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核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锦赛、世运会三人操竞争态势

2016-01-29张中印周燕秦勇马凌波熊德良陶乐曹婷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

张中印, 周燕,秦勇,马凌波, 熊德良,陶乐,曹婷玉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3.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10014;4.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体育组,上海 200241)



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核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锦赛、世运会三人操竞争态势

张中印1,2, 周燕1,2,秦勇3,马凌波4, 熊德良1,2,陶乐1,2,曹婷玉1,2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3.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10014;4.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体育组,上海200241)

摘要:执行2013-2016周期新规则后,竞技健美操强队在难度、完成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艺术价值成为左右比赛结果的首因。论文基于2010、2012、2014三届世锦赛及2013年世界运动会三人操前三名成套动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成套编排核心内容操化动作、主体内容等进行分析,客观、准确把握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核心内容的发展路线,为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提供指导。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核心影响因素

研究方向:体操、健美操、啦啦操教学与训练

竞技健美操是我国非奥运优势项目,在上两个周期中几乎包揽了所有世界大赛六人操的冠军,但在此历程中,三人操却因为艺术分偏低的劣势而一直屈居亚军,直到2010年第11届健美操世锦赛,中国健美操队取得历史性突破,首获三人操世界冠军,并在第13届世锦赛及2013年世界运动会上成功卫冕。但在2014年第13届世锦赛上,却与金牌失之交臂。与上一周期主要依靠难度、完成取胜不同,2013周期在国际体联“高艺术、低完成”的评分引导下,在有女性参加时难度系数降低的情况下(难度系数由1.9降至1.85),在各国运动员竞技能力趋于平衡的前提下,难度、完成竞争空间逐渐缩小,艺术分成为决胜的关键因素。中国队三人操冠军成套艺术编排优势支撑点在哪里?亚军成套动作艺术编排又有哪些不足?论文对3届世锦赛、1届世运会三人操前3名成套艺术价值核心内容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捕捉艺术价值核心内容的竞争态势,期冀探究制胜规律,有效促进、提升竞技健美操艺术编排的竞争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11(2010年)、12(2012年)、13(2014年)届健美操世锦赛,2013年世运会三人操决赛前三名成套操化动作、主体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工具中检索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读FIG2013版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录像分析法

分析3届世锦赛及1届世运会三人操前三名比赛视频,并统计艺术价值核心内容相关技术数据。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Excel表格对各项指标进行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为论文数据来源提供保障。

1.2.4专家访谈法

就论文研究内容对健美操国家队教练员、国际级裁判员、健美操研究领域教授等专家进行访谈,为论文论据提供借鉴,访谈专家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访谈专家情况统计 (N=10)

注:10人中有4人为教授、3人为副教授、3人为FIG教练员学院高级教练员、4人为世界冠军。

2结果与分析

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健美操评分规则中将竞技健美操评分内容分为裁判长、难度、完成及艺术,其中艺术评判要素包括如下五个方面,见表2:

表2 成套动作艺术评判要素及分值分配

注:表格内容摘自《FIG2013-2016健美操评分规则》,有所调整。

对于高水平运动队,尤其是登上世锦赛领奖台的运动队来说,第1、4、5条内容是基础,2、3条内容对教练员的编排能力、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最具挑战性,这两条也是艺术裁判评分时拉开差距的“杀手锏”。因此,结合专家访谈意见,论文将第2、3条内容作为艺术价值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

2.1 艺术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在2009-2012周期的10、11、12届世锦赛成绩中,艺术分与最后得分均有显著相关性,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这三次比赛的完成分、难度分均与最后得分成非常显著性相关,对结果的影响更大;在2013-2016周期的两场比赛中,艺术分与最后得分的高度显著性相关显示了其对最后成绩影响的不可撼动性,表明了这个周期艺术分的重要性;另外,图1也显示了从09周期步入13周期,三人操前八名完成、难度平均分呈下降趋势,而艺术分却逐渐走高,也显示了艺术分在运动员最后得分中比例的提升。

表3 五场比赛三人操前八名艺术分、完成分、难度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性

注:*表示p<0.05,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p<0.01,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另为了提高数据可信度,将2008年第十届世锦赛纳入研究。

图1 五场比赛艺术、完成、难度平均分走势

2.2 操化动作创编分析

操化动作是指运动员在音乐伴奏下,以健美操基本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的形式,伴随音乐节奏,创造出动感的、有节奏的、连续的、高低不同强度的一连串动作。操化动作作为健美操项目的本质特征,在本周期的艺术评判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打分过程中,裁判员主要评判操化动作的数量、均衡性、强度、复杂性和创新性,这其中第3-5点在高水平赛事中是裁判员评判的重要内容。所谓强度,主要是指运动员操化动作的速度,动作频率与成套音乐节奏一致或比音乐节奏快的操化动作被成为强度操化;随着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操化动作复杂性、创新性的创编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在这两个周期中对操化动作艺术价值的评判演变为观赏性、与音乐风格的吻合性,符合这个要求的可以称之为表演性操化,这也体现了体育与艺术的全方位、多维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从这四场比赛操化动作统计的数据(表4、5、6、7)来看,中国队组合操化、表演性操化及强度操化的数量均不落下风甚至占据一定优势,这也是中国队的艺术分能一直高居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第11届世锦赛的法国队、第12届世锦赛的罗马尼亚队,两个统计指标均远落后于其他队,他们在这两场比赛中完成分、难度分紧咬他国甚至稍领先,但最终均因艺术分的巨大劣势而被拉开,这其中操化动作的不足起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韩国队在第12届、13届世锦赛中,操化动作总数、组合操化数量均处劣势,但因其操化动作风格与音乐风格及节奏、成套故事情节极其吻合,操化动作动感、时尚,且融入了街舞元素,耳目一新的操化形式令人侧目,充分调动了现场气氛,这也是韩国队难度、完成远不如中、罗、法等国家,与4-8名相比也只旗鼓相当,却能屡次站上领奖台甚至夺冠的重要原因。对于2013世运会获得季军的的俄罗斯队,因其操化动作完成质量和一致性差,导致操化动作评分条款及艺术表现力条款(第一个内容就是动作质量)大大折扣。

表4 第11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操化动作统计

表5 第12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操化动作统计

注:本届比赛中、韩总分均为23.000,依据国际体联技术规程名次并列。

表6 2013世运会三人操前三名操化动作统计

表7 第13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操化动作统计

随着体育与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利用四肢、躯干、身体角度的变化,快速、动感地将传统操化动作演绎成与音乐风格、故事情节相匹配的“舞蹈操化”,完美表现出音乐的主题、旋律、气氛,是操化动作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不过这在另一方面也对音乐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主体内容创编分析

主体内容评判的标准是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流畅性,评判的元素包括过渡与连接、托举、动力性配合等三个内容。2009-2012周期的评分规则并未对技巧动作作出界定,因此被视为过渡连接动作;新周期评分规则对技巧动作的概念、分类、使用数量及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故在分析时予以分开。另外,上述前3“性”主要是针对评判的三类元素,而流畅性则是针对整个成套动作。

2.3.1过渡与连接动作创编分析

过渡与连接动作是指动作与动作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动作,也可以是空中及地面转换或是移动路线。过渡与连接动作必须动感、平滑、流畅地将三个空间(地面、站立、腾空)的使用穿插在一起。弓步或单膝跪这些基本的动作称为非技术性过渡连接;翻身起、技巧动作或类似难度形态的动作称为技术性过渡连接,此类动作能够很好地体现成套动作的创新性、多样性及运动员的能力。

在第11(如图2)、13届世锦赛和2013年世运会中,中国队技术性过渡连接动作数量分别为5、5、5个,优于第二名的3、4、4个,以及第三名的1、4、1个;但在第13届世锦赛中(如图3)却落后于罗马尼亚,也被韩国队赶上,失去了在这个艺术价值上的优势。另外中国队在前三场获得冠军的比赛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总数与三届比赛二、三名的总数相比呈如下态势:

图2 第11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过渡连接技术统计

图3 第13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过渡连接技术统计

如图4所示,三组数据交叉混乱,虽然技术性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与名次完全吻合,但技术性及非技术性动作的总数却与名次无甚关联。因技术性过渡与连接动作在空间转换、方向变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需要运动员具备扎实的体操或艺术体操基础,且需要耗费远高于非技术性过渡与连接动作的体能,中国队运动员借助扎实的体操功底一向在技术性过渡与连接动作中胜人一筹,但在2014年的第十三届世锦赛中因顾及体能不足在编排时有所保留,未能守住优势留下遗憾。

2.3.2配合动作创编分析

配合动作是指两名或多名运动员在地面上完成动作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际体联评分规则中称之为“Physical Interactions”。但随着项目的发展,裁判员在评判时一般将配合动作分为动力性配合、表演性配合,动力性配合一般是指运动员通过身体某个部位的接触来达到配合的目的,表演性配合可以有但也可以没有身体接触,强调的是运动员眼神、姿态、动作关联性及表演性。对于动作效果,访谈专家一致认为传统的动力性配合虽仍可以表现场上运动员的相互关系,但表演性配合除了发挥此功能,还可以诠释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心灵和思想的感应及相互之间的默契,在艺术表现力上要远优于动力性配合。

图4 前三场比赛中国队与二、三名过渡连接动作总数统计

在2009-2012周期,业内对表演性配合的概念尚不清晰,中国队在11届世锦赛中的表演性配合一鸣惊人,引领了配合动作发展的趋势,博得技委会和裁判组青睐;同样是冠军,但在12届世锦赛中却被季军罗马尼亚队赶上,被并列冠军的韩国队远远落在身后(如图5)。

图5 第11、12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配合动作技术统计

而在新周期,中国队在表演性配合这个艺术元素上优势全无甚至处于落后态势,尤其是在第13届世锦赛中,如图6所示,无论是在表演性配合数量还是配合总数上,都已远远落后于韩国和罗马尼亚,从专家访谈结果来看,中国队表演性配合动作的缺失与艺术分最终落后于罗马尼亚有重要干系。

图6 2013世运会、十三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配合动作技术统计

2.3.3托举动作创编分析

所谓托举,是指一名或多名运动员被其同伴托离地面,并在空中完成清晰的动作。上一周期要求成套动作中必须完成3个托举,而在本周期因为成套动作时间的缩短而减少至2个。

托举动作中的空间变化是体现该动作复杂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指标。空间变化的层次、幅度、次数能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多空间是指动作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穿梭于高、中、低三个空间层次中的动作。竞技健美操的托举动作可以是在各空间层次内绕三个物理轴的转动,也可以是在单一层面上的平动,显而易见,前一种托举动作更难、更具观赏性、艺术价值更高。具体到动作形态上,就是尖子运动员在身体某些部位与底座相接触的前提下完成空翻、旋、踢劈腿、摆动等动作。因此,论文在进行研究时,统计的是托举动作的空翻数量、转体数量、动作类型等要素;此外,底座与尖子身体接触的次数、接触部位也决定了该动作的刺激性、观赏性。

表8 第12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托举动作技术统计

表9 第13届世锦赛三人操前三名托举动作技术统计

注:表中“翻”指人体绕冠状轴发生的前或后空翻,“转”指身体绕垂直轴发生的旋;身体接触次数指底座接触尖子,尖子撑底座不算。

2.3.3.1托举动作总体分析

从表8、9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队两届世锦赛中托举动作的翻、转次数及动作类型都占据一定优势,且完成高难动作时身体接触次数并不是最多,这与中国队运动员均为高水平体操、武术运动员转项密切相关,这是中国队最大优势,而托举动作的创编历来都是中国队的强项。

2.3.3.2托举动作类型分析

在2013年世运会及2014年世锦赛中,罗马尼亚队均有一个托举未做翻转动作,而是发挥女性运动员特征,在空中完成踢劈腿类动作,即不会暴露女运动员能力不足的缺点,还能充分展示其柔美特性;中国队在这两次比赛中均有一个托举动作的上法是尖子完成“踺子”动作后腾空,绝无仅有。

从统计数据和专家访谈结果来看,托举动作中,尖子运动员在完成空中动作时一定要根据性别特征、运动能力特长,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运动员的技巧特征、柔韧特征等。但在编排中一定要流畅、巧妙,各种动作类型要快速转换。另外,四届比赛12套动作中仅有法国队、俄罗斯队分别出现过一次空中静止动作,静止高难动作虽能体现运动员能力,但危险性大、观赏性差,从体能分配角度来看也得不偿失。

另外从托举动作的下法及结束动作来看,各队下法多为空翻、旋类下法,落地后快速连接滚翻动作、手翻动作或表演造型,连接非常巧妙。

2.3.3.3托举动作情境分析

韩国队托举动作虽在难度上不及中国,但编排总能别出心裁,在第12届世锦赛中,其两个动作一次是模仿猴子登高望远,一次模仿老式轮船用脚蹬桨的动作,与《加勒比海盗》的主题音乐、成套动作的故事情节非常贴切,艺术表现力扶摇直上;在第13届世锦赛中,韩国队的托举动作难度与中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仍然发挥其创编特点,在托举中融入故事情节。

综上所述,托举动作可谓中国三人操一贯优势,若要在艺术价值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可在保证动作难度的前提下效仿韩国队,融入情景动作、艺术元素,使动作更具观赏性、表演性。

2.3.4成套动作流畅性分析

成套中所有动作连接自然、流畅,没有任何停顿,这是一套高质量套路的基本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停顿,是为了准备下一个动作,或因完成上一个动作后重心不稳,或为了等待音乐节奏,但都是成套编排缺陷或运动员能力不足的体现,在表演中每出现一次都要被艺术裁判员扣0.1分。在成套动作中,C组“跳与跃”类难度因需要运动员完成腾空动作及落地,维持身体平衡难度最大,故C组难度停顿次数一般作为衡量成套动作编排流畅性及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

图7 中国、罗马尼亚四次比赛停顿次数统计

以四次比赛全部进入前三名的中国、罗马尼亚队为例,如图7,非C组难度停顿次数、C组难度停顿次数及停顿总数方面,中国队全面处于下风。这不但是中国队三人操的不足,也是国内基层健美操运动的通病。

2.4 技巧动作分析

技巧类动作在上一周期属于违例动作,但因规则的不完善,并未限制使用;在本周期中,考虑到项目特征和运动员安全,规则要求成套最多使用2个技巧,且不允许技巧的串联、不允许超过或小于360°的空翻、不允许空翻时加转体。

技巧动作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表演性,故很多教练员编排动作时会将其纳入其中,但不恰当的技巧编排虽可展示运动员能力,但却极大地破坏了成套动作的整体性、流畅性,完成质量不高的技巧动作还要被完成裁判减分。

如表10、11所示,中国队、罗马尼亚队在两场比赛中均用满2个份额,而且在编排时均考虑将其融入配合、过渡连接或托举等动作中,连贯性、观赏性很强。韩国队在第13届世锦赛中,一名运动员完成后手翻,另两名运动员同时完成侧空翻动作,虽具备一定难度,也可展现运动员的能力,但该动作前后无任何串连动作,也未融入表演性配合或过渡连接,前后各有停顿,无任何艺术性可言。

表10 2013年世运会技巧动作技术统计

表11 第13届世锦赛技巧动作技术统计

注:2013年世运会中俄罗斯成套中没有技巧动作。

不过若从时间角度考虑,运动员也可同时完成两个不同类型技巧动作,但需将其与过渡与连接、配合动作巧妙衔接,使技巧动作的编排更为自然、流畅、有效。

3结论与建议

3.1与上一周期相比,新周期国际大赛中三人操艺术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性比完成分、难度分更为显著,且艺术分占总分的比重也有所上升。

3.2表演性操化、强度操化的创编对提升操化动作艺术价值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成套动作音乐风格,在操化中融入时尚舞蹈元素,是操化动作的发展趋势。

3.2高难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可以大幅提升成套动作艺术价值,但对运动员的能力、体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队三人操在第13届世锦赛中,此类动作的编排有所欠缺。

3.4表演性配合的创编是配合动作发展的趋势。中国队在此类动作的编排上由优转劣,在最近一次的比赛中已被韩国、罗马尼亚远远超越。

3.5根据运动员特征,在托举动作中充分发挥各种动作类型特点,上法、下法动作快速结合过渡与连接动作、表演性配合动作或技巧动作,可大幅提升主体内容的艺术价

3.6成套动作中停顿的次数,尤其是C组动作停顿次数,对成套动作的流畅性、艺术性影响很大,中国队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C组动作的稳定性。

3.7技巧动作的巧妙创编对提升成套动作艺术性至关重要。运动员同时完成、分别完成2个技巧动作均可,但一定要考虑到多种主体内容的巧妙、合理衔接。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竞技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2009-2012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S].国际体操联合会,2008

[3] 2013-2016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S].国际体操联合会,2012

[4] 徐中秋,黎健冰.从国际健美操规则变化剖析世界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61-365

[5] 秦勇.第9-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6] 李育林,陈敏.新周期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的艺术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2009,30(6):53-56

[7] 周建社,张利芳.竞技健美操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创新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129-131

Analysis on Core Influence Factor of Aerobic Gymnastics Artistic Merit——Based on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WC and WG Trio

ZHANG Zhong-yin1,2,ZHOU Yan1,2,QIN Yong3,MA Ling-bo4,XIONG De-liang1,2, TAO Le1,2,CAO Ting-yu1,2

(1.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241, China;

3.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10014,China; 4.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No.2

High School Affiliated ECNU,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After carrying out the Code of Point of new cycle, the element and execution value between high level teams of aerobics are narrowed, while artistic value became the first factor that determined the final score. Based on 2010,2012,2014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2013 World Game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video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analyzed the core factories of AMP and general conten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artistic core contents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hen supporting the guidance for choreography of aerobics.

Key words:Aerobic Gymnastics; Artistic Merit; Core Influence factor

作者简介:张中印(1983-),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08-20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076-05

猜你喜欢

竞技健美操艺术价值
竞技健美操技术动作与配乐编排关联性的研究与讨论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析竞技健美操运动中肌肉放松训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