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开明派散文的“平民化”倾向
——以丰子恺散文为例

2016-01-29李凯云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名作欣赏 2016年8期
关键词:平民化丰子恺平民

⊙李凯云[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论开明派散文的“平民化”倾向
——以丰子恺散文为例

⊙李凯云[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开明派是20世纪20年代围绕在开明书局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以散文创作为主,具有鲜明的“平民化”色彩。丰子恺是其中的代表,通过研究丰子恺散文的创作对象和语言形式可以了解到开明派的“平民”倾向。

关键词:开明派散文平民化丰子恺

自五四新文化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纷呈,开放的文化环境使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激荡起一阵狂飙突进的风潮。对理性秩序的渴望,对自由平等的召唤,使广大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团体流派,从20年代中叶起直到新中国建立,叶圣陶、夏尊、丰子恺、朱自清等人,依托《我们》《立达》《一般》《中学生》等杂志和我们社、立达学会、开明书店等机构,在文化、教育和文学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他们大都生活在吴越江南地区,有着同窗、同事和师生的多重关系,理想追求和文化气质接近,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流派——开明派。

一、聚焦于平民生活

新文化运动之后,开明派追求意志独立和思想自由,关注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专注于人的觉醒和人的健康成长,重视和肯定社会底层劳动者和平民百姓的自身价值。开明派专注于对泥土的依恋,感叹平民质朴的品格,对民众生存状况深感同情,注重与民众的情感和经验交流,他们以一般人自居,将自我放置于平民百姓之中。而其中丰子恺是个浸透了平民趣味的人,他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创作对象,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没有高屋建瓴的说教,而是与平民等肩,侃侃而谈,像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喜怒哀乐发乎性情,率性自然,表达自己对平民生活的热爱和乐此不疲的价值取向。

开明派关注平民普通人的生活,将自己融入到世俗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平民的生活情态,将感觉化主观化的感情通过世俗口语娓娓道来。丰子恺在《谈自己的画》中把自己化为两个人:其一做了这个世界里的一分子,体验现实生活的辛味;另一人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些状态,看到了可惊可喜可悲可哂的种种世间相。①对自己画作的评价透露出他个人的创作倾向来,他化身为俗人,感受世间百相的人情冷暖,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世界,无论他是否沉于琐事俗物,丰子恺的笔触都是直指民间百姓,揭示其或忧或喜或真或伪的百态。

丰子恺的散文中常常描写劳动人民的劳作,对百姓疾苦表示关心同情,欣赏他们与天斗的勇气,用人道主义情怀再现当时社会背景下贫苦人民的生活现状。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劳动人民生存困苦,丰子恺等开明派作家站在与平民一致的角度,表现农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与坚强,用同情和赞赏的眼光传达对劳动者的歌颂。丰子恺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穷人生活的贫苦,贫富差距的悬殊常常令其切齿悲痛。他在《谈自己的画》中写道:“我带着这虚空而寂寥的心,彷徨在十字街头,观看他们所转入的社会……这里没有快活的劳动者,只见锁着眉头的引车者,无衣无食的耕织者,挑着重担的颁白者,挂着白须的行乞者。”②丰子恺深深厌恶这世间的不公平,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穷苦劳动者。《肉腿》作于1934年,农村遭遇大旱,全村不论男女老少均冒着酷暑在河边的水车上踏水,“我设想从天上望下来,这一段运河大约像一条蜈蚣,数百只脚都在那里动,我下船的时候心情的郁郁,到这时候忽然变成了惊奇。这是天地间的一种伟观,这是人与自然的剧战。”③作家被农人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折服,震撼人们的无畏抗争,感叹农人的辛勤劳作。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都会舞女活动的肉腿,一面是奢靡享乐的消遣,一面是与坚韧的穷人们,两相对照,凸显出丰子恺对农人的悲悯和赞美之情,对都市中的浮华喧嚣持不露声色的批判态度,也为这世上的不公平之事义愤填膺。

二、童真中的平民本性

诚然,平民生活中也有诸多的愚昧麻木和虚伪的劣性,尤其是成人,他们带着虚伪的面具行走于光怪陆离的社会潮流之中,在麻木的脸上又涂上厚厚的伪善油彩,时刻为柔弱的心房设上坚硬的篱墙,失却了人最本真的质朴和坦然。在开明派看来,真正的人之本性惟有在儿童的童真童趣方可淋漓尽致,他们将童稚世界的纯洁善良与成人世界进行对比,以此作为启人警醒的镜鉴。

较之于成人社会的虚伪冷漠,儿童的世界则更加纯真自然,他们是一群真诚的人。开明派对童心社会的推崇就是对普通大众身上的道德、规诫枷锁的反抗和挣扎,向往人的天性,追回“真”与“自由”的人格。丰子恺希望用童心来疗救这个满目疮痍充满弊病的社会,他酷爱八指头陀描写儿童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概年既长,物欲避天真。” 丰子恺赞美儿童不为尘世污垢所沾染的纯真自然和完整人格,对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察,他指出:“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④丰子恺笔下的儿童是一群如“小燕子”般调皮的顽童,他们淘气打闹,专横又可爱,是极具生活意味和情趣的真状态。《儿女》中作家详尽刻画了儿女在“我”的案上一通胡闹的行为,他们捣乱原有的秩序,毁坏珍贵的器物,打碎茶壶,甚至会为了一块木头大打出手。丰子恺惟妙惟肖地勾勒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行为,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在宜嗔宜喜的笔调中抒发自己对儿童的赞美和热爱,他甚至会化身为孩子的身份,从孩子的眼中观看世界。《华瞻的日记》中,作家拟构了华瞻的所想所感,孩子们不懂大人们为什么要分成不同的家庭,大家共处一室不是更亲密友爱吗?为什么父亲会甘心让陌生人拿刀在自己的头上切切划划,爸爸不是说打人不好吗?丰子恺深切关爱着儿童的世界,是一位真正懂孩子爱孩子的好父亲,他赞美孩子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具有天赋健全的身手和真朴活跃的元气。丰子恺散文中对儿童世界的景仰之情常与他对成人世界的批判结合在一起,“大人们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⑤。他提倡用儿童的纯真之心来医治成人社会中的不公不真不善作为,用童心拯救世界。

三、平民化的语言

开明派散文推崇平民的描写,要求创作中要有浓郁的生活味,展现出自然平近的文学风格,通俗易懂又情趣盎然。在五四时期,开明派积极参加了文白之争和大众语的讨论,将大众化语言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通过简俗易懂的文字传达多变活泼的生活感受。丰子恺运用闲适的笔调,自然无饰的语言,平白浅近的口语,为新文学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本,从而更加体现出开明派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文学主张。“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忽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⑥在散文《儿女》的开篇中,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极具生活韵味的词语,“小燕子似的”给读者带来一股灵动活泼的生命冲击力,不着痕迹地透露出父亲对子女的喜爱,而“押送”“拖出”“载上”“关进”这一串简单粗暴的动词显示了自己行为的残忍,对孩子的伤害,具有深深的懊恼之情,语言俚俗易懂,毫无做作而情意全出。在《楼板》一文中,作者看到六神菩萨和香烛的上方是楼板,而楼板的上面是放置马桶的地方,认为这是相犯的,就责问母亲,母亲用一个“呸”字批掉了“我”的责问,一个“呸”字将母亲不屑、嗔怒的神态全然展现出来,生动传神。丰子恺的作品并非是独坐自吟的产物,而是试图与读者沟通交流的谈话,抛却一本正经的说教,如老友般与读者侃侃而谈,生活口语俯拾即是,情感直白坦率。《给我的孩子们》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开篇即“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之后又多次以“孩子们!”“我的孩子们!”作为段落开头,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一样,推心置腹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将自己对子女们的珍爱和对儿童的赞美传达出来。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一遍遍采用“记得去春有一天”“记得有一天”“记得去年有一天”这种叙述性话语和读者一同对阿宝的童年进行回顾,处处流露出父亲对子女的疼惜之意,生活味十足,读来津津有味,情感饱满。

丰子恺是一个浸透了平民趣味的人,他的作品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展现普通大众的劳作之美,批判成人生活中的伪饰造作,赞扬儿童的纯真善良。同时运用日常口语,如与读者促膝畅谈,娓娓道来,极具平民的生活气息。而丰子恺的这些文学特点也是20年代开明派同仁的共同价值选择,通过对丰子恺的散文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开明派鲜明的平民化文学倾向。

①②丰子恺:《缘缘堂书丛》,海豚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第368页,第368页。

③⑤丰子恺:《丰子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73页,第29页。

④⑥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开明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25页,第21页。

作者:李凯云,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平民化丰子恺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时代
丰子恺漫画欣赏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