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盘育秧不同播种量秧苗素质和产量的比较

2016-01-28姜红平王以荣刘学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对比试验秧盘播种量

马 卉 徐 红 姜红平 唐 洪 王以荣 刘学进

( 1.建湖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 2.建湖县钟庄农业中心,江苏建湖224741; 3.建湖县上冈镇草堰口社区农业中心,江苏建湖224731; 4.建湖县粮棉原种场,江苏建湖224751; 5.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建湖224700)

塑盘育秧不同播种量秧苗素质和产量的比较

马卉1徐红1姜红平2唐洪3王以荣4刘学进5

( 1.建湖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 2.建湖县钟庄农业中心,江苏建湖224741; 3.建湖县上冈镇草堰口社区农业中心,江苏建湖224731; 4.建湖县粮棉原种场,江苏建湖224751; 5.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建湖224700)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机插水稻盘育秧苗个体素质,为大田水稻优质生长积累物质基础,促进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进而增加籽粒产量。本试验从秧盘不同播种量入手,进行秧苗苗体素质、大田生长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对比试验,从而优选出具有应用前景的播种量范围。

关键词:秧盘;播种量;群体质量;产量;对比试验;优选

收稿日期:2014-11-12

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课题资助,编号: 2011BAD16B03。

作者简介:马卉( 1982-),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播种量与秧苗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机插水稻盘育秧苗个体素质,为大田水稻优质生长积累物质基础,促进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进而增加籽粒产量。我们进行秧盘不同播种量试验,对秧苗苗体素质、大田生长群体质量和产量进行比较,从而优选出具有应用前景的播种量范围。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近湖镇小农场内,供试土壤类型为里下河地区建湖境内浅位勤泥土,耕层土壤养分:有机质30.3 g/kg、全氮20.1 g/kg、有效磷11.7 mg/kg、速效钾158.5 mg/kg,前茬为小麦。

供试品种为淮稻5号,种子发芽率85%,抗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试验设计每个秧盘播干种70 g、90 g、110 g、130 g、150 g和17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大田试验重复2次,计12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人工拉绳定穴模拟机插,栽插密度30 cm×12.6 cm,26.4万穴/hm2,处理间与重复间密度均一致。

5月29日播种,采用塑盘旱育秧,秧盘规格28 cm×58 cm,6月21日人工拉绳定穴模拟机插,栽时叶龄3.7叶。

2 考察测定项目

单位面积成苗数:于播后10~15 d在每个处理中切取10 cm×10 cm板面的秧苗2块,考察每平方厘米苗数。

秧苗形态指标:于播后10~15 d在每个处理中切取8 cm×8 cm秧块1个,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测定株高和茎基粗度(离分蘖节2 cm处的苗粗度)。

秧苗发根力:于播后10~15 d切取10 cm× 10 cm秧块1个,洗去根部土壤,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计数种子根数。

缺穴率:每处理分别备育一盘秧苗,测定缺穴率(即机插漏插率)。

3 结果与分析

3.1秧苗综合素质

据6月15日考查,秧苗株高、叶龄、根系和茎粗等指标不同播种量间差异明显,播种量为70 g/盘和90 g/盘的百株鲜重、茎基部粗度及单株根量等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播种量150 g/盘和170 g/盘间差异显著。但其苗数少、盘根差,秧苗不成块,不利于起秧、卷秧和运秧,尤以前者最甚,不适于机插。播种量为150 g/盘和170 g/盘的百株鲜重、茎基部粗度偏低,尤以后者明显不及其它播种量,苗体细弱,个体素质差,不利于机插后返青活棵,影响群体起点质量,对于培育健壮个体、高效优质群体的难度增大。播种量≤130 g/盘的茎基部粗度、单株鲜重及单株根量间无明显差异,但较150 g/盘和170 g/盘播种量间差异明显。也就是说,播种量达150 g/盘时,秧苗个体素质下降明显。从秧苗个体综合素质和盘根而言,110~130 g/盘时较好,130 g/盘时最好(表1)。

表1 不同播种量秧苗素质及栽插效果

3.2单位面积苗数及理论机插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播种量与单位面积成苗数呈正相关,与漏插率呈负相关。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苗数、基本苗增加,而漏插率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因此,播种量大,可以有效降低漏插率,提高栽插质量。

此外,按照水稻定量调控栽培的要求,要获得机插水稻的高产指标,除提高秧苗个体素质外,还需要插足27万穴/hm2左右,每穴3~5苗,基本苗105万~120万/hm2。显然,每盘70 g播种量其基本苗仅为82.2万/hm2,漏插率也偏高,达到19.75%。而在不考虑秧苗个体素质的情况下,当每盘播种量达到110 g及以上时,仅就满足栽插群体数量和减少漏插率是可行的。3.3群体动态

从表2可看出,基本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基本苗数的多少与未来群体动态关系密切,因而,栽后群体发展态势与播种量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从表中看出,各生育期群体总量都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每盘70 g播种量处理高峰苗数472.2万/hm2,但高峰苗成穗率只有72.85%,无效分蘖占27.15%,群体质量不高;每盘170 g播种量的群体,虽然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前,但高峰苗偏多,达522.9万,群体偏大,群体质量也不高;每盘130 g的播种量,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或稍前,高峰苗数490.95万/hm2,群体适中,成穗率最高,达77.75%,群体质量好。

表2 不同播种量群体动态

3.4产量及其构成

每盘130 g播种量的实际产量最高,达10 182 kg/hm2,70 g/盘播种量的最低,为9 544.5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究其增产原因,130 g/盘播种量与每盘70 g、90 g、110 g播种量相比,主要表现为增穗增产,与150 g、170 g播种量相比,主要表现为增粒增产。进一步分析各处理总颖花量,以130 g/盘播种量最高,达40 916.7万/hm2,比每盘70 g、90 g、110 g、150 g、170 g播种量处理分别增加2 552.55万、1 368.75万、416.7万、686.4万、1 815.6万/ hm2,分别增加6.65%、3.46%、1.03%、1.71% 和4.64%,这是130 g/盘播种量比其它处理增产的根本原因(表3)。

4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盘播种量低于110 g,秧苗个体素质优化,但栽后理论群体指标不能达到机插秧高产栽培要求,盘内单位面积苗数少,机械漏插率高,栽插穴数少,基本苗不足。

猜你喜欢

对比试验秧盘播种量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几种农药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对比试验
3种有机肥在葡萄上的对比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