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

2016-01-29关家玲吴金玉张翠娟

关键词:转喻语用功能翻译

关家玲,吴金玉,张翠娟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

关家玲,吴金玉,张翠娟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转喻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根植于人的经验之中,受认知原则的制约,并且组织和构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转喻又是一种语用策略,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内涵,能够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实现不同的语用效果和语用功能,如:经济效果、语境效果、修辞功能、文化传递功能、人际交流功能。转喻翻译应从转喻的认知本质出发,充分考虑相应的语用和交际因素,灵活地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如直译、替换、增译、注释、意译等,再现转喻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动态对等。

关键词:转喻;语用功能;翻译;再现

引言

20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转喻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发展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转喻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机制,这一心理机制构成了人类许多概念形成的基础。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1]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众多学者对转喻的本质进行认知探索开启了道路。由此开始,转喻的概念本质、认知特征以及与转喻表达相关的概念网络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各个方面对转喻进行了研究,极大地拓宽了转喻的覆盖面,显示了转喻的重要性和生命力,人们对转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但总体看来,人们对转喻翻译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侧重修辞的转喻翻译研究:如余立三[2]、康旭平[3]、韩启毅[4]、郑雅丽[5]等,他们把转喻看作是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和一种特殊的语言辞格,进而对其翻译进行研究;侧重认知的转喻翻译研究:肖坤学[6][7][8]、邓国栋[9]、谭业升[10]、卢卫中[11]、吴淑琼[12]、邓宇、代礼胜[13]等,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转喻翻译的实际问题;侧重文化的转喻翻译研究:胡丹、曹佩升[14]、李小川[15]归纳总结了一些文化图式现象,探讨文化翻译中转喻运用的合理性。

事实上,转喻既是一种认知机制,又是一种语用策略,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内涵,可以直接触发各类语用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语用功能。就转喻翻译而言,译者应从转喻的认知本质出发,充分考虑相应的语用和交际因素,再现转喻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动态对等。本文将基于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重点探讨转喻在句子和词汇层面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其认知语用功能在译文中的对等和再现。本文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认知转喻具有哪些主要的语用功能?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再现?

一、 转喻的认知本质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转喻经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总体而言,人们对转喻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到认知研究的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转喻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是一种运用相近事物的表达方式来作为转义的手法,并通过该表达方式理解不能用恰当的词汇所能表达的意义 。关于转喻的定义最早的出处是佚名作者的《修辞和解释》一书,它指出“转喻是一个词格,它从邻近和联系紧密的事物中获得语言形式,通过这一语言形式我们能理解不被该词语命名的事物”(转引自Koch[16])。亚里士多德认为,转喻是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或其它相近或相反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从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修辞现象,转喻把事物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有联系的接近关系,是理解词汇转义的手段。这种研究的层面比较窄,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尤其是从文学和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自20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转喻逐渐被看作是一种概念现象,其研究也逐渐发展为认知研究。

如前所述,首先对转喻进行认知探索的是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他们以小小的一个章节提到了转喻,认为转喻主要具有指代功能,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同时还具有加强理解的作用。

Croft从体现在同一认知框架即矩阵域的百科知识出发考察转喻的邻近性,他认为转喻的运作实际是次域与矩阵域之间的相互凸显(highlight) ,而不是像隐喻那样在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17]。

Langacker认为转喻的实质是在心理上通过一个概念实体把握另一个概念实体,他把其中的一个概念实体(即源域)看成是理解另一概念实体(即目标域)的参照点(reference point)[18]。

Radden和Kovecses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广为人们接受的定义: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即源域)为另一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19]。

从以上学者对转喻研究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装饰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转喻发生在概念层面上,具有概念性的特征。转喻的产生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经过人脑的处理和加工,构成系统的、概括的认知结构,表征着说话人的概念及语义知识框架,因此转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同时,概念转喻是以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转喻确认和理解的依据也是语境。

我们可以用图1来展示转喻的认知图式识解:

图1 转喻的认知图式

说话人通过使用含有转喻表达的来源概念传递一定的语言意义,听话人通过解码、激活、推断、选择等一系列的动态建构过程,最终与目标概念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在同一个认知域或ICM中的转喻操作过程。人们对目标概念的准确理解依赖于语言意义与相关语境的相互作用和逐层推理,其中就包括对源语中转喻表达所蕴含的丰富的语用功能的理解。

二、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转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功能。就转喻的翻译而言,译者应在透彻理解源语中转喻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尽量使其在目的语中进行再现,实现原文和译文中的转喻思维和语用内涵的融合和对等。本章中,笔者将结合转喻的语用效果和功能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1. 经济效果

转喻表达涉及“凸显”的原则。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凸显属性。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习惯于用一个充分了解的或容易理解的方面去代表某个事物,使语言简洁明了。这种概念能力是人们在说话中经常使用转喻的重要理据。转喻表达通过人们的认知加工和交际需要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顺应了语言的经济性需求。因此,转喻的经济效果是其首要的语用效果。相应的,我们在翻译一些体现语言经济效果的转喻用法时,也应尽量采用与其对应的转喻图式,凸显事物的重要属性,激活相关信息,传递源语的话语含义。

请看下例:

(1)No.8 is angry with the shouting goalkeeper。

此句中,No.8是说话人传递给听话人的明示信息,也是一种转喻的用法。通常,在赛场上人们用队员的号码指代队员。在这种语境下,转喻可以传递最为相关和直接的信息,对于听话人来说,这种理解也最具“可及性”(the most accessible),可以帮助他迅速有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得出最佳结论。

(2) I’m listening toMozart.

(3)Thedogbit the cat.

以上例句中都通过使用转喻而省去了一部分需传递的信息和内容。Mozart 转喻为the music composed by Mozart,the dog 为 the teeth of the dog。 这些用法能够在节约词汇的同时有效表达思想,是实现语言经济性的典型例证。以上例子中的转喻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共通的,在翻译中可以直译,用对应的转喻进行处理而无需补充其省略的信息:不用说明8号队员的名字,不用强调是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也不用突出狗的“牙齿”。再如,

(4) The teacher has togradehundredsofpapers.

(4)中的grade hundreds of papers用一个事件域中的最终阶段“打分”代表批、改、打分的整个事件,即用转喻思维模式中的一个凸显部分代替激活整个过程,最大可能最简捷地传递了信息。而汉语语言中,我们习惯于用另外的阶段 “批、改”来代表整个过程,因此,grade papers可以转译为“批改试卷”或“阅卷”。原文和译文分别凸显了不同的子事件,但它们所表达的目标概念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子事件代整体事件”的转喻操作过程,都实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

2. 语境效果

按照 Sperber 和 Wilson[20]的关联理论,语言的经济效果与语境效果是相对而言的。语境效果指新信息与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的语境含意,即在交际中对已有认知语境的改变,产生新的认知语境,它是话语关联的重要条件。转喻的使用能使语言使用者在实现语言经济性的同时,可以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也是转喻具有的重要的语用功能。

(5)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blood,toil,tearsandsweat.

这句话出自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5月在议会下议院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句中的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四个词语使用了转喻表达,都属于“具体代抽象”的范畴,即用“鲜血、苦工、泪水和汗水”四个具体的表达指代自己带领全国人民奋战到底、取得胜利的勇气和决心。四个词语的使用形象地向全世界传递了丘吉尔的铮铮誓言,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士的精神。这句话已成为一句经典,成为人们心目中丘吉尔永恒的标志,具有丰富的语境含义。此句的翻译使用直译是最好的方法:我没有什么可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如此,源语中的转喻直接对应中文的转喻进行转换,保留了原文的语境效果,铿锵有力,撼动人心。

同义反复语( tautology)是在日常会话及文学语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类语言表达式遵循的是转喻原则,即以类属指代其典型特征或凸显属性,在特定语境中,这种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语境信息。如:

(6) a. The meeting has been on for 10 minutes, but she has not showed up yet.Womenarewomen!

b. Look! She has prepared everything well for you, including the food needed on the journey.Womenarewomen!

c. Given the chance, she will keep talking and talking.Womenarewomen!

同义反复语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做出适当评估的结果,所表达的话语意义应在对方的认知语境中产生某种语境效果。而且,作为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符合表达的某种需要。以上三句使用了同一个同义反复语Women are women(女人就是女人),用类属“女人”指代“女人所具有的凸显属性”,分别传递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a. Women tend to be slow in doing things. (女人行动缓慢)

b. Women are usually careful and attentive. (女人做事细致周到)

c. Women are garrulous. (女人话多)

它们概括了女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典型特征,言简意赅地表达中蕴含着丰富的语境效果。就翻译而言,借助每句中前一部分的语境,Women are women!可以直接翻译为“女人就是女人”,无需添加额外的解释,读者很容易就能激活补充相关信息,领会话语含义,同时也能蕴含丰富的语境信息。

(7)PearlHarborremembersPearlHarbor.

例句中的两个Pearl Harbor都是地点转喻的用法,但代表了不同的本体内容。第一个本体内容是在珍珠港生活或工作的人,第二个代表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事件。这种转喻表达是一种语用策略。说话人有目的地选择使用了转喻,意在传递最为相关的思想意图。尤其是第二个Pearl Harbor,其代表的地点不是说话人想表达的真正内容,更重要的是,提及它能够让人联想起与这个地点相关联的事件,即“珍珠港事件”。后者是说话人真正想表达的内容,也是他的交际意图所在。对于听话人来说,读到这样的句子,首先需要识别这种转喻的用法,然后根据语用环境寻求最为相关的信息,获取最为确切的含义。这种语境效果的加强正是通过转喻的使用而实现的。在翻译本句时,为了更好地传递原文蕴含的信息,采用增译的方法更为合理可行:珍珠港人牢记着珍珠港事件。

(8) The Japanese soldiers put all tofireandsword.

译文:日军穷凶极恶,到处杀人放火。

原文用工具fire and sword转指其造成的结果:毁灭和死亡。这句话的翻译也是恰当地使用了增译的方法,在保留原文转喻“杀人放火”的基础上,增添词语“穷凶极恶”,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揭露了日军的种种罪行,这正是源语中转喻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语境含义。

3. 修辞功能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表意确切,表达新颖、生动应该是修辞的主旨。修辞学中的转喻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借乙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在语言表达中,转喻的准确使用可使语言别致、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能够变换和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使其具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唤起对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象。如,

(9) Who holds thepurserulesthehouse.

译文1:谁拿着钱包谁就是一家之主。

译文2:有钱就有势。

本例以钱包purse代替the money in the purse,以房子house代替the power in the parliament。这种转喻用法简洁生动,同时又使话语发生了信息增值,承载了更多的语用含义。另外,purse 和 house两词形成了鲜明的意义和语音对比,更体现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10) Far fromJupiter, far fromthunder.

译文1:远离了朱庇特就远离了雷电。

译文2:远离君王,远离危险。

句中用Jupiter (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来转喻诸如君王等大权在握的人物,用thunder (打雷)转喻为危险(danger)。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新颖形象,隐含着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出了更强的语用效果。

以上两例中的译文1和译文2都分别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例(9)中的译文1,“钱包”和“一家之主”两个词语更好地对应和再现了原文中的转喻,较译文2更加生动形象,更能体现其修辞功能。例(10)中的直译虽然可以再现原文特色,但“朱庇特”和“雷电”在汉语中很难激发与源语相同的心理联想,同时在译文中也很难找到一个对等的源概念,所以直接翻译出转喻的目标概念的译文2更加贴切。上述两个译文:例(9)中的译文1和例(10)的译文2,从语言形式和意义上与原文更好地实现了匹配,但遗憾的是,译文都缺失了对原文的音韵美的再现,没有能够达到概念和形式的完全统一,但这种动态的对等却能更好地再现原文转喻语言的修辞功能。

4. 文化传递功能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转喻,既是一种认知方式,又是一种语言形式。转喻表达依赖于文化语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转喻的准确使用和理解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传递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交流。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转喻会涉及较多种翻译方法,如直译、转译、注释、意译等。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一些具有特定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的转喻用法已逐渐被异语文化所熟知并接受,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指代“美国政府”,Downing Street(唐宁街)指代英国首相府、英国政府或内阁,Wall City(华尔街)指代美国金融中心,等等,类似的转喻用法可以直接采用直译法,以保留原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色彩。

(11)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u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 原意为:把珍珠投在猪猡面前。Pearls 指代“珍贵的东西”,swine指代“不识货的人”。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比喻确切,常用来表示to offer something valuable or beautiful to those who can’t appreciate it; to give what is precious to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understand its value等意思,含有轻蔑嘲笑的色彩。就其寓意而言,它与汉语谚语“对牛弹琴”的形象对应(二者均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因此,可采用转换翻译法译为“对牛弹琴”,将源语中文化形象转化为目的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保留其意义,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12)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nk deep, or taste notPierianspring.

Pierian(比埃里亚)是希腊东北部的一个地区,相传这里曾是缪斯女神(Muses)的出生地。诗中的Pierian spring是该地的一处清泉,据称喝了泉中的水可以获得文艺上的灵感。本例中Pierian spring转喻表示为“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知识的源泉”。为了更好地传递原文的含义,本句的翻译应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较为合适:学识浅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比埃里亚泉水要深吸,否则别饮。(Pierian spring:比埃里亚泉,缪斯女神居住地的一处清泉,意为“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知识的源泉”)。

(13)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从字面意义看,原句语义模糊,缺乏连贯性,甚至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很明显,其直译“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难以传递其中蕴含的语言和文化意义。但如果具有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新教徒在斋戒日不吃鱼,以示对旧的宗教秩序的反抗和对新教的忠诚),就会知道to eat no fish的意思是to be loyal and faithful。另外,在游戏中人们总是有许多规则要遵守,所以to play the game意味着to follow principles。其中,这两个短语都经历了一个转喻识解的过程:范畴中的典型成员代表整个范畴,即用一个范畴中典型成员的凸显特征to eat no fish和to play the game分别代表整个范畴to be loyal and faithful和to follow principles。基于此,本句的翻译应该采用意译法才能确切地传达原文转喻的语言和文化含义:约翰是可靠的。他既忠诚,又守规矩。

5. 人际交流功能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出于委婉和礼貌,人们经常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语言的字面意义之下常常隐含着所谓的“言外之义,弦外之音”。转喻是委婉语、间接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符合人们整体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能更好地体现一种人际交流功能。在委婉语中,人们利用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借用某一接近的事物来指称实际要表达的事物。委婉语的主要目的是掩盖,同时也凸显了事物或概念等令人愉快的一面。

(14) Hehadrelationswith her. (= had sexual relations)

在中外传统文化中,性都是一个不便直接谈及的禁忌话题,所以本句中使用了省略转喻,用 had relations 指代 had sexual relations,其中蕴含了转喻机制。就听者或读者而言,这种被省略的禁忌成分在语境中随时被激活、补充,从而帮助理解原句的表达意图。与其所对应的直译法“他跟她有关系”,与原句既能保持形式上的一致,也能保留原文的转喻委婉用法,实现原文和译文更好地对等。

在学校里,教师经常使用如下委婉表达代替直言:

(15) 直言:The student isstupid.

婉言:The student isabitslowfor his age. (反应有些慢)

The student seems tobementallyretarded. (智能较弱)

The studentcandobetterwithhelp. (在帮助下会做得更好)

这种委婉表达语涉及的是转喻认知模式,使用了弱化语言指代直言的方式,避免直接表达可能引发的一种不快的联想和反应。教师一方面要如实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要缓解直言的冲击。因此,教师使用委婉的表达尽量粉饰现实,褒义的倾向很明显,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上几句委婉表达都可采用直译法实现与原文委婉语的融合。

三、 结论

本文从转喻的认知本质出发,探讨了不同语境下转喻所具有的主要语用功能,如:经济效果、语境效果、修辞功能、文化传递功能、人际交流功能。

转喻作为人类基本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也会表现出某些共性,如此,源语中转喻的语用功能可以通过直译的方式映射到目的语中,形成对称的思维方式,再现源语转喻的语用功能。但英汉思维中更多的是差异,源语的某些转喻用法与目的语的相应表达无法形成对应,为了更好地再现源语的语用功能,译者需要灵活地采用替换、增译、注释、意译等方法,实现源语和目标语的动态对等和和谐。

本文重点探讨了词汇和句子层面的转喻翻译。语篇和语法方面的转喻翻译将是笔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35-40.

[2]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康旭平.汉语借代和英语 Metonymy 的对比与翻译[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4):109-112.

[4]韩启毅.汉英借代辞格的理解及翻译[J].襄樊学院学报,2000(1):68-71.

[5]郑雅丽.英汉修辞互译导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肖坤学.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46-49.

[7]肖坤学.以认知理据分析为基础的转喻翻译[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216-219.

[8]肖坤学.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3-79.

[9]邓国栋.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75-77.

[10]谭业升.转喻的图示—例示与翻译的认知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6):465-467.

[11]卢卫中.转喻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翻译,2011(2):64-67.

[12]吴淑琼.概念转喻观照下的转喻翻译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7-102.

[13]邓宇,代礼胜.从认知语义视角谈转喻翻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0):27-30.

[14]胡丹,曹佩升.文化心理与转喻中文化义的翻译[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22-125.

[15]李小川.文化翻译中的转喻功能[J].外国语文,2012(6):98-102.

[16]Koch,P.Frame and contiguity:On the cognitive bases of metonymy and certain types of word formation.In K.Panther & G.Radden (eds.),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139-167.

[17]Croft, W. 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4):335-370.

[18]Langacker, R. W.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 [J].Cognitive Linguistics, 4, 1993:29-40.

[19]Radden,G.& Kovecses,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In K.Panther & G.Radden (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20]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YC011,13YYC0167);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SJD415);

江苏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XLR47)。

吴金玉,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翠娟,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etonymy and Its Reproduction in Translation

GUAN Jia-ling, WU Jin-yu, ZHANG Cui-ju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Metonymy is a way of human thinking, which is grounded in human experiences and subject to cognitive principles and structures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Meanwhile, metonymy is a kind of pragmatic strategy with profound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onnotations. It can perform various pragmatic effects and functions such as economical effect, contextual effect, rhetorical function, culture conveyance function and social-communication function. Based on the cognitive nature of metonymy, in translating metonymy we shoul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pragmatic and communicativ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dopt different and flexible methods, na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substitution, addition, annot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o reproduce the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in specific contexts, thus achieving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Keywords:metonymy; pragmatic functions; translation; reproduction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57,14YJC740122);

收稿日期:2014 - 10 - 2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3-0100-06

作者简介:关家玲,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转喻语用功能翻译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