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对脑血管畸形病治疗的作用探讨
2016-01-28吴云龙辽宁省灯塔市中心医院辽宁灯塔111300
吴云龙(辽宁省灯塔市中心医院,辽宁 灯塔 111300)
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对脑血管畸形病治疗的作用探讨
吴云龙
(辽宁省灯塔市中心医院,辽宁 灯塔 111300)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实验组中,首先对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病变的部位注入栓塞材料,再利用血管的全脑造影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对颅内血肿及畸形的血管进行切除。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2~10个月内进行随访,并且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 实验组中,1例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植物状态,2例患者需要卧床生活并且丧失了行动能力,5例患者可以行走,但需要依靠拐杖,8例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可尝试独立生活,2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对照组中,4例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植物状态,8例患者需要卧床生活并且丧失了行动能力,8例患者可以行走,但需要依靠拐杖,6例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可尝试独立生活,1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在我国今后的脑血管畸形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病;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临床治疗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神经功能损伤病症,这种病症在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1]。在传统临床治疗领域,外科手术在治疗脑血管畸形病的过程中收效甚微,受疾病症状与医疗水平的影响,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往往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主要对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为我国今后的脑血管畸形病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方案,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分布33~56岁,平均年龄(43.5±2.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72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畸形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年龄上都较为类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36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在DSA下穿刺动脉鞘,同时对该组患者的右颈与左颈内和椎动脉进行全脑造影,根据患者的造影显示结果,在该组患者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的部位注入栓塞材料,再利用血管的全脑造影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对颅内血肿及畸形的血管进行切除。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2~10个月内进行随访,并且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然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2~10个月内进行随访,采用分级评定法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植物状态(ADLV),患者需要卧床生活并且丧失了行动能力(ADLIV),患者可以行走,但需要依靠拐杖(ADLIII),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可尝试独立生活(ADLII),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ADLI)。
1.4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72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临床治疗后的2~10个月内进行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判定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如下:实验组中,1例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植物状态,2例患者需要卧床生活并且丧失了行动能力,5例患者可以行走,但需要依靠拐杖,8例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可尝试独立生活,2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对照组中,4例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植物状态,8例患者需要卧床生活并且丧失了行动能力,8例患者可以行走,但需要依靠拐杖,6例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可尝试独立生活,1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血管畸形病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情况,致使脑部血管结构与数量存在异常,进一步导致了血管畸形病的发生。在临床上,脑血管畸形病往往会对患者的大脑血流量产生极大的影响,逐渐导致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出现损伤,极大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致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异常与病症情况,严重者可能致死、致残以及出现植物人等情况[2-4]。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大幅度进步,传统医学在治疗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与优化,越来越多先进的临床治疗技术实践应用于治疗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作为当下理想化的一种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能够彻底切断急性脑血管与人体动脉、静脉之间的联系,使患者的血管功能逐渐恢复,避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与瘫痪的情况[5]。现阶段,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难以达到有效地治疗效果,例如,放射治疗法与外科手术治疗法,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创伤较大,极易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损伤情况,同时,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存在较大的治疗风险,对脑血管畸形患者的疾病治疗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成为我国当下治疗脑血管畸形病的首选方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在我国今后的脑血管畸形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笔者通过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治疗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掌握了这种治疗方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优越性,通过将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效的说明了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治疗脑血管畸形病过程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在我国今后的脑血管畸形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福亮,张鸿祺,李萌,等.影响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因素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14(2):269-270.
[2] 卢晓欣,彭慧平,汤永建.104例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氧治疗方案探讨[J].中国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2,28(10):832.
[3] 白新学.91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0(3):11-13.
[4] 傅传经,支兴龙,高觉民,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11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14(2):269-270.
[5] 陈立朝,许民辉,杨东虹,等.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2010,28(10):832.
[6] 张琰萍,李慧敏.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在静脉血管畸形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医学,2010,10(3):11-13.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