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6-01-28姜丽
姜丽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可以从英语课堂导入、英语情境教学、设计板书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主要谈论初中牛津英语两轮循环教学后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导入;情境;板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十多年的英语教学下来,我通过自己的实践,把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得到了一些教学体验。
一、注重英语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值日报告,开启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如欣赏影片、讲故事、做游戏、配乐诗朗诵等活动。在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轮流准备一个“daily report”,这个值日报告,形式不限,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小短文,也可以是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同时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教学7B的Unit 8 Task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篇关于小动物的短文,讲完后,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这样,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很容易地就导入了Poppy the cat的学习。如果在学生演讲时加点配乐,学生就更感兴趣了。因此课前三分钟的英语小演讲导入课程,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英
语课。
2.运用英语歌曲或简短视频导入新课
个别情况下为了与我们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我们会暂时取消“daily report”,改成英文歌曲或小视频导入新课。初中学生喜欢唱唱跳跳,英语歌曲旋律比较动听,欢快的节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其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言喻的。另外,简短视频情节生动,内容接近生活,自然愉快,而且可以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8 A Natural disasters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小视频,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中关于这些自然灾害单词的学习了。
二、注重英语情境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牛津英语对初中生来说,难点就在语法上,而一般的语法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我在讲授语法知识时,不是从抽象概念开始,而是创设实物情境。如7 A Unit 6中学习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我不是一开口就讲怎样加“s”,怎样加“es”,哪些词是规则变化,哪些词是不规则变化,而是利用本教材的特点,把苹果、牛奶、糖果、西红柿等搬到了课堂上,有了这些物品,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而且很容易在课堂上就掌握了这些单词的拼写和名词单复数的构成规则。有了这些情景实物,学生还掌握了一些特殊词的构成规则,而且记得比较深刻,不容易遗忘。
另外,我经常创设特定的语境,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因此,我充分利用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比如,教学7A Unit 6 Speak up部分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去餐馆就餐和服务员对话的情境,因为这个场景和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学生感觉不难,也愿意动口去说,并且在动口的同时,又复习了语法部分单复数的构成和单词拼写。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把学生从想说英语而又怕说错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了。
三、精心设计板书,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课堂上新颖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往往能给学生很深的印
象,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将文本内容简化,更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
1.巧用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能使所学内容清晰呈现,学生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我在上7 A Unit 8 Reading 时,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服饰比较多,我就采用了表格式进行听力和阅读练习:
有了这张表格,学生的听力练习做得很好,并且在阅读整篇文章时,也简单很多,然后再进行复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掌握整篇课文了。
2.多使用图文板书
图片可以说是板书的调色板,并赋予课堂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图文板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将文字、符号、简笔画以及图片等巧妙组合,做到形式多样、协调匀称、布局合理,给人以和谐的美感。记得教学7 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 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位词,我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状况,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简单地画出了超市、书店、银行,并用箭头符号表示左右方向,利用这样的图形,我再反复让学生去表述。这样,学生很直观而且很顺利地学好了这个单元的每一节课。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反思,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创造性地应用到英语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生,王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技巧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04).
[2]刘海贺.注重言语实践教学应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