,正气未伤。运用介入的方法,祛除了冠脉内病邪,如旋磨钙化斑块,挤压斑块至血管壁,或抽吸血栓,植入支架,解除冠脉狭窄,使冠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改善了心肌血供,且无介入并发症,未损伤正气。
大部分患者通过介入祛邪,正胜邪退,达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无心肌损伤,患者胸闷痛等心绞痛症状可得到缓解,治疗效果满意。因介入治疗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类患者术后应注重二级预防,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3],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根据患者本身或介入病变特点,选择了部分血运重建术策略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正胜邪部分祛退,因邪气部分祛除,病变血管已开放,尚有其他未完全开放的血管,虽然邪气以稳定斑块的形式存在,致病性不强,但术后治疗策略仍需注重祛除病邪,“既病防变”,防止病邪深入,病势蔓延。中医药仍重在稳定斑块,如从调节血脂,改善纤维帽厚度,改变脂质斑块的成分等方面着手治疗。
2 邪退正损
即邪气已去,正气受损。通过介入祛邪,邪气已去或部分祛除,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成功,但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损伤等,致使正气受损。如无复流,虽然病邪已祛除,血络已通,但正邪相争时,病邪已损伤正气,致使气血滞涩不利,心肌细胞得不到灌注而不荣则痛。也有手术本身如指引导丝误操作导致血管穿孔,甚至心包填塞,或指引导管操作失当导致冠脉撕裂,开口形成夹层,或术中出现小分支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等均可导致正气受损,术后肌钙蛋白检测多为阳性。
此类患者在PCI术后可能仍有胸闷痛发作,同时伴有乏力,出汗等正气亏虚的表现,或表现为血压下降。对于介入操作失当所致并发症[4],如指引导管、导丝致冠脉损伤,形成夹层,或血管穿孔至心包填塞等,我们应积极处理并发症,行心包穿刺引流,使用带膜支架覆盖病变,严重者转胸外科治疗。对于穿刺部位血肿[5],中医认为血肿为离经之血聚于局部,积而不散,可以运用中医外治法,如中药消炎散或金黄散[6]外敷,对血肿消散疗效显著。
PCI术后无复流[7]是介入治疗经常碰到的难题,它是指在冠脉内斑块已被祛除,狭窄已消除的情况下,冠脉出现血流减慢。实为冠脉远端微小血栓阻塞或再灌注损伤等导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系无形之邪阻塞冠脉或正气受损所致,是斑块邪气祛退后微邪留恋与正气受损并存的状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为主;标实为痰、瘀。痰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随气而动,流散无穷。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痰饮章中言“痰有……在心经者,名曰热痰”,指出在心的脉络中的“痰”这一病理因素多“痰热互结”。“百病皆生于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一旦产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活血化瘀、畅通气血、增加心肌水平供血供氧已经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8]。因痰热和瘀血常常相兼为患,逐邪还应“痰热瘀血同治”,扶正以补益心气为先。所以,补益心气,化痰清热、活血通络法可提高无复流患者的治疗效果。
PCI术后汗证临床较常见,患者反复汗出,频频更衣,有的引发外感,延长住院时间,影响PCI疗效,甚是苦恼。其实此证为邪退正损的表现,冠脉内斑块已祛除,但介入祛邪术中正气受到了损害,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形成盗汗。临床按气虚内热论治,运用《兰室秘藏》的当归六黄汤加减以益气清热,取得很好疗效,不失为PCI术后汗证的一大治疗措施[9]。
3 邪胜正衰
即病邪未去,正气已伤。或因病变复杂,或因患者无法耐受或术者原因,介入手术没有成功,病变未解决,但又出现了并发症,损伤了正气。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导丝不能通过闭塞血管到达远端真腔,或导丝通过后,球囊、支架无法通过病变,致使手术失败。或夹层致使主要分支血管闭塞,或急性血栓、支架内再狭窄形成。
患者胸闷痛症状不能缓解,一派正气亏虚甚至出现如手足逆冷、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神志改变等脱证表现。重症患者,可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或临时起搏保护,进行生命支持,等待患者正气恢复,择机再次介入治疗或转胸外科进行冠脉搭桥。中医治疗应当扶正固本,运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或独参汤口服或鼻饲救逆固脱。介入术后出现气短、乏力、胸痞、嗳气纳呆、恶心等症状者,多认为是在术后出现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应用升陷汤进行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0]。
术后支架内出现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多因介入治疗术中动脉内膜受损,或支架植入时未充分扩张,支架膨胀不全,存在残余狭窄,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再狭窄。中医认为介入祛病邪的同时,损伤了正气,无力抗邪,致血栓等邪气亢盛。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11]形成与中医的血瘀证类似,介入术后静脉运用丹参、丹红注射剂静滴或口服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对冠脉内瘀血形成可起到预防效果。有部分患者支架内反复出现血栓,与患者存在血小板抵抗相关,支架术后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等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中医体质研究发现[12],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前3种主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对此类患者可结合体质特点进行中医药干预,运用益气、化痰或活血法,改善患者明显的体质偏颇状态,对防止阿司匹林抵抗,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虽然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使用,支架内再狭窄比裸支架时代也明显下降,但再狭窄[13]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难题。中医证型研究显示PCI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基础为瘀血、痰浊、气虚、阴虚等,尤以血瘀及痰浊二证为多[14],据此,扶正祛邪防再狭窄的主要治法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
有部分患者存在冠脉三支严重病变,介入手术难以成功,且不再适宜于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差,心肌缺血范围广泛,心绞痛发作频繁,生活质量差。此类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重,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足,西医治疗有效方法不多,中医治法仍从“消”“补”法着手,运用化痰活血,益气消斑的冠脉斑块治疗药物降脂消斑片,扶正祛邪治疗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冠脉积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5]。
根据PCI术后出现的上述邪正关系,中医药在介入治疗后的运用有较大的优势。患者术中出现胸痛,“邪正相争则症剧”,表示正气尚在与邪相争的态势。术后胸痛消失,表示正胜邪退,病情向愈。但有时患者胸痛缓解,伴有气促、出汗等正气不足症状,为邪正相争时正气受损,不能与邪相争而无疼痛表现,系心肌细胞已缺血坏死,对缺血缺氧等化学刺激不敏感,故疼痛缓解,属邪胜正衰。可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根据PCI术后病变特点、邪正关系的转化,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运用中医正邪理论,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治病求本,达到正胜邪退的目的,提高PCI术治疗效果。
4 病案举例
患某,男性,55岁,因劳力后胸闷痛半月于2015年6月30日入院,血压125/70 mmHg(1 mmHg= 0.133 kPa),HR 75次/min,心电图示ST段Ⅱ、Ⅲ、avF压低0.05 mV,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予阿司匹林、波立维抗血小板,倍他乐克减慢心率,氟伐他汀调脂等治疗。7月1日上午10∶00冠脉造影示左主干无狭窄,前降支中段可见散在斑块,左回旋支无明显狭窄,右冠近中段95%狭窄,予右冠PCI治疗,在右冠中段植入Firebird2 3.0×33国产药物支架1枚,右冠中段病变100%开通,前向血流TIMIⅢ级,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11∶35返回病房。术后4 h患者开始下床稍活动,胸闷痛症状消失,但自觉汗出,以头部、胸背部及手足心的汗液明显。第2日早上查房时患者诉昨夜汗出不止,家属不停用毛巾帮其擦汗,夜间换内衣3次,影响睡眠,现感虚弱无力,精神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PCI术后汗证,为PCI术后邪退正损。按气虚内热论治,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减:黄芪3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黄连6 g,黄芩10 g,黄柏10 g,五味子6 g,生石膏30 g(包煎),酸枣仁30 g。3剂,水煎服。1剂药后患者汗出减少,睡眠改善,精神好转。3剂后汗出停止。观察2 d,患者无汗出,胸闷痛消失出院。
按:本例患者在PCI术后4 h后出现自汗,但夜间盗汗更为明显,PCI术是汗证病因,可能与PCI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乙酰胆碱分泌增多,引发多汗或者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有关。患者右冠支架植入后,介入祛邪成功,但因正气受损,阴液被扰形成汗证,为PCI术后邪退正损状态。当归六黄汤被称为“治盗汗之圣药”。其由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摄外泄之液;当归养血荣心;熟地黄、生地黄养血滋阴,血充则心火可制;黄连清心泻火,使火不内扰;黄芩、黄柏泻火而坚阴,阴坚则汗不外泄。加生石膏泻火、五味子敛汗、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合用,能针对PCI术后汗证病理特点,故而效如桴鼓。
[1] 毛德西.从“阳微阴弦”谈冠心病的证治规范[J].河南中医,1997,17(1):5.
[2] 葛均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37(1):1-5.
[3] 左强,吴伟.从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思考冠病防治[J].新中医,2013,45(12):1-4.
[4] 唐振旺,邓孟球,谭小进,等.566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12):977-980.
[5] 陈新建,李新艳,李霞.80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治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29-830.
[6] 王红霞,李天发,麦苗,等.金黄散外敷治疗心脏介入穿刺处血肿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39(19):2351.
[7] Niccoli G,Burzotta F,Galiuto L,et al.Myocardial no-reflow in humans[J].J Am Coll Cardiol,2009,54(4):281-292.
[8] 张金艳,李少春,李贻奎,等.中医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优势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3): 276-279.
[9] 晏程远,程丑夫.程丑夫教授治疗汗证经验浅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1):49-51.
[10]杨萃,张军平.冠心病介入术后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9):680.
[11]张海燕,邬伟魁,贺娅,等.支架血栓症及其中药防治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50-256.
[12]马卫琴,聂志红,钟磊,等.阿司匹林抵抗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1):72-73.
[13]吴魏鹏,陆曙.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80-1381.
[14]张敏州,王磊.邓铁涛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2006,47(7):486.
[15]龙云,辜大为,吴亦之,等.降脂消斑片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积分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3):25-27.
R541.4
A
1004-745X(2016)10-201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0.064
(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