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

2016-01-29矫玉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胰头胆总管符合率

矫玉荣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

矫玉荣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总结分析,均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之后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经超声检查时,可见较为清晰的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的部位与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22/22),定性诊断符合率是63.6%(14/22)。结论 超声是一种无创且价格低廉的检查方式,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其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胆总管;梗阻;结石;超声;诊断

肿瘤、炎症、结石等是导致胆总管下段梗阻的重要因素[1]。在临床诊断鉴别中,很难明确胆总管梗阻的病因,进而对手术方案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往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诊断,主要采用CT、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PTC(经皮胆道造影)等手段,在超声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的形势下,其广泛应用于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诊断当中,有效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因为超声检查无创、价格低廉,所以,其逐渐成为了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22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合患者予以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总结分析,经病理诊断可知:胰头癌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壶腹癌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癌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22例患者中,女患者10例,男患者12例;最小年龄是40岁,最大年龄是77岁,平均年龄为(52.6±2.5)岁。黄疸或者波动性黄疸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剑突下隐痛或者反复发作上腹痛,无绞痛;其中7例患者伴有畏寒、发热、饭后呕吐症状。

1.2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探头频率在3.5~5.0 MHz。在超声检查之前,要求患者禁食8~12 h,取患者仰卧位与右前斜位,给予肝胆胰常规检查,由于胃中存在一些气体,会对胆总管下段及其附近病变检查造成影响,为此,应给予适当加压,必要的情况下,可饮水500 mL左右,之后沿着胆总管的横切面与纵轴进行连续扫描检查,对梗阻部位声像图予以详细观察。

2 结 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经超声检查时,可间较为清晰的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的部位与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22/22),定性诊断符合率是63.6%(14/22),其中胰头癌合并胆总管结石例3例,壶腹癌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癌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3例,胆总管癌2例,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下段梗阻2例。

2.2 超声检查表现:①胰头癌:胰头增厚增大,局部边界存在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并且呈现为蟹足状或者分叶状,内部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后方回声出现削弱,且伴有胰管扩张与胆道系统扩张现象,扩张的胆管下段呈现为截断型变化,肿瘤未扩展至胆总管管腔中。②胆总管下段癌:胆管下段存在扩张现象,且呈现乳头状、狭窄型与鼠尾状,管壁和肿瘤没有界限,胆管壁亮线不完整且不齐。③壶腹癌:肿瘤非常容易侵入胆总管下段,呈现肿块型变化,在胰头右缘偏后位置,胆总管扩张末端壶腹部呈现肿瘤高回声或者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3 讨 论

现今,胆道成像方法主要包括CT、ERCP、PTC、超声等,在梗阻部位诊断中,超声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4.4%[3]。所以,在临床诊断中,病因诊断十分重要,组织谐波与脂餐有着一定的帮助。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可以显著削弱胆总管下段胃肠气体对检查的影响,病灶周围噪声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病灶界面的回声图像,进而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胆总管下段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脂餐原理就是蛋黄成分可以对十二直肠黏膜产生刺激,进而释放缩胆囊素,其能够让胆囊收缩,进而对肝实质产生刺激,分泌胆汁,让括约肌松弛,便于排入十二指肠。在正常情况下,脂餐后胆总管内径要明显缩小,或者餐前胆总管内径不足6 mm时,餐后不变;在异常情况下,脂餐后胆总管内径明显大于餐前,或者餐前胆总管内径超过6 mm时,餐后不变[4]。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病变主要为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在这3种病变中,胰头癌、壶腹癌较为常见,胆总管下段癌稍微少一些。通常而言,胰头癌的肿块比较大,壶腹癌次之,而胆总管下段癌最小。有关学者认为,可以将超声检测的肿瘤直径作为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即最大直径超过3 cm及不超过3 cm当成是胰头癌、壶腹癌的诊断指标。此外,因为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生长的部位及生长方式均不同,进而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可以根据其声像图的具体表现,对其病变类型予以判定。

与此同时,在进行临床鉴别诊断的时候,可以根据胆总管扩张长度予以判定,即壶腹癌最长,通常均超过6 cm,胰头癌次之,一般在5~6 cm,胆总管下段癌最短,通常不足4 cm[5]。本文研究结果为:经超声检查时,可见较为清晰的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的部位与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定性诊断符合率是63.6%,其中胰头癌合并胆总管结石例3例,壶腹癌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癌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3例,胆总管癌2例,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下段梗阻2例。

在超声检查中,出现漏诊与误诊的原因非常多,于本文研究而言,出现胰头癌漏诊的原因可能是肿块太小,导致主胰管未出现扩张,进而导致漏诊;胆总管癌漏诊的原因可能是结石和胆总管癌处结石太过紧贴,导致声影受到影响,进而造成漏诊;壶腹癌漏诊的原因可能是在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情况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胆总管结石,未表现出壶腹癌症状,进而产生漏诊。为此,在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排除措施,如饮水、脂餐、组织谐波等,以此确保诊断准确,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总而言之,超声是一种无创且价格低廉的检查方式,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其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赵林,何兴明.超声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9):1440-1440.

[2] 脱小飞,王光霞.三维超声诊断梗阻性胆道疾病病变程度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8):38-41.

[3] 周静,张煜,罗志建,等.超声造影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应用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1102-1105.

[4] 杨利娟,尹玲礂.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765-765.

[5] 仇美琴.超声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2):837-839.

R575.6+2

B

1671-8194(2016)36-0136-02

猜你喜欢

胰头胆总管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