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6-01-29李冠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三联疗法疗效观察

李冠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274009)



中医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李冠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274009)

【关键词】三联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在颈椎病中占20%左右[1],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来我院诊治的8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3例全部为门诊患者,男37例,女46例;年龄27~65岁,平均43岁,病程10 d~1年。X线显示,颈曲变直或反张23例,钩椎关节不对称30例,动力位片示失稳增生30例。

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③X线片显示阶段性不稳定和钩椎关节增生;④伴交感神经症状;⑤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排除椎动脉Ⅰ段和Ⅲ段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

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③年龄不超过65岁。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已接受有关治疗影响观察者。

治疗方法

芪根丹夏汤口服,主要有黄芪30 g,葛根18 g,丹参30 g,川芎15 g,姜黄12 g,天麻12 g,钩藤12 g,半夏12 g,甘草6 g组成,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饭前服,10 d为1个疗程。

推拿治疗:①按揉松筋: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医生站在患者的一侧,先用揉法,沿颈后中线,颈旁肌、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由上而下依次揉5遍,重点揉捻风池、风府、肩井及阿是穴,再用点按法在上述部位操作5遍,最后用弹拨法和拿法对颈后颈旁软组织的条索硬结进行操作,时间5~10 min。②拔伸整复: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医生坐于患者的头侧,用拇指的螺纹面自印堂到前发际、自前额正中到两旁太阳穴交替施用抹法推拿操作5遍,再点按太阳、头维、百会、角孙、四神聪等穴,每穴1 min。最后医生一手在下垫在患者的枕下方并将其托住,另一手在上托握住患者的下颌,并使患者头部向各个方向轻轻摇动,待确认其颈后肌肉基本放松后采用拔伸手法将患者身体在床面上滑行拖动,同时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到极限位(约45°)反复5遍,上述推拿方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压豆:取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随症取穴;伴头痛加皮质下;伴耳鸣、耳聋加听宫、听会;伴视物不清加肝、脾、肾、眼;伴恶心呕吐加胃、肝、脾;伴颈部疼痛加颈、肩。操作方法:将耳穴部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郭,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方形耳穴贴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按揉1~2 min,每日按压3~5次,隔3 d换1次,两耳交替贴用,10 d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结果:本组83例,治疗时间10~20 d,平均13 d,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4~15 d,平均9 d,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65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4%,治疗期间均无异常反应。随访1年后按上述标准评定远期疗效。结果治愈60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0%。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属中医“眩晕”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1],本虚乃脏腑功能衰弱,标实为经脉阻滞。脏腑功能衰弱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则产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滞于经脉影响精血上承荣脑。在脏腑功能衰退,精血亏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脑部的失养状态,从而发生眩晕等症状,所以益气活血、熄风祛痰为其治疗原则。芪根丹夏汤中,黄芪益气,气行则血行,为君药;丹参、川芎、姜黄活血化瘀,促进微循环、改善脑动脉的供血,葛根散表邪又能生津,而使筋脉得以舒缓,善治项强,共为臣药;天麻入肝经,有熄风祛痰、定眩止晕的作用,钩藤平肝熄风止痉,半夏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颈椎病的推拿疗法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已有炎性反应物的吸收消散,解除肌肉紧张、痉挛,减少新的水肿、溢出及对脊神经、椎动脉的压迫,纠正关节错位。解除头皮毛发区血管神经的紧张、痉挛,调节颜面部肌肉紧张度,增加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向脑部供血,缓解缺血状态,达到解痉止痛、醒脑明目的目的[4]。从中医的理论看,耳朵是人体的微缩器,是五脏六腑筋脉的外在窗口,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也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有着密不可分的对位关系,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朵找到一个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目的[5]。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耳与十二筋脉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口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常刺激耳穴能疏通经络,推动瘀滞的气血,驱散病邪、调整阴阳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笔者采用中医序贯三联疗法,运用芪根丹夏汤内服,手法推拿配合耳穴压豆,三者互补相互为用。虽然途径不同但作用一致,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具有副作用小、无需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柏龄,马晓春,刘茜.刘柏龄治疗脊柱病经验撷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4-85.

[2]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4]岳寿伟.颈椎病非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75.

[5]周荣,胡玉玲,齐强.实用图示耳穴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三联疗法疗效观察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不同疗程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