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016-01-28韩翠艳李莉黄海涛王静郭丽娜
韩翠艳,李莉,黄海涛,王静,郭丽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齐齐哈尔 161006)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韩翠艳,李莉*,黄海涛,王静,郭丽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构建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及实施效果,以达到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执业能力;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是齐齐哈尔医学院实施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三导向”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教育就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便成为药学专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针对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学院系统地构建了实验课程体系,以期提高药学学生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1创新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历经百年的中国药学教育也获得了飞速发展[2]。尤其是近些年来,在院校数量及招生规模人均增长很快[3],作为高新技术的医药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与世界接轨,这就需要能够掌握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上基础课程的时候,不清楚它对专业课的作用,上专业课的时候基础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专业与基础课脱节非常严重,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是模模糊糊,待到工作中用到时才会重新整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创新与科研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各学科技能的综合能力、创新与科研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达到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零距离,因此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就势在必行了。近年来,全国各高校也都在探索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4- 8],这些综合实验课程的特点均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后开设的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各学科的综合能力,不足之处是缺乏早期的学科综合培养体系,学科综合的理念没有早期植入学生的认识里,虽然有相关知识的融合、渗透理念[9],但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因此创新药学实验课程体系,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培养专业理念,用专业的视角去学习基础知识,最后又具有药学各学科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以执业能力为导向创新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1创新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学院构建了以学科为体系的特色综合实验课程。以药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为主线,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开设独立的综合实验课;同时,为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将开设的与中药相关的三门实验课程整合为一门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药学学科综合实验课程构建
药学学科综合实验内容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在基础实验课中体现专业的内容,因此,学科的综合实验课均设有2学时的理论教学,重点介绍相关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关系、实验课的内容、课程整合的意义。①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从有机合成的基本技能(药物化学综合实验Ⅰ,Ⅱ)到药物合成的全过程(药物化学综合实验Ⅲ)。②生理学对于阐述药物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从生理学到药理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药物作用机理的理解。③物理化学是药剂学的理论基础课,笔者筛选了与制剂最相关的5个实验项目,作为药剂学综合实验Ⅰ,也称为物理药剂学实验,即差热分析、伪三元相图的制作、表面张力的测定、有效期的预测和溶胶的性质,这几个实验的对象均选择药物制剂及其中间体或辅料,如差热分析测定的是药物制剂中间体——固体分散体,伪三元相图测定的是乳剂,表面张力的测定用来筛选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有效期的预测测定的是药物制剂;每一个实验项目还要体现该种方法在药剂学中如何应用。比如差热分析测定布洛芬固体分散体,还要同时测定载体、药物、载体与药物的物理混合物的差热曲线,通过4条曲线的对比分析,证明固体分散体的形成。这样就在原来很简单的差热分析测定的实验中融入了药剂学研究的思想。药物基本剂型设为药剂学综合实验Ⅱ,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设为药剂学综合实验Ⅲ。④中药是我国的瑰宝,为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一味中药“苦参”,从药用植物的认知(生药学综合实验Ⅰ)到纤维鉴定、理化性质鉴定、含量测定(生药学综合实验Ⅱ)再到苦参碱的提取(生药学综合实验Ⅲ),贯穿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三门课程。
2.2创新设计性实验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构建了药学创新设计实验课程,由3门学科设计性实验课程与1门学科综合的设计实验课程组成,独立开设,构建情况见表2。学科设计实验以实验室现有条件为基础,设计并完成实验,新药研发基本过程设计实验对象选取了经典的药物—阿司匹林,学生对该药物进行合成、原料药分析、制剂、制剂分析、药理作用等进行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研究过程。
表2 药学创新设计实验课程构建
2.3设置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课程体系
药物分析作为药物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正确执行《中国药典》,其相应的工作岗位是药品生产企业等质检科或化验室的QC或QA岗位,这个岗位多年来深受毕业生的青睐,竞争激烈。因此,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0]。为此创新性构建了一门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的实验课——药品检验,整合分析化学实验与药物分析实验,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为内容,本课共126学时,具体构建情况见表3。全部实验项目选择1-2个药物。
表3 药品检验实验课程构建
3改革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一言堂”教学的优点是传播知识的效率高,但缺点是接受知识的效率低[11],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执业能力的目的,笔者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①在综合实验课程中采用全程讨论式教学,即课前预习—课上集中观看实验操作视频—教师强调关键操作—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以实验结果为切入点分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下一个实验课前教师全面总结,至此完成一个讨论教学环节。课堂上以学生操作和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24~30人一组的实验课由2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进行指导并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②在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是全程PBL[12]教学方法,8~10人一组,学生在课前按照设定的问题去查阅资料,课上讨论,课下核查,最终形成实验方案,每一PBL小组可以做2个方案,经教师审核后可进入实验,2人一组操作。学科设计实验在1周内完成,药品研发过程设计实验涉及的每一学科的实验完成后就实验结果进行一次讨论,所有实验结束后再进行一次讨论,整个过程在一个月内完成。③药品检验采用岗位模拟教学法,药品检验课程取消教材,模拟检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即每一次实验课前教师只负责通知实验项目,学生需根据项目名称自己查找药典,翻阅附录,形成实验方案,课上讨论实施,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操作规范对仪器进行校正、操作,取消传统的实验报告测试。依据GLP要求进行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
4改革实验课程体系的考核方式
为促进课程改革,保证教学效果,并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13],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专业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①综合实验与药品检验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100分,期末考试100分。平时成绩的打分项目包括:操作30分、讨论30分、报告30分、其他10分,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再细化标准,如果平时成绩低于60分,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对于综合实验的第一部分,重点考察实验的操作过程,以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其他部分重点考察实验的结果,因为只有标准的操作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期末考试分为两部分,综合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考核50分,主要考察某一实验项目操作的完整与准确性;实验基本理论考核50分,主要考察对实验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这一部分有面试和机考2种形式;药品检验考核分组进行,每组5~7人,抽签决定考核具体内容,考核项目包括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其中鉴别项下以判断并解析IR谱图为主(25分);检查项下以原始记录是否有误,实验结果与真值(教师预试结果)的吻合程度为主(25分);含量测定项下以原始记录是否有误,实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与真值(教师预试结果)的吻合程度为主(50分)。②设计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查阅资料情况、讨论和方案制定情况、实验结果、实验总体完成情况、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的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每一部分分别计分,总分100分。
5创新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的效果
通过3年的尝试,对2010和2011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反应课程整合后明白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明确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熟悉了药品研发过程;讨论式与PBL教学使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大大提高,发现问题和表达能力在不断改善,具有创新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药品检验岗位模拟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药品检验的严谨态度。近3年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及考研院校对学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理解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满意度超过了90%。2014年,学生自主创新项目获批国家、省、院级创新训练项目4项。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笔者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创新了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并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方法,以执业能力为导向努力培养了一批复合型药学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杰,云长海,罗庆东,等.以执业能力为导向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5- 6.
[2]姜远英,黄宝康,柴逸峰,等.中国百年药学教育的历史回顾[J].药学教育,2009,25(5):58- 62.
[3]蔡丽娟,鞠爱华.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6):8-10.
[4]廖晓燕,邱国福,肖玉秀,等.药学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0,26(4):57-58.
[5]高春华,石向群,刘频建,等.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5-97.
[6]雷英杰,丁玫,刘福德.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药学教育,2011,27(2):7-9.
[7]沈报春,赵永娜.药学综合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9):216-217.
[8]孟强,王长远,刘克辛.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22-23.
[9]苑娟,万焱,李晓飞,等.药学相关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与时俱进.药学教育,2011,27(2):48-50.
[10]王蕾,朱玲,杜斌.基于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5):54-56.
[11]梁中贤.高校讨论式教学之哲思[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6):45- 46.
[12]Allareddy V,Havens AM,Howell TH,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assessment tool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s in dental education[J].J.DentEduc,2011,75(5):665- 671.
[13]蔡志奇,沈志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药学教育,2014,30(4):1- 4.
Innovation an Practice of Experimenal Course System Majored in Pharmacy by Professional Ability
HAN Cuiyan,LI li*,HUANG Haitao,WANG Jing,GUO Lina
(SchoolofPharmacy,QiqiharMedicalCollege,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hree-orient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chool of Pharmacy,Qiqihar Medical College,this paper expouds the necessity,construction mode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 reform,innovation ways of the examination,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nnovation of experimenal course system for pharmacy speciality by professional ability,in order to train the compound application type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who the society needs.
Key words:Professional Ability;Pharmaceutical Speciality;Experiment Course System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编号JG2012010708;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编号GJB1214040。
收稿日期:2015- 01-13。*
通信作者:李莉,E-mail:lilianlins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