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乾麟教授从调补宗气法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
2016-01-30珺王博颜琼枝韩天雄夏指导颜乾麟
刘 珺王 博颜琼枝韩天雄夏 韵△指导颜乾麟
(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2.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
·证治探讨·
颜乾麟教授从调补宗气法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
刘 珺1王 博2颜琼枝1韩天雄1夏 韵1△指导颜乾麟1
(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2.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
颜乾麟教授为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行医数十载,理验俱丰。颜教授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指出“宗气不足”是肺动脉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善用调补宗气法治疗肺动脉高压。
颜乾麟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宗气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中等和小的肺动脉的闭塞性疾病。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疲乏,胸痛,眩晕,水肿,晕厥,心悸。其发病机制不详,但几乎所有病例都有内膜增生,及其所引起的血管腔狭窄。较晚期的病例有多处的中层肥厚和增生,不可逆的丛状损害及坏死性动脉炎(网状动脉病),严重血管损害的临床过程。该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若未及时诊断、积极干预,患者一般在出现症状后2~3年内死亡[1-2]。西医治疗方面目前仍没有特效药物,对于前列环素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因其价格高昂,严重制约了治疗疗效。目前,中医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系统认识较少,治疗欠规范。颜乾麟教授为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行医数十载,理验俱丰,其辨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病机新释
历代没有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识。有关于其症状的记载,散在于“喘证”“胸痹”“眩晕”等疾病中。近代医家对肺动脉高压病机认识包括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肾虚血瘀”等,缺乏规范认识[3-4]。
颜师结合古人认知及多年临证经验,提出“宗气不足”是肺动脉高压的基本病机。宗气又称大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便成为宗气。颜师查阅古代医学学术观点,如《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5]。孙一奎言 “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6]。张锡纯言“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7]。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总结出:肺动脉高压病位在肺,宗气是激发、推动、维持肺脏生理功能的根本动力,是“呼吸之枢机”。肺主呼吸功能需要充足的宗气来鼓动,宗气充盛肺才可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因此,宗气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上,结合张锡纯观点[8]“此气(指宗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及《灵枢·刺节真邪》[7]“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指出宗气不足则呼吸、血运失调,故气短不足以息、语颤声低、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呼吸不利则胸满憋闷,心肺气血不能上荣则面色苍白或暗滞,心肺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见面唇青紫、舌有紫斑。肺动脉高压虽病位在肺,但由于肺动脉高压,直接导致右心扩大,从而影响心脏功能。这与《素问·平人气象论》[7]“胃之大络名虚里,贯膈络肺出入左乳下,其应动衣,脉宗气也”之说相合,充分说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因此,肺动脉压力增高则宗气虚,心气鼓动无力变生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症。此外,宗气的生成与脾脏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若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健,则宗气无所充而渐衰,水停为痰聚于肺。故而,脾脏的功能异常直接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
总之,该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宗气不足为其根本,痰瘀阻滞为其标,治疗该病应抓住其根本原因,且勿舍本逐末。
2 论治特色
2.1 治病求本,补益宗气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乃各种原因引起宗气不足。宗气乃产生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并能走息道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宗气得补,则肺、脾、心三脏得安,气血得畅,何患疾病不除?该治疗方法可谓一举多得、切中要害。
2.2 宣肃肺气,兼顾化痰 肺的呼吸功能需要宗气来鼓动,若宗气亏虚,肺气亦亏,肺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病变。首先影响的是肺的宣肃功能,故临床可见呼吸困难;其次,宗气不足,反过来影响脾胃运化,精微不能而生水湿痰饮,病理产物聚集,气血不畅,故而疲劳、水肿、咯痰。故宣肃肺气、健脾化痰仍是十分关键。
2.3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颜师指出“治病不可失于通塞,而通塞关键在于疏通气血塞滞”。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特点为小动脉内膜纤维化、中间层肥厚、丛状损伤引起肺小动脉闭塞性改变。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即“宗气不下,肺中之血,凝而留止”[7]。临床上,久病肺气虚,肺失宣降,宗气生成不足,致血液运行失常、迟滞而行成瘀血。同时日久阳虚,累及心阳,不能温煦血脉,血液凝滞而加重瘀血的形成。另一方面,痰瘀又是一种致病因素。痰阻于肺而气机不利,肺失宣降。严重者还可以致痰浊壅盛,或化热内扰,出现痰蒙清窍等变证。“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则痰水自消”[10]。可见,瘀血贯穿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始终。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管灌注、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减少血管痉挛、降低血黏度等优势[11-12]。
3 特色药对
3.1 黄芪配伍党参 人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因可补肺益脾,用于肺气虚及脾虚;热病后之气阴两虚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气生津止渴;气血两虚,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气,安心神。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肺脾得补,则宗气强健。
3.2 苍术配伍白术 古云,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故调治脾胃贵在运而不在补,运脾之品首推苍术。元·朱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确是高见。其气味雄厚,燥湿化浊,升阳散郁,长于燥湿,散多于补,苍术燥湿而不伤阴;白术甘温,好古则称“在气主气,在血主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其益气健脾,燥湿和中,功擅健脾,补多于散,二者配伍,湿去脾自健,脾运湿自化,湿健脾之功效更著,脾健则宗气得护。
3.3 葶苈子配伍蔓荆子 葶苈子,性辛苦寒,归肺、心、膀胱经,功效为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本草经疏》载葶苈,为手太阴经正药,故仲景泻肺汤用之,亦入手阳明、足太阳经。肺属金,主皮毛,膀胱属水,藏津液,肺气壅塞则膀胱与焉,譬之上窍闭则下窍不通,下窍不通,则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阴能下行逐水。蔓荆子,性辛、苦、微寒,能疏风、凉血、利窍。药理研究表明其有降压、抗感染作用[13-14]。本配伍中,取其气薄主升,配合葶苈子,一宣一降,宣肃肺气。
3.4 枳壳配伍桔梗 桔梗辛温主升,可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枳实苦寒主降,能破气化痰。两药配伍,一升一降,升降相因,调畅气机,通阳降浊,有行气活血之妙。颜师习用桔梗6 g,枳实10 g,对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气机不畅所致的胸闷气促效验。
3.5 桃仁配伍赤芍 桃仁,苦、甘,平,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且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能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可治肺邪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又可下气。故二药相合,直荡肺中瘀血,并能通利二便,降气平喘。实在妙哉!
4 验案赏析
患某,男性,66岁。2013年12月4日就诊,动则气促半年余,胸痛,平卧时亦见气短,咽部为有棉絮状,清晨痰白黄灰,量不多,胃纳一般,大便略干,小便频而腰痛,测BP 140/85 mmHg,辅助检查示心脏彩超(2013年12月2日)左室舒张顺应性降低,左室壁稍增厚,作坊形态饱满,三尖瓣少量反流(压差20.5 mmhg);肺动脉收缩压30.5 mmhg。脉细而小数,右寸无力,舌紫苔薄白,诊断肺动脉高压,辨证为宗气不足之证。方药为:生黄芪30 g,党参9 g,苍术、白术各10 g,蔓荆子10 g,葶苈子18 g(包煎),瓜蒌皮10 g,丹参15 g,枳壳6 g,桔梗6 g,赤白芍各15 g,桂枝5 g,五味子6 g,乌贼骨10 g,小茴香3 g,潼白蒺藜各15 g,炙甘草5 g。14剂。二诊:2013年12月18日,气促稍轻,早晨手足乏力,大便日行3次,先干后溏,咳嗽减少,入夜难以入眠,动则心悸,脉右寸弱,关部细弦,舌红苔薄白,宗气不足,血脉失合之证。处方:生黄芪30 g,党参9 g,苍术、白术各9 g,蔓荆子10 g,葶苈子18 g(包煎),法半夏10 g,陈皮6 g,茯苓10 g,五味子6 g,乌贼骨10 g,白芍10 g,小茴香3 g,黄连3 g,肉桂2 g,川芎10 g,炙甘草5 g。28剂。三诊:2014年1月15日。咽部阻塞感,尿频,动则气促,易于疲劳,入夜打鼾,痰白量少,胃纳一般,大便一日二介,脉两寸弱,舌红苔薄黄稍干,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原方加入肃肺之品。处方:生黄芪30 g,党参9 g,苍术、白术各9 g,蔓荆子9 g,葶苈子18 g(包煎),紫菀9 g,杏仁9 g,紫苏子9 g,枳实6 g,桔梗6 g,白豆蔻6 g,五味子6 g,桃仁9 g,升麻6 g,白芍9 g,生甘草5 g。如此加减治疗2年余。随访: 2015年4月7日,活动后疲劳气促较前改善,咯痰、胸痛、口唇、手指紫绀较前好转,复查肺动脉收缩压20 mmHg。
按语:“诸气愤郁,皆属于肺”[13],“此气(指宗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7],患者肺病日久,久病宗气不足,故见动则气促,平卧气短;气虚而血瘀,故见胸痛,气虚痰浊内阻可见咽部不适,少量咯痰。本方中以黄芪、党参、苍白术、桂枝温补宗气;蔓荆子配葶苈子、枳壳配桔梗宣肃肺气;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瓜蒌皮宽胸理气化痰;在配五味子、白芍、乌贼骨收敛肺气,二诊腰痛改善,仍有咯痰,心悸明显伴失眠,去潼白蒺藜,加用二陈汤健脾化痰,交泰丸交通心肾,安神定悸。三诊咳痰减少,故再配伍紫菀、杏仁、紫苏子、五味子、升麻、白芍等宣肃肺气之品。该案通过宗气的生发来长养胸中之气,使肺气充盛,能够正常宣发肃降,恢复肺主气之职,则能祛除痰瘀之宿根,“去菀陈莝”,终使肺气得顺,疾病得愈。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1):979-987.
[2] 张珍祥.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5-7.
[3] 金露.何立人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8,28(5):324-325.
[4] 郑敏宇.邵长荣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1-2.
[5] 张珍玉.灵枢经语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67.
[6] 孙一奎.医旨绪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9-40.
[7]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4:31.
[8] 张珍玉.灵枢经语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11.
[9] 何文彬,谭一松.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05.
[10]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0.
[11]王清泉.大剂量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30.
[12]童林根,金崇高.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1,28(5):381-382.
[13]牟宗慧,彭艳丽.近10年蔓荆子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10A):57-59.
[14]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182.
[15]何文彬,谭一松.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71.
·薪火传承·
R249.8
A
1004-745X(2016)10-188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0.016
颜乾麟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ZYSNXD-CC-MZY024);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颜氏内科基地(ZYSNXD-CC-HPGC-JD-0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颜乾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杏林新星”计划(ZY3-RCPY-2-2036);吉林新星创新孵化基金(2016XL0805);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 (2014LQ108A); 上海市科委中医引导项目(15401934700)
△(电子邮箱:drxiayun@hotmail.com)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