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内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对其营养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2016-01-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内出血病死率病患

杨 鑫

(本溪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辽宁 本溪 117000 )

脑内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对其营养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杨 鑫

(本溪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辽宁 本溪 117000 )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影响支持对脑内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疗效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152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依照不同的营养供给方式,将采取常规流质饮食营养措施护理的患者76例称为常规营养组,将76例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患归为肠内营养组。通过3周的营养干预,比较组间营养水平的变化、病患清醒程度变化及并发症、病死率的产生。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期,评定营养指标,常规营养组明显下滑,肠内营养组的指标维持在原有水平,肠内营养组的营养水平较常规营养组营养水平更稳定(P<0.05)。通过GCS评分,肠内营养组病患昏迷程度有所缓解,而常规营养组病患昏迷水平无显著改变,肠内营养组病患清醒程度优于常规营养组(P<0.05)。病死率与并发症率方面,常规营养组并发症率与病死率均高于肠内营养组 (P<0.05)。结论对脑内出血术后昏迷的患者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其清醒程度的恢复、营养指标的改善及并发症、病死率方面都有较好的调控作用。

脑出血;营养指标;昏迷;免疫功能;营养支持

部分脑内出血患者术后仍然为昏迷状态,是由于患者术前或术中脑组织缺氧时间较长,神经细胞已经受到一定损伤[1],临床可实行再治疗的措施有限,于是施以有效安全的干预方式便成为医学界讨论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本院常规流质饮食干预与肠内营养支持两种干预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找出一种对脑内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干预最有效的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择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脑内出血入院手术治疗后昏迷的患者152例,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流质食物供给的常规营养组和商品药物支持的肠内营养组,每组76例。常规营养组平均年龄(59.78±10.26)岁,男女比45∶31;肠内营养组平均年龄(59.61±11.87)岁,男女比42∶34。纳入标准[2]:①对鼻饲或肠内营养支持无禁忌证;②入选病患低于80岁;③干预前病患无上呼吸道感染;④病患资料信息完整。剔除标准[3]:①有胃肠道病变者;②有糖尿病史者;③易过敏体质者;④吸收不良者;⑤合并其他疾病者。经统计处理,两组病患基线信息较为均衡,可以匹配(P>0.05)。

1.2 治疗方法:常规营养组施以基础抗病毒、防脱水处理,在注射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外,于术后1 d置胃管,再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每隔6 h灌注一次鸡蛋汤、豆浆、牛奶等流质食物,期间可适量供给榨成汁的果蔬。肠内营养组基于常规营养组,施以瑞先肠内营养乳剂TPF(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88;生成批号20140529),每日1次,根据体质量20 mL/kg实施。

1.3 观察指标:干预期为3周,比较两组营养指标、疗效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4]论断,及统计并发症、病死率信息。营养指标以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白蛋白(albumin,Alb)三项指标水平判定。GCS评分分值与昏迷水平呈反比。并发症方面,脑内出血术后昏迷病患易诱发应激性高血糖、电解质紊乱、脱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统计组间3周内的并发症率,记录病死率。

1.4 统计学整理:经SPSS22.0代入两种营养干预的病患信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营养指标、GCS评分等信息,χ2检验病死率与年龄等计数信息,当P<0.05,证明两种营养干预具有突出差别。

2 结 果

2.1 组间营养指标分析评价:干预前,常规营养组RBP(21.49± 10.46) µg/mL、肠内营养组(20.67±10.24) µg/mL;干预3周后,常规营养组(17.26±6.84) µg/mL、肠内营养组(21.78±8.67) µg/mL。干预3周后,常规营养组RBP水平较干预前指标下降(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水平变化幅度较小(P>0.05),组间比较,肠内营养组较常规营养组RBP保持较好(P<0.05);干预前,常规营养组TTR(207.46±35.69) mg/L、肠内营养组(205.91±34.41) mg/L;干预3周后,常规营养组(175.42±23.16) mg/L、肠内营养组(201.63 ±28.25) mg/L 。TTR指标方面,常规营养组较干预前下滑明显(P<0.05),肠内营养组下滑不突出(P>0.05),组间相较,常规营养组比肠内营养组TTR下滑显著(P<0.05);干预前,常规营养组ALB(41.23±7.29) g/L、肠内营养组(40.85±7.16) g/L;干预3周后,常规营养组(27.45±4.63) µg/mL,肠内营养组(38.64±6.27) µg/mL。ALB指标方面,常规营养组较干预前大幅降低(P<0.05),肠内营养组维持干预前水平(P>0.05),组间相比,肠内营养组比常规营养组ALB保持良好(P<0.05)。

2.2 组间GCS评分的比较:营养干预前,常规营养组GCS评分为(13.18±0.82),肠内营养组(12.95±0.76);干预期3周后,常规营养组(10.24±0.63),肠内营养组(11.47±0.68)。肠内营养组较常规营养组昏迷状况有所好转(P<0.05)。

2.3 组间并发症及病死率:干预期3w内,常规营养组并发症45例(59.21%),肠内营养组21例(27.63%),肠内营养组并发症较常规营养组多(P<0.05)。常规营养组死亡28例36.84%,肠内营养组死亡12例15.79%。常规营养组病死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术后易造成昏迷的后果,造成较高的猝死率。医学界普遍认为[5-6]颅脑损伤者术后昏迷会影响其营养的摄入,导致热量及蛋白质供应不足,血浆蛋白指标下降,从而加剧病情。依照研究分析,干预3周后较干预前,肠内营养组营养指标维持较好,较干预前相比,肠内营养组RBP指标营养水平变化幅度较小(P>0.05),本研究证实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病患昏迷状态影响流失水平供给相当,为病患提供了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较为有效的补充了病患机体营养的流失,维持了肠内正常运作。经过GCS评分比较,肠内营养组病患在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后,昏迷状况有所改善,存活病患的昏迷程度有所缓解(P<0.05)。同时,因脑内出血病情危急,干预期3w内,两组均有部分病患产生并发症乃至于死亡。常规营养组并发症率为59.21%,肠内营养组为27.63%,肠内营养组从一定程度上减免了并发症的产生,较常规营养组并发症轻(P<0.05)。肠内营养组病死率15.79%,常规营养组病死率36.84%,肠内营养组存活的状况较常规营养组更乐观(P<0.05)。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保持营养不流失的基础上,从一定程度上减免了并发症与死亡的产生,对病患的早日清醒有一定促进作用。

[1] 王艳,孙海燕.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6):514-516.

[2] 张龙.早期合理肠内外联合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0-42.

[3] 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3(3):126-127.

[4] Machado-Ferrer Y,Estévez M,Machado C,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assessing comatos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s[J].Clin Neurophysiol Offic J Intern Federat Clin Neurophysiol,2013,124(3):589-597.

[5] 李学龙,宋新娜,张立,等.家庭自制营养膳食与商品肠内营养制剂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比较[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29(2):131-133.

[6] 热孜亚阿不来提,古丽艾提尔买提,陈培培,等.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结局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5,23(5):302-303.

R743.3+4

B

1671-8194(2016)33-0122-02

猜你喜欢

内出血病死率病患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3D MRI可检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