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

2016-01-29李秀杰王亚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门诊护理老年患者

李秀杰 王亚林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

李秀杰 王亚林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4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其他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加强门诊护理干预。通过医院自制问卷,对干预前后患者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门诊护理干预,实验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于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支持以及用药注意事项与禁忌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病;门诊护理;健康知识;满意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功能出现退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1]。根据统计局的预测,我国202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67亿,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79%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但是患者的健康意识与保健意识均不强,对于所患的慢性疾病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不良[2]。我院在门诊开展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通过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流程让老年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88例为观察对象,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及体检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4例。实验组144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为65周岁、最大不超过87岁,平均为(72.89±3.4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81例、女性63例;年龄最小为67周岁、最大不超过88岁,平均为(73.42±3.56)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门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①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发放专门的健康指导手册,手册中包含有疾病基础知识、注意事项、日常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方法、治疗效果评估等,资料中的文字简单易懂,图文并茂。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转归等各个阶段分析清楚[3],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②护理人员在健康手册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指导,反复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等。针对医师所开的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目的,使用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与安全性,不要害怕不良反应就放弃用药,也不要因为病情变化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针对患者的年龄、疾病以及身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锻炼方式;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和管理,了解血压监测的具体时间,血糖检测方式以及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等。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推荐老年患者积极参加社区和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和疾病知识讲座等。③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亲切温和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治疗和用药存在的疑惑,耐心的予以解答。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与神志,了解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对于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的患者要积极予以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医院中从事相关疾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资深护士与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展示以往优秀案例。可以邀请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④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依从情况等进行电话随访,要求患者将自身的饮食、运动与生活习惯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回访过程中采集患者记录的信息,由专人负责对电话回访信息进行整理,根据结果对患者今后的护理进行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本文中数据资料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数据处理,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实验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于疾病危险因素的掌握度为91.67%,对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掌握度为84.02%,对于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为79.86%,对于用药注意事项与禁忌等知识的掌握度为87.5%;对照组患者对于疾病危险因素的掌握度为79.17%,对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掌握度为68.06%,对于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为69.44%,用药注意事项与禁忌等知识的掌握度为64.58%。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144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86例,占59.72%;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有51例,占35.42%,仅7 例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总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13%;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74例,占51.39%,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有42例,占29.17%,对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的有28例,占19.44%,总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56%。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数不断上升,医院积极开展门诊护理服务工作,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5]。老年患者长期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其生理和心理均出现较大的问题,与社会产生脱离感,并出现焦虑和抑郁,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身心健康非常不利,且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想要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却没有良好的途径与来源,因此迫切需要医院的关注和护理。门诊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医院接触患者的第一个窗口,做好门诊护理工作的成效卓越。在门诊开展一系列护理干预活动,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同时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内在需求从而产生较好的成效。本院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有效的门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电话随访等对策进行干预,有助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未采取门诊护理干预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提示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磊妍.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4(8):142.

[2] 徐新玲,张春梅.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228-229.

[3] 刘可健.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5,12(5):187-188.

[4] 张玉清,史素丽,张丽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6):1000-1001.

[5] 彭文,王慧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0):41-4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45-02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门诊护理老年患者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试析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