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探讨

2016-01-29郑端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脑外伤预防性机体

郑端桑

(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探讨

郑端桑

(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共6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鼻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采取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患者轻度消瘦(20/34,58.8%)明显多于对照组(11/34,32.6%),重度消瘦(0/34,0%)少于对照组(4/34,11.8%);并发症发生率(2/34,5.9%)低于对照组(9/34,26.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产生概率,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状况,提高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预防性护理;特重型脑外伤;鼻饲并发症

特重型颅脑外伤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持续6 h以上的复杂性颅脑创伤,可导致患者中枢神经原发性损伤,还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产生,具有较高致死及致残率,不利于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而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出现鼻饲并发症更导致其疾病加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改善,如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缓解及康复具有重要意

义。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共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经临床诊断、脑部CT等检查后确诊为特重型脑外伤病症,临床症状为:瞳孔散大、昏迷、意识模糊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与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2~58岁,均龄(32.5±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5~63岁,均龄(36.2±1.9)岁,其中硬膜下血肿22例,弥漫性所损伤5例,脑内血肿3例,脑挫裂伤25例,硬膜外血肿13例。伴全身多发性损伤患者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术后72 h内予以鼻饲营养支持,实施常规硅胶微观留置法,饮食以素食为主,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常规药物注射,对住院患者机体体征予以定期观察,若发生异常现象,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对患者实施救治。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措施。

对于上述所有患者均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则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促进后续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1.3评价指标。营养状况对比:肥胖(BMI≥23),正常(18.5<BMI<22.9),轻度营养不良(17.0<BMI<18.4),中度营养不良(16.0<BMI<16.9),重度营养不良(BMI<16.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患者轻度消瘦患者共20例(5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2.6%);观察组重度消瘦患者为0例(0%),对照组为4例(11.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共2例(5.9%),对照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共9例(2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感染及腹泻患者各1例,对照组患者中感染患者3例,腹泻2例,误吸4例。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特重型脑外伤疾病属危害性较大脑外科创伤,患者多现大脑意识模糊,昏迷或无法自主进食,患者机体处于高速代谢状态,因此受各种因素影响,患者体内营养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通常以鼻饲形式完成营养输送,但鼻饲过程会产生如鼻饲管滑落、堵塞及腹泻、呕吐等情况及不良反应[1],为了防止患者机体各并发症产生,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产生概率,缓解患者痛苦症状,提升预后质量。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3.1导管阻塞、误吸护理:将病床床头抬升30°~45°,患者给予左侧卧位,该操作可有效减少胃食管反流,减少误吸发生概率,相关研究表明,若患者鼻饲速度为10 mL/min,则可有效减少误吸,因此医护人员应注重输注流速,并选用高软度、高稳定性鼻饲管,胶布或别针固定于患者鼻翼,防止管脱出[2]。鼻饲后导管予以20 ℃温开水冲洗,防止食物留置堵塞导管。如果患者出现误吸,护理人员要及时将异物帮助患者吸出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现象,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3.2呕吐护理:护理人员进行鼻饲操作时,鼻饲量根据患者机体能力采取逐增形式予以输入,初始用量可控制为500 mL/d,液体浓度较低,后鼻饲量可逐渐增加至常量(1000~1500 mL),浓度逐渐增高,速度加快,每日可分为4~6次平均输注,每次时间可控制在60 min内。对患者实施翻身及吸痰操作时,应将其控制在鼻饲前,避免因患者机体移动及喉部不适引起恶心及呕吐反应[3];恶心呕吐症状可由颅内高压引起,故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脱水剂应用,缓解患者痛苦症状。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饮食,由于呕吐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进而对治疗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营养不足,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清淡性食物,避免对患者的肠胃造成刺激,从而保证患者既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又能够保证机体营养,促进其病情改善。

3.3胃潴留、感染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机体内部胃潴留密切关注,若超过150 mL时,应停止鼻饲达2 h,输注前对其实施抽吸,若残留量>100 mL时需行胃负压引流或延长鼻饲时间,必要可对患者予以胃动力促进药物,增强胃动力,减少胃潴留。特重型脑外伤患者肠道易感染,故而应对其所用物实施严格消毒,每日更换常用所需物品,保持医用器械及医用物品处无菌状态。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将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与其他患者混合产生交叉感染,同时对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以免产生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3.4便秘、腹泻护理:患者鼻饲易导致腹泻并发症,造成患者机体大量胃肠液流失,酸碱失衡。护理人员对于该类患者可加强日常鼻饲食物营养及卫生管理,配制量以当日鼻饲量为准。鼻饲过程中严格控制食物温度与人体温度相统一,每次鼻饲量<200 mL,必要时可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克分子浓度(300 mmol/L)以减少腹泻症状,若患者机体允许,可摄入少量富维生素食物,定期使用开塞露,减少便秘。

3.5心理护理:对于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本身由于疾病困扰,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由此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更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对此,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保持放松,并给予患者适当安慰,告知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及要对其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免患者身体产生抵抗性。对于逐渐恢复清醒的患者,会感受到疼痛,再加上并发症的影响,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一些关于疾病的知识,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以辅助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将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虽然对于患者疾病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常规护理的措施较少,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护理措施,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对比,观察组轻度消瘦患者(20/34,58.8%)明显多于对照组(11/34,32.6%),重度消瘦患者(0/34,0%)少于对照组(4/34,11.8%);其并发症发生率(2/34,5.9%)明显低于对照组(9/34,26.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临床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产生概率,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状况,提高预后质量,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1] 李海枫.探讨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对策[J].特别健康:下,2014(10):422-422.

[2] 杨娟.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31-32.

[3] 吴启云.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效果[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4):102-102.

R473.6

B

1671-8194(2016)29-0273-02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预防性机体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