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6-01-29王健
王 健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医院内科,辽宁 铁岭 112000)
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王 健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医院内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对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虽较难治愈,但经合理、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得到有效缓解。在治疗方法上,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点是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疗效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基本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病例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22~63岁,病程6个月~11年。血尿、蛋白尿38例,尿中异形红细胞占比均>70%,尿蛋白量(±~+++)、水肿27例,高血压23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例。
1.2方法
1.2.1限制蛋白质及盐的摄入:慢性肾小球肾炎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决定蛋白质摄入量,GFR25~60 mL/min时,蛋白摄入量为每天0.6~0.75 g/kg;GFR<25 mL/min时,蛋白摄入量为每天0.6 g/kg,其中蛋白质应是高生物价蛋白质。当机体合并感染、创伤、出血、手术、心脑血管急性合并症等时,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应适时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防止负氮平衡。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普遍存在“盐敏感”现象,即摄入钠增多会引起更明显的高血压。故应少食含钠量较高的食品及某些特殊调料。建议每日盐摄入量<5.8 g。
1.2.2积极控制高血压及减少蛋白尿:高血压及尿蛋白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血压控制目标为:蛋白尿<1 g/d,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蛋白尿>1 g/d,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首选ACEI类药物(例如卡托普利25 mg每天3次口服)或ARB类药物(例如替米沙坦80 mg每天一次口服)。减少尿蛋白的治疗也常用ACEI、ARB类,即使血压正常也可应用,但要大于常规降压剂量才能取得显著疗效。水负荷过多是造成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的重要机制,除通过限制盐摄入外有效利用利尿剂亦可以减轻水负荷,有助于控制血压,并进一步增强ACEI、ARB类药物降压和降尿蛋白疗效。如经上诉治疗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目标范围则可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及其他降压药联合治疗。应注意的是血压控制也应有下限,以免血压过低影响肾脏血流灌注,尽量避免收缩压低于110 mm Hg,舒张压低于60 mm Hg。
1.2.3纠正脂代谢紊乱及血液高凝:脂代谢紊乱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见的合并疾病,它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脂质有直接肾毒性作用。常用药物有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注意GFR<60 mL/min时辛伐他汀应减量50%。
1.2.4其他治疗:一般不主张积极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同时应避免劳累、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马兜铃酸、氨基糖苷类等),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导致肾功能恶化。
2 结 果
经系统治疗后,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3 讨 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实验室检查常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多在1~3 g/d,镜检尿沉渣红细胞可增多。患者高血压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多数患者早期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也有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严重者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视盘水肿[1-3]。高血压和蛋白尿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环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早期水肿间断出现,以眼睑、面部或下肢轻中度水肿多见,晚期则持续全身水肿,亦有少数患者始终无水肿。早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发生肾衰竭,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逐渐恶化的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也逐渐上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缓解、控制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而且要预防主要的致死性合并症—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及恶化。心血管合并症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往往在患者尚未达到肾功能衰竭时已死于心脑血管合并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可有轻度贫血,可能与水肿导致血液稀释有关。随GFR不断下降,贫血患病率逐渐增加,至肾衰竭晚期则普遍存在贫血症状。可给予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对症治疗,目标值为Hb11.0~12.0 g/dL。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变进展速度个体差异大,与原有肾脏病变轻重、高血压、蛋白尿的控制,以及保养情况相关。但其中病变病理类型为重要因素,也与是否重视肾脏保护、治疗是否恰当及是否避免恶化因素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数目不断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死亡原因已达到60%以上,对这些疾病的救治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掌握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治方法的同时,更应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的探索及应用,了解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高危人群,从疾病的早期防治入手,有效的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147-150.
[2] 叶任高.肾脏病诊治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5.
[3] 陈灏珠.实用内科[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9.
中图分类号:R69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4-0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