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髓震荡的诊治体会
2016-01-29李琰琴王锡友周柯鑫
李琰琴 罗 涛 王锡友 李 晶 周柯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北京 100700)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髓震荡的诊治体会
李琰琴 罗 涛 王锡友 李 晶 周柯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北京 100700)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髓震荡
1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32岁,入院时间2014年6月10日。患者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乏力4周”入院诊治。4周前与家人戏闹时腰部被踢受伤,当时仅觉腰痛,无其他明显不适,次日晨起腰疼明显加重,四肢肌肉胀痛,肌张力降低,两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疼痛显著,不能自主站立行走,翻身活动十分困难。双下肢强迫屈髋屈膝位,同时伴有腹胀,间断头痛,二便尚能自理。次日去医院急诊摄腰椎正侧位片,未见骨折脱位影像;肌电图提示:左侧腓总神经波幅较之对侧减低;腰椎MR检查椎体缘骨质增生,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头颅CT未见异常。该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症。
查体:症见轻度跛行,不能长时站立,胸背部呈驼背畸形,腰肌僵滞板硬,自主活动受限,腰椎活动度前屈30°,后伸10°,左侧弯20°,右侧弯20°,左右旋转各20°。左大腿内收肌群痉挛、明显压痛(++),牵张痛(+)。腰部L1、L2、棘突压痛(+)、叩击痛(++),VAS评分:5分。直腿抬高左侧50°(±)、无根性放射痛,右侧60°(-),屈髋屈膝挤压试验(++),腰部过伸试验(+),左下肢4字试验(+),左床边试验(+),两侧骶髂关节叩击痛(+)。两侧上腹壁反射正常,中下腹壁反射弱,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腹部触诊,腹部鼓胀,有肠内胀气,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1~2次/分钟。舌淡边红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
入院后理化检查:HLA-B27阳性;血沉:20 mm/h;C反应蛋白:13 mg/L;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免疫因子IgA:5.58 g/L。胸腰椎正侧位示:胸椎前屈明显加大,腰椎生理弯度变直,椎体不同程度椎间隙变窄、椎体缘唇样变,后关节密度增高;T12~L2椎体缘骨桥形成。骨盆正位片:双骶髂关节密度显著增高、类似融合改变。双侧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负重区骨软骨密度增高。肌电图:左侧腓总神经波幅较之对侧减低。
入院诊断:①脊髓损伤(上腰段脊髓震荡);②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痹病,肾督不足,气滞血瘀证。
2 治疗及转归
治疗法则:补肾益督,通痹止痛。
治疗方法:①振腹疗法;②针灸3次/周;③草药包熏蒸腰部,中草药泡脚;疼痛区红外线及中频理疗,1次/天。疗程为4周。
病情转归:经过4周综合治疗,患者腰部疼痛、两腿无力、腰肌僵硬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左腿内收肌收缩疼痛及屈髋疼痛明显减轻,可连续行走500 m距离,腹胀症状有缓解,大便秘结。临床查体:腰部前屈50°,后伸20°,左右侧弯30°,左右旋转各20°,L1、L2椎体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左右均达60°,左下肢4字征(+)、左屈髋屈膝(+),左床边试验(+),骶髂关节叩击痛(+)。
2个月后复查,患者腿部疼痛基本消失,大便顺调,可以慢跑。4个月后随访,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可以正常行走、跑步,可恢复本职工作。
3 讨 论
3.1脊髓震荡伤的诊断向题:脊髓震荡属于轻微的脊髓损伤,是临床诊断名称。临床表现是不完全截瘫,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有感觉或运动或反射,三者之一或更多,肛门反射存在,电生理检查常可引出诱发电位,常在伤后24 h内出现恢复,6周内完全恢复脊髓功能,属于回顾性诊断[1]。脊髓震荡多发生于高处跌坠或脊柱受到强烈撞击等急性外伤。王立功等[2]对9例脊髓震荡损伤的回顾性分析,证实了脊髓震荡的预后是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免疫性的骨科疾病,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疾病。一般在临床这两种伤病不会同时发生。然而,这例患者从病史回顾和入院后临床查体可以确诊,患者既往有AS病史,只是限于当时病情比较隐匿,没有确诊及系统治疗。此次在家中因戏闹踢踹所致腰部外伤,撞击力量虽然不是很重,对于常人可能不会导致脊髓震荡的发生,但由于患者AS病史已达十余年,胸腰段脊柱已发生强直,脊柱生理弹性明显降低,对于外力的缓冲作用大大降低,故当受到一般外力冲击影响就引起了脊髓震荡伤的发生。同时,因为外力的能量毕竟有限,所以,没有立即出现明显的脊髓震荡伤的典型症状,发生过程相对缓慢和延迟,临床表现也不是特别严重。入院后进一步完善免疫功能检测,则更加支持入院时的诊断,确诊后采取了有针对性全面的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改善,在发病后5个月基本治愈。通过本病的诊疗过程,我们的体会是,既往有类似的脊柱僵硬、生理弹性明显降低的基础病患者,当脊柱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发生不典型脊髓震荡伤,由于其病理机制的特异性和临床症状的非典型表现,临床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漏诊,需要临床医师特别注意。
3.2病机及治则:中医古籍里没有对脊髓震荡的记载,只有相关类似症状的一些描述,如《灵枢·寒热病》记载:“身有所伤,血出多,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其所描述病因及症状与脊髓损伤非常类似;而《难经·二十八难》说:“一督脉者,起于下极,并于脊里”,故脊髓损伤后并于脊里的督脉自当受损。因而从病机分析,中医医者认为[3]脊髓损伤病机主要为督脉受损,肾阳不足;相关治疗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描述:“伤损腰痛,脊痛之症,或因坠堕,或因打扑,瘀血留于太阳经中所致”。可见脊髓损伤,从其病因来看,伤必留瘀,故治必多以祛瘀论治。强脊炎在中医上认识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中医一般归为痹病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王为兰[4]老中医也提出此病以肾虚发病为基础,临床王建明等[5]通过对259例AS患者运用补肾强督方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5%。此患者据其病史及发病情况等看,多年的反复腰酸痛病史,腰为肾之府,故肾本必有不足,此次撞击伤,伤必聚瘀,因此治疗上我们辩证以固肾益元、祛瘀通痹为治疗原则,使用中医振腹手法、针刺为主来补肾通督、通经止痛,配以中药腰背部熏蒸、足浴泡洗,内服中药健脾益肾等综合疗法助以减轻疼痛、改善腹胀等伴随症状。鉴于患者存在强制性脊柱炎的病理基础,恢复较单纯脊髓震荡伤患者时间稍长,但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辩证,一面固肾益元、扶助正气,一面活血祛瘀、通督活络,通过辩证综合治疗达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2): 119-120.
[2] 王立功,陈先,刘兰泽,等.脊髓震荡损伤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521-8522.
[3] 许健鹏,王明久,刘学茄,等.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 13-15.
[4] 刘志勤.王为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5,46(5): 341-342.
[5] 王建明,阎小萍,王昊,等.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59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6):433-435.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4-0197-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