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心得体会

2016-01-29柳媛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室

柳媛

作者单位:110044 沈阳,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手术室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心得体会

柳媛

作者单位:110044 沈阳,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心得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对2013—2015年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病人的手术室护理心得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重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及病人顺利康复的基础。

【关键词】肺大疱;手术治疗;切除;胸腔镜;护理;手术室

肺大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泡内压增高,肺泡壁破裂、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的直径>1 cm含气囊腔。肺大疱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最常见的为小气管炎性病变;此外,还包括一些具体原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疱。肺大疱可单发或多发,常分为3类,包括窄基底肺大疱、宽基底表浅肺大疱、宽基底深部肺大疱。由于肺大疱为不可逆性改变,因此,药物治疗常难以奏效。对于无症状的肺大疱一般不需要处理。当肺大疱反复引起自发性血胸、气胸、压迫邻近组织或反复感染时,需要进行手术处理[1]。目前,随着胸腔镜技术的进步,大多数肺大疱手术均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笔者总结我院收治的23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心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23例肺大疱病人,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3~49岁,平均(35.4±11.8)岁;初次发病9例、反复发病14例;左肺12例、右肺6例、双肺5例;肺大疱直径2.4~5.2 cm,平均(3.7±1.1)cm;合并自发性气胸5例、血胸2例、血气胸3例、反复感染6例;术前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不张,且经胸腔闭式引流肺不张无法完全恢复。

1.2 手术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行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取健侧卧位,于患侧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行一长约1.5 cm的切口。置入胸腔镜后按顺序探查胸腔。根据病变位置于第4或第5肋间腋前线行一长约2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分离钳和电凝钩,分离粘连的胸膜,暴露肺大疱。若肺大疱基底部较窄,则采用4号丝线结扎或缝扎;若肺大疱基底部较宽,则采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缝合。术毕,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漏气。若肺组织质量较差,如肺表面存在较多小疱,肺大疱潜在复发倾向较高者,可用卵圆钳夹夹取小纱布块,摩擦胸膜顶和上胸部壁层胸膜,使之充血、粗糙,人为促进术后粘连。术毕,逐层关闭胸腔并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手术室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病人信息,如一般情况、病情、诊断及主要检查结果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目的、手术步骤、麻醉方式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进行科学、规范的解答,使其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理论认识。

1.3.1.2 术前准备 尽量选择遮光性较好的层流手术室,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40%~60%[3]。检查手术床各部件是否良好,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常规准备好手术相关器械,如摄像监视系统、冷光源、光纤、电刀、电凝钩、分离钳、无齿弯或直的细长卵圆钳、推结器、长剪刀及各种型号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和钉仓。此外,常规准备开胸器械1套,以备中转开胸之用。术前必须调试好胸腔镜及成像系统,保证整套设备正常运行。

1.3.2 术中护理

1.3.2.1 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应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病人的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确认病人信息准确后开始后续工作。用留置针在病人健侧上肢行浅静脉通道,用延长管将三通接头引到肩部以上位置。之后协助麻醉医生完成气管插管、颈内静脉置管、动脉穿刺测压等操作。妥善连接各输液管道,保证术中输液通畅。麻醉完毕后按医嘱留置导尿管,并给病人涂上眼膏以保护眼睑。

1.3.2.2 器械护士 手术前0.5 h上台,再次检查手术设备,清点手术器械。检查手术台上各种管路是否通畅,调整管路走行,避免术中缠绕、掉落。正确安装合适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钉仓,使用后迅速清理切割缝合器上的残余缝合钉。术中要及时传递相应的手术器械给术者,使用过的器械需要区分和处理,及时用碘附擦拭使用过的器械,减少感染机会。一旦术中需要中转开胸时,要做到迅速更换手术器械,尽量缩短准备时间。

1.3.3 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苏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窒息。常规给予吸氧2~3 L/min,待病人麻醉完全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送回病房,转运过程中注意避免各种管道脱落和缠绕[4]。协助病房医护人员安顿病人,做好交接工作。

2 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 h,平均(2.6±1.2)h;术中出血量30~60 mL,平均(42.8±13.7)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 d,平均(5.2±1.9)d;引流量80~130 mL,平均(103.2±23.7) mL;住院时间8~11 d,平均(10.2±2.3)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胸部X线复查肺复张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侧上肢活动无受限。

3 讨论

肺大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常在肺气肿基础上继发于细小支气管炎性病变。由于肺大疱的大小、原有肺部病变和并发症存在差异,病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肺大疱小者无明显症状。肺大疱病人常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由这些疾病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肺大疱形成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肺部体征常为肺部合并症的表现[5-6]。目前,胸腔镜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直径较大的肺大疱,可于其基底部正常肺组织处行楔形切除;难以完整切除的肺大疱,切开后缝合漏气部位,然后切除多余的大疱壁,缝合其边缘;位于肺深部组织内的肺大疱,除非巨大或反复感染,否则可暂不处理;较小或靠近肺门的肺大疱,可行结扎后电凝灼烧。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的肺大疱病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护理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6-277.

[2] 程浪,吴勤,安虹,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配合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40-41.

[3] 何妙珍.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的手术配合[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92-894.

[4] 李勤.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J].延边医学,2015(5):129-130.

[5] 张荣丽.老年女性肺大疱胸腔镜术后临床护理干预[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4,1(4):37-38.

[6] 胡绍琼.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配合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458-1459.

临床经验荟萃

收稿日期:(2015-10-27)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47-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