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1-28王大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白带盆腔炎灌肠

王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目的主要针对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86例,随机划分为中药灌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常规西药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临床常用的西药抗炎抗感染手段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治疗组患者在此治疗手段上运用了具有清热化瘀之效的中药灌肠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我院常规治疗手段和中药灌肠治疗后,各项控制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但中药灌肠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显然要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结论慢性盆腔炎作为妇科的常见生理疾病,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该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可以积极在临床上予以深度推广和应用。

慢性盆腔炎;妇科;中药灌肠;西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属于典型的妇科生殖器及周围组织炎症性病变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一般发病机制是由于不少女性患者在患有急性盆腔炎后未能重视而耽误治疗逐渐形成的慢性盆腔炎。该病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则是在按压子宫部位处时有着明显的痛感,且患者输卵管呈现为条索状,包括白带异常或白带增多、小腹坠胀、经期紊乱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性生活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患者身受病痛折磨。本次研究证明,中西医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用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患者86例,结合患者病例资料,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灌肠治疗组,每组43例。其中,常规西药对照组患者均处于已婚生活状态,所处年龄段为19~52岁,平均年龄为32.5岁,患者病程周期为3个月~13年,平均病程周期为3.7年;中药灌肠治疗组患者也均为已婚生活状态,所处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为34.6岁,患者病程周期为2个月~11年,平均病程周期为3.4年;所有病患临床表现均有腰腹坠胀、白带异常现象,其中46例患者伴有全身乏力症状表现,4例能触摸到腹部存有包块,13例伴有月经不调现象,其余患者有着明显的白带异常、腰腹坠胀、身体乏力等临床综合表现症状;经过患者的病理信息比较和既往病史排除,未见明显差异,具有高度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常规西药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性西药治疗,主要以温水送服左氧氟沙星治疗为主,即500 mg规格、1次/天、服用14 d;同时配伍甲硝唑温水送服,即400 mg规格、2次/天、服用14 d;口服送药不能中断,但经期除外可以暂停用药。中药灌肠治疗组:43例患者采用了中医灌肠手段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了西药治疗方法;其中,重要的药方为:大血藤10 g、延胡索8 g、地龙12 g、蒲公英25 g、延胡索15 g、皂角刺25 g、莪术25 g、败酱草12 g、锻牡蛎25 g。以上药材加水熬制250 mL药液,并分早晚2次服用。另外,晚间还需要进行灌肠治疗,方法为:患者朝向左侧卧于床,然后医护人员将导尿管推入对方直肠腔内,深度掌握在15~20 cm,并配套应用输液器,且要保持灌肠液温度维持在39 ℃左右,持续将其推进时间控制在10 min内;待到灌肠完毕以后,患者要处于仰卧位状态保持30 min;该法治疗14 d,经期暂时搁浅治疗。

1.3 诊断标准和指标观察:全部患者确症诊断标准都是依据美国制定的CDC确症标准。痊愈:当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全部消失或者例行妇产科检查后,其各项指标参数降低超过2/3;有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显著好转和例行妇科检查后,其各项指标参数降低超过1/3;无效:患者经过临床手段治疗后,临床表现症状未见任何显著改善,或者各项指标参数未见明显变化。指标观察:对患者子宫部位予以按压时如果能够有着明显疼痛,且子宫受限程度不同,给予5分;对患者子宫部位予以按压时如果能够有着明显疼痛,且输卵管呈现出条索状,给予3分;腰腹坠胀痛感,给予1分;白带异常或增多,给予1分;同时,每个患者病程周期提升一年就相应增加0.5分。如果患者累计分值≥20分,则表明患者慢性盆腔炎重度症状;如果累计分值处于10~20分则表明患者慢性盆腔炎中度症状,如果患者慢性盆腔炎症状评分未超过5分,则为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利用SPSS17.0系统软件,应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数据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参数都有明显改善,但中药灌肠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前者临床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为达到91.6%与43.2%;后者仅为72.8%和23.2%,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病症属于妇人腹痛和带下病治疗范畴。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白带异常性增多,或者小腹坠胀疼痛。本次研究中所提出的中药成分,比如蒲公英和鱼腥草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治疗功效了;又以大血藤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的药效发挥,有效缓解了患者病痛折磨;包括莪术能够消炎和对症治疗粘连组织等。

而经过中药灌肠治疗组中的中西药结合方式,可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控制病情的各项指标参数,包括中药灌肠治疗组有效率和治愈率达到了91.6%和43.2%,显著比常规西药对照组的72.8%和23.2%高出不少,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数据差异对比又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作为妇科的常见生理疾病,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该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并且未见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可积极在临床上予以深度推广和积极应用。

R711.33

B

1671-8194(2016)33-0028-01

猜你喜欢

白带盆腔炎灌肠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白带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