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话语功能的韩国留学生“是……的”句偏误分析

2016-01-29涛,赵

关键词:偏误焦点语义

刘 涛,赵 鸣

(1.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2.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基于话语功能的韩国留学生“是……的”句偏误分析

刘涛1,赵鸣2

(1.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221009;

2.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的”句是外国留学生不易掌握的一种重要句式。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是……的”句错误用例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韩国留学生该句式的使用偏误情况,结果发现,共存在省略、混用、错序、误用4种偏误类型,在对“是……的”句话语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对这些偏误类型的成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是……的;偏误;习得;焦点;传信

引言

“是……的”句是指句子谓语部分由“是”和“的”固定搭配而构成的结构,如“他是去年来中国的”。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很高的出现频率,不仅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而且在几乎所有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也都被列为汉语习得者必须掌握的重要句式。然而,外国留学生对于“是……的”句的习得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所能检索到的12种句式中,“是……的”句的出错频次远高于其他句式。因此,外国留学生使用“是……的”句时的偏误成因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一些研究在语料库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外国留学生使用“是……的”句的偏误类型主要涉及缺省、错序、混用、误用等,并主要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认知策略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该结构使用时的偏误成因进行了分析[1-3]。但还鲜有研究从“是……的”句本体功能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语言学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搞好汉语教学,必须加强语言学理论本体知识的研究[4]。目前的研究基本认为,“是……的”句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句法层面,而是更多地承载了话语功能,一些研究的统计结果也表明,“是……的”句在对话语体中的用例占绝对优势[5]98[6]18。所以我们认为,能否掌握“是……的”句的话语功能,对于外国留学生能否正确习得该结构起关键作用。

因此,本文将首先对“是……的”句的话语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韩国留学生“是……的”句的偏误情况进行考察,并尝试从话语功能的角度对其偏误成因作出新的解释。

一、 “是……的”句的话语功能

从结构形式上看,“是……的”句可以表现为以下多种具体的句式①还有一类句子的谓语部分在结构上也由“是”和“的”所构成,如“他是开车的”,但学界普遍认为该结构为“是+的字短语”,是表判断的“是”字句,而不是“是……的”结构,所以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S1.主语+是+状语+动词+宾语+的。如:我的故事是从夏天开始的。(王朔《动物凶猛》)

S2.主语+是+主谓结构+的。如:健叔的医药费是大妈垫付的。(韩寒《一座城池》)

S3.是+主语+动词+的+宾语。如:是谁留的条子。(王朔《顽主》)

S4.主语+是+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动词+的。如:白得来的骆驼是不能放手的。(老舍《骆驼祥子》)

S5.主语+是+动词+可能补语+的。如:骆驼是走不快的(老舍《骆驼祥子》)

S6.话题+主语+是+动词+的。如:这个问题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毛泽东选集》)

S7.主语+是+形容词短语+的。如: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王朔《动物凶猛》)

S8.主语+是+固定短语+的。如: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的,无可逃避的。(池莉《来来往往》)

学界一般从功能上又将这些句式分为“是……的”Ⅰ(S1-S3)和“是……的”Ⅱ(S4-S8)两大类,认为其差异主要在于其中“是”和“的”的功能不同,但各家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下文将分别对这两种“是……的”句的功能进行讨论。

(一) “是……的”Ⅰ的话语功能

“是……的”Ⅰ专门用于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陈述,主要强调动作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地点、方式、条件、施事等。从句子信息结构的角度看,“是……的”Ⅰ中的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者完成,是谈话双方共知的旧信息;而动词前被强调的部分才是句子的语义重心所在,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新信息,即句子的语义焦点。在口语中,句子焦点可以通过强制性的韵律手段(如重音)所凸显,但在书面语中必须要由标记词标示。因此,“是……的”Ⅰ中的“是”就充当了焦点标记词的角色,其作用就是将其后的句子成分标示为语义焦点,进行强调。“是”的这种焦点标记的身份通过例(1)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1) 是他们昨天从上海坐飞机来的。

他们是昨天从上海坐飞机来的。

他们昨天是从上海坐飞机来的。

他们昨天从上海是坐飞机来的。

例(1)中的4个句子都是对“他们来了”这件事情进行陈述,但语义重心不同,分别是动作行为“来”的施事(“他们”)、时间(“昨天”)、地点(“从上海”)和方式(“坐飞机”),而哪个成分能够成为语义重心,正是取决于“是”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如果缺少了“是”, 4个句子的书面语形式就完全相同(都为“他们昨天从上海坐飞机来的”),从而无法对它们的话语功能进行区分。

另外,由于“是”是标示新信息的焦点标记,所以不能出现在负载旧信息的动词之前,否则句子不成立。例如:

(2)*他们昨天从上海坐飞机是来的。

关于“的”在“是……的”Ⅰ结构中的功能,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的”主要是对预设中没有反映出来的语义范畴进行调查和确认[6]21。也就是说,“的”的实质是调查和确认新信息。但新信息的语义焦点地位已经由焦点标记“是”标示,所以从语言经济性的角度讲,不需要再找一个成分对其进行重复强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的”的作用是标识旧信息,与“是”形成“(是)新信息+旧信息(的)”的信息结构[7]。按照这种观点,例(1)中的旧信息“(他们)来”就是由“的”所标示的。然而,“是……的”Ⅰ的使用是有一定预设的,即以谈话双方共知并认可的信息为前提的,这通常在上下文语境中有所体现。如例(3)中,“(阿眉)回来了”是“是……的”结构中的旧信息,但在上文中已经成为谈话双方的共知信息,所以没有必要再用“的”进行标示。

(3) 阿眉回来了。是在一个老飞行员的督促下回来的。(王朔《空中小姐》)

还有一种观点把“的”看作传信标记[5]98[8]11。所谓传信,就是说话人要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或者命题的确信程度。有研究表明,“是……的”Ⅰ句总是出现在交互作用的话语环境中,而对话语体中这种含有“的”的句子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表明肯定态度的方式,而不是为了告诉听话人发生什么[5]98。如在例(4)中,“健叔的医药费被垫付了”是谈话双方都了解的信息,用“是……的”句表达的目的就是说话人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确信,并确认是“大妈垫付的医药费”。所以我们认为,“是……的”Ⅰ中的“的”表达的是说话者对已然事件的确信态度,含有确认的语气。至于具体的确认对象,则由焦点标记“是”来标示。

(4) 健叔的医药费是大妈垫付的。(韩寒《一座城池》)

在“是……的”Ⅰ中,传信标记“的”不可省略。如果只用“是”而省略“的”,说话人想要确认的对象虽然已经指明,但缺少了主观上的确认态度,传信功能无法实现,句子仍然不符合语感,如“*电报是从南方一个城市打来”。虽然在“是”省略的情况下,“的”字可以同时省略,但是此时句子在话语功能已经不再表示传信功能了,而更侧重于报道一件事情,如“电报从南方一个城市打来”。

“是……的”Ⅰ中的“是”字也不可省略。当动词前的成分比较复杂时,省略“是”会导致句子的语义焦点不明确。如前所述,在句子“他们昨天从上海坐飞机来的”中,语义焦点可以是例(1)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当动词前的成分比较简单时,如“他们坐飞机来的”,似乎“是”可以省略,但句子仍有歧义,强调的成分可能是动词前的语义成分,也有可能是动作本身[9]。

(二) “是……的”Ⅱ的话语功能

“是……的”Ⅱ一般被认为主要用于对主语进行评议、叙述或描写,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某一命题的看法,所以全句往往带有一种说明情况、阐述道理、想使听话人接受或信服的肯定态度。所以笔者认为,“是……的”Ⅱ也是具有传信功能的结构。

有的学者认为,“是……的”Ⅱ结构中,“是”和“的”都是语气词,有时表示强调、肯定或态度坚决,有时表示语气的委婉或缓和[10]64。但笔者认为, “是”并不表语气,仍然是焦点标记。根据袁毓林和熊仲儒的研究,“是”标记的焦点可以是窄焦点,即命题中的某个成分(如“是……的”Ⅰ中的焦点),也可以是广焦点,即整个命题[8]5-6[11]。“是……的”Ⅱ中所包含的整个陈述都是说话人要传递给听话人的新信息,所以应该属于广焦点,而“是”就是广焦点标记,其作用主要是对说话人所述的命题进行强调和确认。当“是”指明所要强调和确认的命题之后,由“的”来表达确认的语气和说话人主观肯定的态度。所以与“是……的”Ⅰ一样,“是……的”Ⅱ中的“的”也是传信标记。

“是……的”Ⅱ中的“是”和“的”一般情况下也不可以省略。省略“的”会使句子缺少确认的语气和说话者主观肯定的态度,影响传信功能的表达;而省略“是”则会使“的”所肯定的命题范围扩大到整句。试比较:

(5) a. 他便对母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鲁迅《故乡》)

b. 他便对母亲说,是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综上所述,“是……的”Ⅰ和“是……的”Ⅱ都是具有传信功能的结构,主要用于说话人对某一事情或命题进行强调和确认,其中“的”是传信标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肯定态度,含有确信的语气,“是”是焦点标记,其作用是标记出句子的语义焦点,即说话人想要强调和确认的信息。不同之处在于,“是……的”Ⅰ主要是对已然事情进行强调,强调的部分是动作行为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地点、方式、条件、施事等;而“是……的”Ⅱ所确认的事情不受时制的限制,更多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推断,是对结构中的整个命题进行强调。两种“是……的”结构中的“是”和“的”都不能省略。

二、 “是……的”句偏误考察

(一) 语料来源及统计结果

本研究主要以韩国留学生写作中的“是……的”句错误用例为研究对象。韩国留学生人数众多,教育部官方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在华留学生中有62442人来自韩国,远高于其他国家;同时,韩国留学生“是……的”句的偏误情况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所统计的“是……的”错句中,韩国学习者的错误率最高,约占34.7%。因此,选择韩国留学生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有语料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获得等级证书并且作文分数≥60分的韩国留学生的作文进行检索,共得到“是……的”错句269例。从结构形式(是否符合上文S1-S8句式)和功能(是否具有“是……的”Ⅰ或Ⅱ的功能)角度对这些错句进行分析,发现有105例属于表判断的“是+的”字结构(“是”字句)错误用例,如“*我认为不挨饿是第一位”,这些错句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所以最终用于分析的“是……的”错句共164例,其中包含了缺省偏误、混用、错序和误用4种偏误类型。从表1可以看出,“是……的”Ⅱ的偏误数量要明显多于“是……的”Ⅰ,这表明韩国留学生对于“是……的”Ⅰ的习得情况较好。

表1 两类“是……的”句偏误类型及数量

(二) 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1. 缺省偏误

缺省偏误指“是……的”结构中缺少“是”或缺少“的”的错误,如例(6)。这是所检索到的最主要的偏误类型,约占到全部偏误用例的92.1%。

(6) a.*这种方法我在经历中体会到的。(“是……的”Ⅰ中缺少“是”)

b.*健康不能用金钱代替的。(“是……的”Ⅱ中缺少“是”)

c.*我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是几年前成家。(“是……的”Ⅰ缺少“的”)

d.*因为我们是应该互相帮助。(“是……的”Ⅱ缺少“的”)

如上文所述,在表达传信功能的“是……的”句中,“是”是焦点标记,主要标示说话人想要强调和确认的语义焦点,如果省略,会使语义焦点不明确。例(6a)是“是……的”Ⅰ句,动词“体会”前有多个语义成分,省略“是”使句子在话语功能上产生歧义,即说话者既有可能强调的是动作的施事“我”(如“这种方法是我在经历中体会到的”),也有可能强调的是动作的方式“通过经历体会到”(如“这种方法我是在经历中体会到的”)。例(6b)是“是……的”Ⅱ句,说话人应该只对由“是”强调的“不能用金钱代替”这一命题进行确认,但由于“是”的缺省,使“的”所肯定的命题范围扩大为整个句子。例(6c)和例(6d)分别为两种“是……的”结构缺少“的”的偏误。在这两句中,“是”已经标明了说话人想要强调和确认的信息,但由于没有传信标记“的”,句子无法表达出确认的语气和说话人主观肯定的态度,所以不符合语感。

2. 混用

混用偏误主要是“的”与“了”的混用,即在用“的”的位置使用了“了”。这种偏误只在“是……的”Ⅰ句中出现,如例(7)。

(7)*我是在韩国忠北大学毕业了。

在现代汉语中,“是……的”Ⅰ句与句尾带“了”的句子在句法时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是……的”Ⅰ主要是对已然事情进行陈述,动作行为已在过去发生或完成;而在句尾带“了”的句子中,“了”是典型的完成体标记,使整个句子也具有过去时态。这可能导致了韩国留学生在陈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习惯使用“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主要不表过去时制的“是……的”Ⅱ句中没有发现韩国留学生“了”与“的”混用的错误用例。

然而,“是……的”Ⅰ句与“了”字句在话语功能上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了”作为时体手段的句子中,动作行为是句子的语义焦点,如“我在韩国忠北大学毕业了”,“毕业”是要作为新信息传递给听话人的,在这种情况下“了”与焦点标记“是”不能共现,否则句子会出现两个焦点成分;而在“是……的”Ⅰ句中,动作行为是旧信息,动作行为前由“是”标记的语义焦点才是说话人想要强调的新信息。其次,“是……的”Ⅰ句通过传信标记“的”要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已然事件的一种确信态度;而“了”字句多为对某个事件进行报道,目的在于告诉听话人发生了什么。所以在例(7)这种表达传信功能的句子中应该用“的”,而不用“了”。因此我们认为,一些韩国留学生出现“的”与“了”混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二者的话语功能区分不清。

3. 错序

错序仅有4例,都出现在功能上属于“是……的”Ⅱ的“主语+是+能愿动词+动词+的”(S5)句式中,其中3例是“是”与能愿动词的位置颠倒,如例(8),例(9)则是“是”与否定词“不”的位置颠倒。

(8)*穿的,住的问题在解决吃的问题之后,可以是考虑的。

(9)*但是世上呢,不是能一个人生活的。

在“是……的”Ⅱ中,焦点标记“是”所强调和确认的是“是”与“的”之间的整个命题。“是+能愿动词+动词+的”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主观意愿,这种主观意愿通过能愿动词得到体现,所以能愿动词必须处于“是”强调和确认的范围之内,例(8)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穿的,住的问题在解决吃的问题之后,是可以考虑的”。在例(9)中,写作者想表达的是对一个否定命题“不能一个人生活”的主观确信态度,所以否定词“不”也应该出现在“是”后,以使整个否定命题得到焦点标记“是”的强调和确认。

4. 误用

误用有4例,都是在应该使用“是”字句的时候使用了“是……的”Ⅱ句,如例(10)。

(10)*我最好的朋友是李小龙,他是那么帅的。

“是……的”句是表传信功能的结构,主要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情或命题的强调和确认,“是”是焦点标记。而表判断的“是”字句的作用是根据主语的所属、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来源、用途等特点来说明主语的类别,“是”是动词[10]58。例(10)中的“是”主要是对主语“李小龙”“帅”进行说明,属于判断动词,所以应为“是”字句,正确的表达为“他是那么帅”。

三、 结语

本研究从话语功能的角度对韩国留学生作文写作中“是……的”句使用时的偏误成因进行了探讨。我们首先分析认为,学界所区分的两类“是……的”句都是表达传信功能的结构,其中“是”是焦点标记,强调说话人想要确认的信息,可以是“是”与“的”之间的某个成分(“是……的”Ⅰ),也可以是整个命题(“是……的”Ⅱ),“的”是传信标记,含有确认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件的主观确信态度。

韩国留学生使用“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缺省、混用、错序和错用四种类型,根据对偏误类型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各种偏误的原因都与“是……的”句的话语功能相关;其次,在各类偏误中,缺省偏误占了绝大比例,这表明对于“是……的”句话语功能的学习,尤其要着重掌握“是”与“的”的功能,事实上,“是……的”句的话语功能正是通过“是”与“的”得到体现;第三,总体上“是……的”Ⅰ的偏误要明显少于“是……的”Ⅱ,表明韩国留学生对于“是……的”Ⅰ的话语功能掌握得较好。最后,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本体知识的研究与讲授不能忽视,就“是……的”句习得而言,应加强该结构话语功能方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崔立斌.日本学生汉语学习的语法错误分析与汉日语言对比[J].语言文字应用, 2001(4): 20-24.

[2]石慧敏, 谢福.外国留学生“是……的”句的偏误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 2008(1): 38-46.

[3]谢福.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是……的”句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2): 17-24.

[4]石定栩.理论语法与汉语教学——从“是”的句法功能谈起[J].世界汉语教学, 2003(2): 5-12.

[5]李讷, 安珊笛, 张伯江.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中国语文, 1998(2).

[6]王光全. 过去完成体标记“的”在对话语体中的使用条件[J].语言研究, 2003(4).

[7]田泉.“是”、“的”合用及单用非句法功能初探[J].汉语学习, 1996(5): 29-32.

[8]袁毓林.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 2003(1).

[9]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 1995(4): 279-288.

[10]赵淑华.关于“是……的”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79(1).

[11]熊仲儒.“是……的”的构件分析[J].中国语文, 2007(4): 321-330.

赵鸣(1981-),女,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An Error Analysis of Sentences with Chinese "shi...de" Made

by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Discourse Functions

LIU Tao1, ZHAO Ming2

(1. School of Linguistic Science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9, China;

2. School of Liberal Art, Law &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The sentences with Chinese "shi...de" are important sentence structures. But they are not easy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in their acquisition of Chinese as a seond language. The current study,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SK (Hanyu Shuiping Kaoshi) Composition Corpus, examines errors made by Korean foreign students in their use of "shi...de". The results show there are four error types in their sentences with "shi...de": omission, mixing, misordering and misus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with "shi...de", the paper explains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Keywords:"shi...de"; error; acquisition; focus; evidentiality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3-0106-05

作者简介:刘涛(1980-),男,博士,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偏误焦点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焦点
语言与语义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焦点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