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问题探讨
2016-01-28朱文秀郭自辉
朱文秀 郭自辉
摘 要: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在设计上必须要重视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对传统高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保证数学作业设计的合理性,还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一、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传统数学作业的设计强调的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技能”。这就造成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单方面增加课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企图通过“量”的练习来实现“质”的提升。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理念可以说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完成大量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不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2)传统的课后作业的设计忽略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性。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造成作业设计上的不合理。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的布置又超出了他们学习能力之外,难以完成。这样无疑中影响了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效果,不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索
1.按照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来设计差异性的作业
所谓“差异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合理的作业设计方案。教师在进行差异性的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那些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的设计要重点强调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技能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则需要采取发散性的设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来进行解题,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对于班级中占据绝大多数的一般学生而言,教师必须综合考虑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比如,可以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之前学过的数学理论和知识,结合新学的知识点来实现数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2.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传统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数量多、枯燥乏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课后作业的新鲜和有趣,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设计出合理的课后作业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对数学习题的解题热情。这种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不但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选择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针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择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对数学教材中的部分课后习题进行加工或调整,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能力。借助这类习题,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数学题目,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作业或题目,同学之间开展相互测试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在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来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此外,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数学题目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新平.关于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