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6-01-28马书平
马书平
摘 要:解决数学问题时会有多种情况,常将它们进行分类,列举了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几种分类形式,每个分类形式都列举了案例,对照案例进行分析指导,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分类思想;中学数学;应用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有多种思路和方法,对尽可能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求得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先是逐步求解,进而综合求解,这种方法就是分类讨论法。这种方法逻辑性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中数学思想。下面重点介绍几类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分类思想的应用。
一、由绝对值引起的分类讨论
绝对值的相关问题,采用分类讨论,最常用的方法是零点讨论分类,并去绝对值号解答。
例:代数式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分析:1.本题中的a,b皆不能为0。
2.绝对值包含有未知数,而且没有给出取值范围,那么就要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别讨论,将所有情况分类讨论,从而得出答案。
二、由不等式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解不等式≥x。
这种无理不等式,首先需要去根号,然后转化为有理不等式,那么根据不等式的原理,当两边同时为正的时候,不等号方向不会改变。那么据此分析此题的运算分类方法,并对x的取值进行分类。
三、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Sn,前n+1项之和为Sn+1,公比q>0,令Tn=,求Tn。
分析:对于这类问题的计算,要根据q进行分析,分q为1或者q不为1两种情况。
当q=1时,Sn=na1;当q≠1时,Sn=。
另外,由于当q<1时,qn=0,而已知条件中q>0,
故还需对q再次分类讨论。
四、由排列组合问题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如,某车间里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4人只能做车工,有3人只能做钳工,其余的人两种工作都会。那么如果选择其中6人,并且保证车工和钳工人数一样,都是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种方案。
如果先考虑钳工的选择方案,根据题意可得一共有C36种选
法。但是这样选择的话,并不确定所选人员中有几人是车钳工都可以做的,那么也就不清楚剩下的人中有几个人会做车工,所以车工的人员选择就不能确定。同理,如果先考虑车工,那么钳工的选择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此,需要我们针对两种工作都能做的工人进行分类讨论。
(1)选出的6人中都只会做一种工作;(2)选出的6人中包含1名两种工作都会的;
(3)选出的6人中含2名两种工作都会的;(4)选出的6人中含有3名两种工作都会的。
五、由大小关系引起的分类讨论
大小关系在数学中最常见,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以大小关系为基础进而演化出来的。因此在进行分类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涉及其中的参变数。
例:已知集合A={x|x2-(2a+1)x+a2+a-2≤0},B={x|x2-x-2<0},求A∩B。
分析:集合B易求,集合A中含有参数a,既要考查不等式是否有解及解的情况,又要考查A与B的交集。
六、由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引起的讨论
例:已知直线经过点(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这条直线方程。
很多学生做题出错,往往是不会审题,看完题目就设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然后带入数值求解,但是很多学生可能会忽略这种方程式的条件限制。即,直线在两坐标轴上有截距且不为零。而再看本题,题干中提到了截距相等,那么都为0这种结果很多学生就忽略了。所以如果正规解答,要分类讨论。
七、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设k∈R,方程(8-k)x2+(k-4)y2=(8-k)(k-4)表示什么曲线?
分析:容易想到把方程变形为=1,但这种变形需要k≠4,且k≠8,而且k-4与8-k的正负会引起曲线类型的不同,因此对k∈(-∞,+∞)要进行分类:k∈(-∞,4),k=4,k∈(4,8),k=8,k∈(8,+∞),又注意到k-4=8-k>0与k-4≠8-k(k-4>0且8-k>0)表示的曲线是不一样的,因此还应有一个“分界点”,即k=6,故恰当的分类为(-∞,4),4,(4,6),6,(6,8),8,(8,+∞)。
总之,分类讨论这种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好利用分类讨论,不仅可以总结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为解决其他问题打下思维基础。在解题过程中,巧妙利用分类方法,可以保证结果正确合理。但是也不能盲目套用,还是要根据题目有的放矢地选择解题方法。在普遍性中关注特殊,在特殊中归纳普遍,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薛金星.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学祁.整体方法[M].大象出版社,1999.
[3]苗大勇.分类讨论思想在高考中的体现[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4(04).
[4]郭可银.谈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5(04).
[5]孔德刚.分类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5.
[6]龙志明.高考中的分类讨论思想[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5(0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