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新突破

2016-01-29食品伙伴网

中国果菜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软腐病孢菌贮藏期

动态信息

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黎在猕猴桃软腐病菌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病害》杂志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猕猴桃细菌性及真菌性病害的发生情况日益突出。作为猕猴桃果实贮藏期的一种常见病害,软腐病的发生会加速猕猴桃的腐烂,导致贮藏、转运、销售期间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人员对收集自国内11个省份的猕猴桃软腐病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运用生物学特性观察、致病性测定及ITS分子鉴定等方法,发现引起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拟茎点霉菌、葡萄座腔菌、链格孢菌、盘多毛孢菌。而且,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如四川、贵州、福建、浙江及湖南的拟茎点霉菌检出率较高,安徽及上海的葡萄座腔菌检出率较高。

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对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中国猕猴桃软腐病菌的分布规律,为后期的抗性机理研究、抗病品种选育及防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消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猜你喜欢

软腐病孢菌贮藏期
不同叶菜类蔬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黄冠’梨贮藏期阿太菌果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河南周口水果市场上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对蓝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尖镰孢菌细胞色素P45055A1与NO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