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30孙树立
孙树立
(沈阳新民同生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300)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树立
(沈阳新民同生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300)
目的 分析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内固定治疗的9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者分为2组。观察组46例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6例用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椎体恢复程度以及康复时间。结果 手术前两组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无统计学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脊柱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区别。结论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椎体恢复效果好、康复快的优点,治疗效果优于前入路手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外伤性脊柱疾患,其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胸腰段椎体骨折能够导致脊髓、神经根等出现严重损伤,多出现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主要方法之一[1-2],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效果,旨在为临床设计胸腰段椎体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案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市三甲医院脊柱外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2例胸腰段骨折,依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20~53岁,平均(35.9±4.5)岁,骨折原因为交通事致伤25例、高处跌落伤17例,其他致伤4例,骨折Denis分型结果压缩性骨折29例、爆裂性骨折17例。对照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54岁,平均(35.7 ±4.2)岁,骨折原因为交通事致伤26例、高处跌落伤15例,其他致伤5例,骨折Denis分型结果压缩性骨折28例、爆裂性骨折18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Denis分型、致伤原因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纳入标准[3]:①脊椎CT确诊为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②符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知情同意手术方案;③继往脊柱结构完整,无胸腰椎病史;④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多节段、多部位骨折者;②合并严重基础疾病;③粉碎性骨折等其他类型骨折者;④既往有胸腰段脊柱病史或手术史。
1.2 治疗方法:本实验中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辅助内固定手术治疗。
对照组:麻醉起效后,作后正中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节段的脊椎、上下椎体椎板、横突、棘突以及关节突后,参照Wiensiten法(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直线和横突水平分线的交点)划定椎弓根钉进入点,用开孔器咬除该位置骨脊做一开孔,将手锥沿着椎弓根轴缓慢推入至椎体方向,出现紧握感后改用细探针探查,当出现踏实感时即判定位于椎弓根内。C臂透视机辅助下置入定位针,确定位置准确后,选择大小、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缓慢置入伤椎(注意上位螺钉旋入时应向下倾斜,下位螺钉旋入时应向上倾斜),安装连接棒,撑开连接棒达到解剖复位要求后,拧紧螺钉,安装横连接,C臂透视机检查复位良好后,依据脊髓神经受损程度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将术中咬除骨块制成粒状,并填塞于椎弓根钉四周,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观察组:全麻起效后,呈俯卧位摆放,在C臂机辅助下准确定位骨折端并初步探查骨折情况,准确划定腰背筋膜表面后,分离皮下组织至正中线旁3 cm位置,C臂机准确划定多裂肌位置和最长肌间隙后,钝性分离肌间隙,电凝剥离小关节突,置入椎弓根螺钉至横突基底部和上关节突外缘中点交界位置,缓慢放入固定棒,撑开复位,C臂机检查确诊无误后固定旋紧,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详实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同时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时分别进行影像学检查,准确记录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变化,术后随访时间不低于3个月,详细记录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Cobb's角为(52.2 ±3.4)°,伤椎前缘高度比为(62.5±4.1)%,对照组Cobb's角为(53.1±3.6)°,伤椎前缘高度比为(63.1±4.6)%,两组术前情况相比,P>0.05,无统计学区别。本实验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切口均为Ⅰ级愈合,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88.2±97)min,手术平均出血为(106±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6)d,Cobb's角为(92.6± 5.4)°,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3.4±5.6)%,术后出现螺钉松动2例,钉棒折断1例,无脊柱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28.4 ± 16.2)min,手术平均出血为(145 ±3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4.7± 2.0)d,Cobb's角为(78.4± 4.2)°,伤椎前缘高度比为(77.4 ± 5.5)%,术后出现螺钉松动3例,钉棒折断3例,脊柱畸形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两组术后各项数据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区别。
3 讨 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对于神经功能、肌肉群均较大损伤性,目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主要是通过内固定手术在关节处放置内固定装置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固定、减压,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作为传统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4],仅仅需要在损伤椎体的上下节段进行固定治疗,其不仅能够不破坏脊柱生理性弧度、保留适度活动范围,而且与Steffee钢板内固定、Dick内固定系统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应力集中、抗折力强的特点,因此复位和固定的有效性、可靠性更为理想。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需要撑开连接棒以恢复伤椎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在此过程中前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等均产生伸展或牵拉,能够有效达到脊柱骨折三维固定要求,而且手术创伤小,作用可靠,因此其是公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有效治疗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
虽然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入路有多种,但是在继往的治疗中,主要以后正中入路为主,后入路手术虽然能够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固定牢靠,但是由于手术中需要剥离椎旁肌肉、损伤支配神经的多裂肌群,因此,对于脊柱活动容易产生损伤。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利用肌肉间隙作为手术入路逐渐受到追捧,目前多项研究表明[5-6]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通过最长肌群和多裂肌的自然间隙进行手术,不仅出血量少,而且术中不会对脊柱周围肌肉造成损失,手术损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在本实验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此外,手术后观察组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更具优势。综上所述,不同手术入路的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虽然均能够达到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目的,但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利用生理性间隙,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康复快等诸多优点,更适用于腰段椎体骨折治疗。
[1] 王大鹏,彭庆州.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9):105-106.
[2] 张沁昕.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15,8(4):333-336.
[3] 吕志刚,王广超,尚锦梁.不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15,53(27):40-42.
[4] 戴胡明,方诗元,夏睿,等.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3,17(13): 2339-2345.
[5] 蔡福金,朱建平,骆宇春,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方法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2,16(30):5676-5680.
[6] 陈锦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5):83-84.
R683
B
1671-8194(2016)30-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