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2016-01-28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8期
关键词:胸部肺动脉栓塞

杨 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杨 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肺动脉栓塞患者82例,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实验组)及传统胸部X线(对照组)进行诊断检查,并把两个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实验组),肺动脉都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出,并且81例患者均检测出肺栓塞,检出率100%,在CT图谱中检测出肺动脉有栓塞的;而采用传统胸部X线检查的(实验组),有79例患者被检测出肺栓塞,检出率86.81%,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清晰度高、准确率高,减少漏诊现象的出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

肺动脉栓塞是内外源的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从而使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旦栓塞使供血阻碍加重时,坏死就可能出现在肺组织中,一旦肺出血或坏死的患者即发生了肺梗死。肺动脉栓塞会有呼吸困难、胸闷痛、心跳过度等临床症状[1],但是以上的症状过于常见和普遍,并不能特异性地诊断出肺动脉栓塞,只要通过其他方式确诊出疾病,就要积极进行治疗。对于这种误诊、漏诊率高的疾病,应用多层螺旋CT对于患者确诊有重要性作用。现本文对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2岁,有呼吸短促、胸闷胸疼、咳嗽、水肿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

1.2.1 传统胸部X线检查(对照组):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正位片和侧位片的拍摄。

1.2.2 多层螺旋CT的检查(实验组):检查前指导患者屏息或是平稳呼吸,检查时要仰卧,在屏息的状态下进行一次全身扫描,检查的扫描参数为:120 kV、250 mA、0.9428的螺距。采取高压方式注射,选取非离子型的对比剂,剂量为1.6 mL/kg,以3.5 mL/s的速率通过肘静脉注药,延迟时间16~19 s。检查结束后把原始数据处理到层厚1.2 mm、层距1.0 mm的图像进行重建,再传输到工作站处,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部位。

1.3 评定标准[2]:可以通过肺部是否出现半月状或是环状的充盈性缺损,完全阻塞通道等来直接诊断;肺动脉(包括主动脉及左右动脉)有扩张现象,有栓塞的部位其密度降低,肺部的纹理疏落、纤细、缺少,并有“马赛克”状,肺实质出现病灶,有梗死现象,异性胸膜,胸腔、心包部积液减少等可以间接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做t检验,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实验组:肺动脉都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出肺动脉都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出,并且81例患者均检测出肺栓塞,检出率100%,在CT图谱中检测出肺动脉有栓塞的;而采用传统胸部X线检查的(对照组),有79例患者被检测出肺栓塞,检出率86.81%,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肺动脉栓塞是导致肺部出现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单在美国就有将近60多万的人在肺部出现病变,而因肺动脉栓塞而去世的患者也有约20万人,致死率在临床排到第三位。但是重要的是只要及时确诊患者的栓塞疾病,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的病死率就只约在7%左右,与之对比没有确诊或是误诊的患者病死率达到了60%,这其中有近1/3的患者在出现症状未确诊的1 h内就快速死亡了。有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在死亡前只有10%~50%的人被准确诊断出是肺动脉栓塞,因此在疾病早期及时确诊出肺动脉栓塞是临床最为严峻并有难度的问题。根据临床资料,专家提出容易产生血栓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血液的高凝性、血流变缓停滞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当代理论表示,血管内皮损伤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损伤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外界暴力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是长时间缺氧等,内皮损伤就显露了胶原组织,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激活了一系列凝血反应。血液变缓停滞同样激活了凝血机制,促进了血栓形成。血液的高度黏稠高凝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CT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其空间分辨率较低,扫描时间较长,机架每旋转一周只能得到一层图像,限制了临床的使用。多层螺旋CT通过更为精确合理新颖的设计使它的分辨率明显增强,检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扫描的范围更是明显增大,在软件上最大化的合理应用也拓展了临床上使用范围。与普通的CT相比多层螺旋CT的胸部扫描时间只要6 s,患者只需屏气20 s左右就能够对胸腹部进行联合的扫描,对于幼儿、老人、病危、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尤为适用;该扫描的范围增大,精准率提高,可以检测出更多的肺部细小病灶;CT通过造影跟踪的先进技术,节省了对比剂的使用,同时血管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采用了剂量调制技术等智能化管理有效的减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多层CT是通过更为精准的方式采集数据,这样可以获得多平面(MPR)的重组,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灶与相关组织的联系。该多层螺旋CT对于超微的解剖结构也可以进行解读,更加利于肺部疾病的确诊,同时该仪器的更新创新也对于精确的手术治疗也提供了便利条件。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清晰度高、准确率高,减少漏诊、误诊现象的出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曹伟光.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31.

[2]王红.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6):646.

R445.3

B

1671-8194(2016)18-0088-01

猜你喜欢

胸部肺动脉栓塞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