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2016-01-28沈广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学分肝功能

沈广玲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沈广玲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在保肝、退黄、降酶,抗感染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精神状态等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与护理。结果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血浆置换的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减轻,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并发症减少,明显缩短病程,并降低了病死率,为肝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患者病死率极高[1],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保肝、退黄、降酶、抗感染等内科治疗,血浆置换是近年来国内外首推的一种新的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方案。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血浆置换的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减轻,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并发症减少,明显缩短病程,并降低了病死率,为各类肝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有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其中男性61例,女性11例,年龄在36~73岁。原发病中乙型肝炎患者63例,乙型、丙型重叠感染9例。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2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8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31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2012版)[2]。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

2 术前护理

2.1 完善各种检查:包括抽血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离子、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及原发病相关的各项指标,彩超、CT等。

2.2 术前饮食:术前嘱患者尽量进食清淡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少饮水,避免空腹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干扰对病情变化的判断[3],饮食宜新鲜,以软烂食物为主。

2.3 心理护理:肝功能衰竭患者因病情重,预后差,患者多情绪不佳,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血浆置换的基本知识、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等,使其有足够的理解和承受能力。同时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让患者将自己心中的顾虑、烦闷、恐惧讲出来,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术中的观察与护理

3.1 治疗室的准备:室内空气新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前室温调节在25~28 ℃,湿度在50%~60%。

3.2 血管的准备: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血浆置换成功的关键。采用外周动静脉穿刺时常用桡动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前可以热敷局部血管,或用压脉带压迫穿刺点下方,使动脉充盈,穿刺成功后做好固定。治疗结束后必须加压包扎动静脉穿刺处,一般动脉加压压迫2 h,静脉加压压迫1 h。与科室护士做好交接,按时解除加压,注意观察局部无菌敷料有无渗血,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皮下渗血,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加压时间,避免放松压力后穿刺点出血。如外周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可采用深静脉置管术。每日更换创口敷料1次,静脉插管处渗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如局部渗血、渗液导致敷料潮湿或敷料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妥善固定导管,穿宽松衣裤,以免穿脱时牵拉导管。置管侧肢体避免用力,防止导管弯曲、移位和脱落。

3.3 术中不良反应护理

3.3.1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可预防性的使用地塞米松 2.5~5 mg及盐酸异丙嗪25 mg[5]。连接管路之后保持正常的血液流速和跨膜压,血液流速从低到高,以60~120 mL/min为宜,血浆置换的量取决于原发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的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血浆置换量在2000~3000 mL。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在术前及术后留取血标本,检测血清离子、凝血功能、肝功酶谱等,以便进行对比观察。在血浆置换全程给予心电监护,以便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时间过长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按摩肢体减轻疲劳,促进血液循环[6]。治疗结束后患者如病情稳定,可由科室护士接回病房,继续观察。

3.3.2 血压下降:多为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常见于治疗刚开始时,一般在开始5~30 min内发生率最高。血浆置换开始时血流量不宜过大,血压下降与过敏反应、置换液补充量不足,血管活性药物清除有关,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3.3.3 低钙血症:肝功能衰竭时对枸橼酸钠代谢迟缓,极易发生枸橼酸钠中毒。患者会出现口周、舌、手足麻木及针刺感,严重者会出现手足抽搐等。可经静脉缓慢注射葡萄糖酸钙缓解症状。

3.3.4 出血倾向:患者本身多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在经过肝素化过程及大剂量血浆置换后,常可以使血浆中大量的凝血物质及血小板丢失,使患者发生出血或加重原有的出血症状。如患者出现皮肤黏膜淤血、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动静脉置管处渗血及血肿的形成。密切观察血肿范围及皮下出血的情况。

4 术后护理

4.1 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除了清除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外,同时也有部分有用物质被清除,因此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者精神、食欲、睡眠、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7-8]。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2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防止口腔感染的发生。做好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清洁、宽松的衣裤,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

4.3 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根据病情给予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饮食,食物应清淡易消化,进食困难者可经静脉补充热量。保证每天总热量不少于6000 kJ,总蛋白25 g/d为宜。对于有早期肝性脑病症状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禁食或给予温凉少量的流质饮食,如藕粉、米粉、牛奶等。

5 讨 论

血浆置换术(PE)可以清除血液里有害的中小分子毒素物质,帮助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血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达到暂时代替部分肝脏的功能,抢救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目的[7]。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的监测、严格的操作、细心的护理,确保了治疗的成功。因此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的顺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3] 陈慧君,朱齐兵,辛学俊.低钾血症病人静脉补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海峡医药,2006,18(4):160-161.

[4] 曹春艳,张彬,王小明,等.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65-66.

[5] Wang W,Wu X,Yan BZ,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68 patients of hepatic failure using plasma exchange[J].J Applied Liver Disease, 2010,13(2): 135.

[6] 李梅玲.MARS.人工肝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 (9):6-16.

[7] Cheng H,Su F,Wei SF.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24 patients of hepatic failure using plasma exchange of artificial liver[J].J Applied Liver Disease,2007,10(3): 175.

[8] 刘国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 (2):132.

R473.5

B

1671-8194(2016)33-0261-02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学分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学分美食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